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罗斯金是欧洲工艺美术运动的理论奠基人和精神领袖,对艺术设计与美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其论著中包含着丰富的美育思想。罗斯金肯定自然事物本身生命力的美,认为艺术表现自然有助于增强其审美价值和美育作用,重视艺术家的能动性和情感表达,强调艺术的道德准则和精神追求。罗斯金从其所处的社会现状出发,对机器大生产给人和艺术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反思。为减轻人的痛苦和使艺术脱离困境,他反对艺术的机器生产和机制饰品,认为机器的模仿和批量生产是毫无生命力的,提倡由人创造的艺术,并主张通过艺术教育使人获得健康高尚的灵魂和幸福快乐的人生。  相似文献   

2.
康德的"美是道德的象征"使其美学思想中的美与自由有了必然的联系,从而可以进一步得出审美有着"自由"这一本质基因以及审美在康德美学中起着通向"自由"的中介作用的观点。康德关于美与自由关系的思想对于我国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它要求教育应引导人们发现美与自由的关系,应借鉴美的思想使德育回归自由本质,应引导人们体会并领悟教育过程中的美。  相似文献   

3.
庄子的"天人合一"生态美学思想兼具荒野美学和环境美学的审美目标,以情感和感知为审美途径,以实现精神和现实上的人与自然主客统一的完善审美境界。这种东方式生态美学思想对中越文学的影响深远,如在《金云翘传》中,青心才人与阮攸巧妙地将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自然书写结合起来,通过以自然之美比貌、以自然之造化示命、以自然之景寄情、以自然之灵性喻神魂、以自然之理明志,创造了一个骨肉丰满的传奇女子王翠翘,还营造出一个个人与自然相合的美学意象。  相似文献   

4.
审美时间性问题已经成为当代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论域。时间问题贯穿康德批判哲学的始终,是理解康德思想的一条重要线索;在此基础上,康德《判断力批判》"美的分析"就显现出审美独特的时间性内涵;对康德美学时间性内涵的分析进一步凸显出当代美学与康德美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理解当代美学及审美时间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庄子》一书,尤其是其中的《达生》篇,几乎没有直接论述美的相关问题,却蕴含了一些宝贵的美学思想。《达生》的主旨在谈养神,却涉及了自然无为之美、"身与物化"的审美境界、超功利的审美态度、创造自由等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审美范畴是特定美学体系的组织细胞."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重要的范畴之一,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传统美学的精神.然而,在当下消费型的审美文化中,"仿像"却对它进行着不断的消解.在"意象"与"仿像"的比较中来谈两种不同的审美活动给审美主体所带来的境遇上的转变,并从中思考传统与当下的张力关系.  相似文献   

7.
"自由感"是康德美学思想的核心内涵。康德以"自由感"建构了审美判断力,从而确立了其"审美自由"思想。在康德看来,审美接通了知性与意志,沟通了我们的理智与道德,是人得以完善的标志。审美直接体现了"自由",这种自由既是主体认识的自由,也是其情感的自由,亦即超越性的审美自由。  相似文献   

8.
审美对象(客体)和审美主体构成审美关系的两个方面.在审美对象所能包容的艺术领域、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领域之美的现象中,都客观地内含着丰富的道德意蕴.然而,审美对象中的道德意蕴又并不都是外显的,只有通过具有一定道德觉悟并处于主导地位的审美主体的认识和体悟,才能由隐而显,由迷而明.揭示审美中的道德内涵,让道德为审美定向,使求美与求善结合,有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庄子美学是生命美学,它以生命为逻辑起点构建起"道"的美学体系.它追求生命的自由,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以天合天",通过"心斋"、"坐忘"与物同化;追求"大美",追求绝对自由的美,达到一种至高的审美人生境界.庄子美学对后世影响深远,现当代的生命美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庄子美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天"字的形义及其演变显示,其本义似应为"天空",即"头顶上的太空"。从哲学上来看,"天"是万物之本原,主要表现为中国哲学的天和天道产生万事万物的思想;从伦理学上来看,"天""天道""天良"等概念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所应该考虑的重要方面;从美学上来看,道家所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籁之声""天然去雕饰"的自然天成的审美观,对中华美学自然、含蓄的审美自由境界的形成,对于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艺术高峰的形成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道德意志自由本体能否"呈现",人对此本体是否具有"智的直觉",是20世纪新儒学理论代表牟宗三与康德对判的中心论题,也是牟宗三新儒学核心之心体论拱心石.这一争论聚焦于心体是否可能以"当下顿现"取代对未来的信仰.牟氏的心体圆顿缺乏实践中介而终究落实于心体自身的审美境界感,并以更为自觉、强烈的现代性时间观批判重构了康德判断力批判.牟氏道德哲学及中国传统心性之学的现代性意义实质是美学性的.牟宗三哲学的美学性质是超出牟氏儒家伦理本位情结并被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与中国美学史均忽视的一大课题.牟氏坚持道德心体超出审美境界的本体"呈现"与"直觉",实际突破了通常囿于艺术形式美与情趣生活美的美学视域而凸显出作为伦理行动的美.牟氏的道德理想主义心体论复现并发展了作为中国儒家美学深层代表的伦理行动美,而中国美学研究长期以道家美学及艺术学研究为主干.牟氏围绕伦理审美境界对心体意向宏大而精微的研究,客观上为20世纪中国美学提供了重要的补充,并成就了一种根基于中国传统的元美学.  相似文献   

