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沈尹默是当代书坛颇具争议的大师。民国时期的书法家及社会名流对他的书法评价极高,如北大教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李书华称其书法为中国第一。彼时的于右任、马叙伦、谢稚柳、陆维钊等众多书家也都盛赞其书艺高超,如谢稚柳在《秋明先生杂诗跋》中称:"秋明(沈尹默号)先生书法横绝一代……以论正书,盖数百年中未有出其右者。"但随着当代书坛审美标准与书法观念的  相似文献   

2.
郝永伟 《出版广角》2015,(12):82-83
以草书著称书坛的刘艺先生,是中国书法领袖集团的代表之一.笔者责编的《翰墨人生:刘艺书法著述暨同行评论选集》是刘艺先生书法理论研究的精华所在,通过这些书法理论,刘艺先生对个人、时代与社会关系,对宏观视野中书法事业的繁荣昌盛、微观状态下书法创作"荒腔走板"的深情指认,令人瞩目而同心.  相似文献   

3.
书坛品韵     
《新闻爱好者》2008,(2):F0003-F0003
书法,是我国最富民族特色的艺术瑰宝。书坛之上,群星灿烂。大河报原总编辑王继兴先生最近通过系统研究和鉴赏,撰写出《书坛品韵》计130余首,对我国古今著名书家的不同风格作了颇有见地的品味和概括。其报人雅趣,可见一斑。本刊已陆续选登四首,此为第五首。  相似文献   

4.
书坛品韵     
《新闻爱好者》2007,(6):F0002-F0002
书法,是我国最富民族特色的艺术瑰宝。书坛之上,群星灿烂。大河报原总编辑王继兴先生最近通过系统研究和鉴赏。撰写出《书坛品韵》计130余首,对我国古今著名书家的不同风格作了颇有见地的品昧和概括。其报人雅趣。可见一斑。本刊拟陆续选登若干。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艺术与传播     
作者简介张沧字濯之,1971年出生于新疆呼图壁,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新疆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任新疆书法家协会书法教育委员会主任、书法培训中心主任。其书法作品先后入选首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首届、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大展,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第三届、第四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首届全国扇面书法艺术展,第三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第三届、第四届全国正书大展,第二届杏花村汾酒集团杯中国电视书法大赛,五星杯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首届中国书法艺术节新疆名家作品展,中、韩、日国际书艺展,全国七省区书法名家作品联展,西北四省区书法名家作品交流展,中国西北五省区书法家作品赴新加坡交流展等。并获第三届全国正书大展全国正书大奖,第四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全国新秀奖等。并在新疆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各类大展赛中多次获奖,其中获一等奖六次。  相似文献   

6.
书坛品韵     
《新闻爱好者》2008,(2):F0003
书法,是我国最富民族特色的艺术瑰宝。书坛之上,群星灿烂。大河报原总编辑王继兴先生最近通过系统研究和鉴赏,撰写出《书坛品韵》计130余首,对我国古今著名书家的不同风格作了颇有见地的品味和概括。其报人雅趣,可见一斑。本刊已陆续选登四首,此为第五首。  相似文献   

7.
书坛品韵     
书法,是我国最富民族特色的艺术瑰宝。书坛之上,群星灿烂。大河报原总编辑王继兴先生最近通过系统研究和鉴赏,撰写出《书坛品韵》计130余首,对我国古今著名书家的不同风格作了颇有见地的品味和概括。其报人雅趣,可见一斑。本刊拟陆续选登若干,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书业内外     
书法界“流行书风”争议仍在延续 四大问题值得关注 据《文汇报》报道:上海书法评论家郭舒权日前对当前书坛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评说。郭舒权认为,书法批评的目的,本是为了创造当代新书风和新经典,否则就毫无现实意义。当前有四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关于评判作品的标准问题。评判书法艺术的标准,应有利于创新,而不是“守旧”。对“流行书风”要做公允的评判。二是关于书法评委和名家的创  相似文献   

9.
石竹 《中国编辑》2015,(2):111-112
在当今的书坛上,林阳的书法是一朵雍容绽放、奇异瑰丽的墨花。他擅长行草,也涉猎行、隶、篆诸书体。他的书法与众不同,线条碑味十足,结体富有独特的美感。他的作品强调构思和布白,这种笔墨之功是令这些作品妙趣横生的源泉所在。他的书法,不求奇崛,而从平和中见性情趣味。他注重笔墨之美,喜欢宿墨色彩的变化。那一幅幅作品,无论是字多还是字少,无论是横幅还是竖  相似文献   

10.
本书的阅读对象主要是中小学生与教师,简明扼要和浅显地阐述了汉字毛笔书法的发展源流、美学与技巧三个方面的优秀传统。美学有书法形质美和韵致美的具体标准;技巧包括坐姿、执笔方法、运笔要点、章法安排、题款印章及范本碑帖与如何选用笔墨纸砚等具体要点。对已有相当书法基础的书者,可选读有关美学章节和今日书坛流行的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的探讨,书中的独特见解将让你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1.
《出版史料》2010,(3):21-21
我国近现代书坛领袖沈尹默大师,曾刻苦临写六朝碑帖,兼临晋唐两宋元明的名家精品。勤学苦练几十年,又开始练行草。平时他还注意观察生活,从生活实际中领会书法的有关学问。  相似文献   

