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在的农村,许多家长远离家乡,外出务工、经商,致使其子女成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家庭教育从此被掐断,留守儿童孤僻心理越来越严重,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带来一系列困难,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应了解留守儿童孤僻心理的构成及产生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使这种心理及行为得到矫正,使其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2.
<正>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2000万人,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他们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出现严重断层或缺位。一、"留守儿童"心理现状令人担忧留守儿童因缺少家庭教育和关爱而性格内向孤僻、思想行为怪异,影响学习和品德的发展决非个别现象。(一)家庭"分裂",孤独胆怯由于城乡差距、人多地少等因素,中国部分农民涌向城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的整个儿童群体当中还存在着大量的留守儿童,因为留守儿童的父母经常不在身边,往往就会造成其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对每一个人在儿童时期的影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缺失家庭教育往往会使得儿童在性格以及意识上的发展走歪,出现漠视生命、孤僻、偏激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也是当下大多数留守儿童或多或少存在的一个问题,这些问题对儿童意识与性格的塑造以及可持续发展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引起人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以及运用在实践当中,使生命意识得以在广大留守儿童群体当中渗透,让留守儿童塑造正确、完好的性格与意识形态以得到更好的发展是目前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4.
王海兵 《教书育人》2011,(20):24-25
留守儿童成长现状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已成为学校管理的一大顽症。他们外在表现为不服管理,常常打架、斗殴、抽烟、喝酒、打游戏甚至赌博。心理上,他们表现为敏感、脆弱、孤僻、偏激、自卑等,他们或多或少存在人格缺陷。为此,我校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新农村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经过调查,各个方面的问题表现最为严重的就是心理方面的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也会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是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背景下产生的,他们心理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性格孤僻、心理偏差和性格的缺失、人际交往障碍、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偏离等,解决这些问题既要注重家庭教育、强化学校教育,还要整合社会教育,使家庭、学校、社会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产生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20,(45):111-112
作为农村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处于缺乏亲情关爱和良好家庭教育的情境之中,其身心正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存在"三观"偏移、情感淡漠、性格孤僻、道德行为失范、厌学逃学现象普遍等诸多不良思想品德问题。建议通过加强亲子互动交流,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转变学校教育观念,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长效机制;从以人为本,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氛围等方面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8.
苏北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家庭教育现状令人担忧。家庭教育缺失使他们在个性发展、品德认知、社会交往及身心健康等方面得不到健全发展。为此,要引起苏北地区留守儿童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引导留守儿童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共同合作努力,彻底结束留守儿童的留守生活。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农村潜在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对于推动农村人口向农村人力资源的转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以陕西省的西乡县为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现状是:留守儿童基数大且长时间与父母分离,性格孤僻内向,农村学校资源严重不足,农村留守儿童升学率较低。西乡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心理成长受阻,城乡教育差距拉大,农村潜在人力资源流失等。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应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改善本土经济和劳动力资源的状况,创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管理模式,加大对农村学校教学资源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积极推进普及高中教育,力争实现"十二年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以朝鲜族留守儿童为对象,研究其性别、年级、留守时间与学习态度、心理健康、人际交往态度、行为表现等的关系。结果表明,朝鲜族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心理状况、人际交往、行为表现总体水平正常。应转变认识,从"非问题儿童"的角度看待留守儿童,让他们在校园中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强化父母及监护人的家庭教育责任;培养留守儿童的积极心态,增强其心理弹性。  相似文献   

11.
杨进喜 《成才之路》2020,(10):40-41
留守儿童有时容易出现心理、行为、学习等问题,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自身的前途,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文章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指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强化家庭教育、政府部门加大关注力度、发挥学校教育作用等方面,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现代家庭教育原理为基础,分析了留守儿童现状及其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对留守儿童节假日生活的初步调查,同时对比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节假日生活的情况,分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对其各方面带来的影响,从而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现代家庭教育原理为基础,分析了留守儿童现状及其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对留守儿童节假日生活的初步调查,同时对比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节假日生活的情况,分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对其各方面带来的影响,从而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现代家庭教育原理为基础,分析了留守儿童现状及其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对留守儿童节假日生活的初步调查,同时对比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节假日生活的情况,分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对其各方面带来的影响,从而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乡发展的不均衡使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从而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一系列学习问题,心理和道德问题,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来到城市打拼,"留守儿童"群体也随之呈现在大众视野。说到留守儿童,很多人首先会联想到"孤僻""冷暴力""缺爱"等负面词汇,所以妥善处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工作是目前农村教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家庭教育的缺失使他们的生存和成长现状令人担忧.如影响留守儿童生活生存技能的养成,妨碍留守儿童社会规范的内化进程,导致留守儿童价值体系的扭曲,等等.为此,要引导留守儿童家长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加强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合作,但关键的是要结束农村留守儿童的留守生活.  相似文献   

18.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长此以往,产生了性格柔弱、自卑、自负、孤僻、叛逆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为此,本文通过调查、访谈等方法,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进行深入的研究,积极探讨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对“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对策,以帮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现和价值观,使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我意识是个体心理的调节系统,是个性发展的核心成分,其发展水平与心理健康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初中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自我意识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相关研究认为寄宿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保证留守儿童正常的心理发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了乡镇寄宿制中学1~3年级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分析和探讨了寄宿制对中学留守儿童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李寅滢 《考试周刊》2008,(2):228-229
留守儿童现象的出现使中国传统的农村家庭教育功能呈现了新的特征,本文尝试从家庭教育功能这个纬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并找出其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