12.
陈剑 《美育学刊》2013,(1):75-80
审美教育是周来祥后期美学所涉足的一个重要领域,如要全面了解和评价周来祥的美学体系,必须对其审美教育思想有一个充分的把握和总结,而就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学界对此还是少有涉及。在观照周来祥总体美学观念的基础上,对其审美教育思想中的核心概念"和谐人格"做一个全面的清理和挖掘,理清其产生的理论动因与现实缘由,以及它的基本内涵及其内在的学术生成理路,并在中国当代美学的实际进程中分析其理论特色和现实意义,从而为中国当代美育观念的建构与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理"在古代诗论中多带有否定性色彩,经过船山改造,加以新义,将"物"与"理"合为一个范畴,用在诗学领域,使得船山诗学发出独特光芒。"物理"的美学内涵是指审美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真实把握,其哲学基础是气一元论。对"物理"范畴的研究,可以隐约看出其诗学与理学之间的关联,以"物理"来评诗,亦可以看出王夫之美学不同于宋明理学美学的特色。而诗中"物理"的获取又与"现量"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现量"是对当下审美直觉的把握,而"物理"也需要以这种审美的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4.
儒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儒家美学思想更是对中国诗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古代诗歌自《诗经》起至今都对中国的社会有着一定的教化作用,而儒家"以善为美"的美学思想对诗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以善为美"的美学观落到诗学上,"善"成为评价艺术作品审美价值的首要标准,文艺作品的成功与否在于其所发挥的作用是否积极;而对文艺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形式以"美"来评价,而内容方面则以"善"为评价标准,并主张"文质彬彬,尽善尽美";与此同时,伴随着"以善为美"对诗学的新要求,诗自然开始重视社会的功利价值,诗学的发展与社会的价值观导向又产生了不可忽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从大生命观的视角看,审美发生不存在主客对象的对立,解构此主客关系后,也并不是什么也没有的虚无,而是生命本来面目之空性显化在一切现象之中的和谐不二之存在美。一切美学现象,就是由这种本性自然显化的。美,是人类思想的界定,当思想从人类意识中生起,美丑也就建立了。在此视野下,为表述的方便,当首先辨清"本质"和"本性"的差异。随之,对审美发生的理解,就可以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提升到"审美发生是本性力量的显象化"。  相似文献   

16.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荒诞性"则是童话作品的重要特征。童话中的"荒诞"一方面是适应儿童好奇、喜幻想、逻辑思维不强等等思维特点,另一方面则寄托了成人世界对儿童美好的期许。因此,童话的"荒诞"性在美学上蕴含着"以善为美"的普世价值;"新奇热闹"中的心灵震撼;"滑稽怪诞"的审美情趣等美学特征,对孩童美好品性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世界美学史上公认的"普罗米修斯"。他在《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一书中提出"美是生活"的新定义,打破了黑格尔唯心主义美学的垄断地位,开始书写唯物主义的新篇章。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观所提出的"艺术的第一目的是再现生活"和"艺术的另一作用是说明生活"则是其"美是生活"定义的具体应用。本文详细地从他的两个具体应用——"再现生活"和"说明生活"展开论述,更直观地挖掘出其美学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对传统主客、身心二分思维模式的突破,所以对鲍姆嘉滕有关美学是感性学、美育是"感性教育"的思想给予了新的阐发。这些论述为美学与美育开辟了新的领域,揭示了审美与美育经验与知识共存的内在特性、"理性类思维"概念直抵审美与美育的深层生命根基的价值意义,对于当代"身体美学"与"结合美学"的兴起起到极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美学中对审美本质的定义已不计其数,我们所熟知的比如:审美是对美的对象的情感态度;审美是对美的事物的独到认识;审美是人的理想意图的实现;审美是一种非功利的自发性精神愉悦;审美是美的对象作用于主体产生的愉快;……,不一而足。这就好象在探寻审美本质的森林中,前人留下的各种各样的路标,然而任何路标都可能把我们导向离审美本质更远的方向,或者因为毫厘偏差而从它旁边走过。但前人的努力不管如何都可作为经验或启示。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这些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中国舞蹈"圆"这一美学追求的认识,从壮族民间舞蹈思想文化、舞姿、舞具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摸索民间舞蹈与中华艺术审美文化核心哲学思想"圆"文化的联系,为壮族舞蹈文化的全面研究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