12.
于右任(1879.4.11-1964.11.10)国民党元老,爱国诗人。陕西三原人。是中国近代书坛上的一颗巨星,精书法,尤擅行草,被誉为“当代草圣”。书法雄浑、冲淡、潇洒,进入了写意、抒情的高度艺术境界。创出“于体”流派书法。曾书早期同盟会员高又明(泾阳人)“自由之战经年,革命成功尚远;太平乐人间遍,呼唤中华运转”。还给画家叶访樵题写“读书开万卷,持斧冠三军”。  相似文献   

13.
教育出版对于现代出版而言,毁誉参半,成败皆萧,实在是个沉重的话题,本刊历来多有关注,并已陆续刊发过一些相关内容的文章。此次再将话题深入,俱因教育出版一头独大的局面仍未随着出版形势的变化而得到以改变。出版乃文化软  相似文献   

14.
你见过500米兵书书法长卷吗?去年金秋时节,我慕名来到造字圣火仓颌的故乡河南省南乐县,在县城东边一家普通的小院内,目睹了这一当今书坛奇观:500米仿古丝绢长卷上书写了70多万字,20余公斤。看着那虽清秀明快而不失端庄的正借书法,我们怎么也想不到这项巨大的书法工程竟出自一位年逾花甲的长者之手。他叫王崔善,今年65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近几年来,王崔善者当益壮,收获颇丰:19q)年7月,其书作人编《中国当代书法名家真迹》一书;1993年在全国第一届国际书画大赛中获三等奖,同年11月作品入编《周世纪国际现代书法篆刻家作品…  相似文献   

15.
胡饼和烧饼     
《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开元来……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皆竞衣胡服."可见,盛唐之际,胡食极为流行.而唐代僧人慧琳在其《一切经音义》中曾提到:"胡食者,即餫(饢)、烧饼、胡饼、搭纳等是."此处,"烧饼"和"胡饼"并列为胡食,都是流行于唐代的外来食物,但对于这两种食物的异同,历来说法不一.  相似文献   

16.
墨海苦追求     
她文静秀丽,小巧玲拢。一双纤细的小手,却偏爱挥舞足有半斤重的毛笔,用她的情和爱书写着人生。她,就是济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员古队学员洪萍。洪萍入伍后,如同干涸的土地遇上了甘露,在追求书法的艺术道路上更加奋力前进。她在信阳陆军学院院务部政治处当战士,得到了曾多次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奖的南干事的悉心指点,从书法的起源,到书体的结构,使这位书坛小苗第一次了解到这么多书法知识,她感到眼前的世界是那么宽广。图书馆的同志为她练字贡献旧报纸,机关的同志常有人为她送笔送墨。人们同情这个在贫困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理解这…  相似文献   

17.
周越是北宋中期声名显赫的书家,在苏、黄、米崛起之前,他驰骋书坛二十多年。周越一生的书法实践,以变革宋初的院体为目标,虽然因人品方面的原因最后为苏、黄、米所诋,但他的书法成就仍然获得了后世很高的评价。周越去世后数十年,孔武仲说了几句公道的话:"越书近世不甚贵重,然于众人中犹屹屹有立,庸可轻哉。"周越花毕生心血纂集的《古今法书苑》,是继张彦远《法  相似文献   

18.
沙孟海(1900-1992年),原名文若,字孟海,宁波市鄞州区塘溪乡沙村人.其书法远宗汉魏,近取宋明于钟繇、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苏轼、黄庭坚诸家,用力最勤,且能化古融今,形成自己"雄强"书风,被誉为"书坛泰斗".  相似文献   

19.
《西京杂记》(以下简称《杂记》)一书的作者及真伪,历来众说纷纭。清代以来,学界经过反复论证,认为梁武帝敕殷芸撰《小说》,皆抄撮故书,已引《杂记》甚多;殷芸、吴均二人同朝为官,同以博学知名,如果此书确系吴均依托,殷芸决不可能信为古书而加以抄撮;又殷芸的活动年代及年辈均先于萧贲,所以排除了吴均、萧贲编撰此书的可能。时至今日,虽然《杂记》是否确为  相似文献   

20.
杨丽容 《兰台世界》2016,(20):146-149
两宋士人间竟相传播女仙"吴彩鸾"与书生"文萧"遇合的"传奇"。究其原始出处,正是唐人裴铏所著《传奇》一书。此后,元、明士人也津津乐道,接连转述。毕竟是神仙传闻,未免疑惑重重。在故事的真、伪方面,笔者认同元末明初陶宗仪的主张:留有众多小楷墨宝的"谪仙",很可能只是个同名的唐代民间女子。所作字书,无论宋、元、明,都予以了极高的评价。而真实的书法遗存,半真的书法作者,几乎可说是半杜撰的主人,这三者构成了真正"传奇"的"魅力"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