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任翔 《内江科技》2009,30(11):104-105
本文以岩心和测井分析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安塞油田坪桥地区长6油层组的泥岩颜色、岩性特征、粒度分布、沉积构造、生物化石及测井相分析的研究,确认该工区长6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将其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河道侧翼、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前缘席状砂6个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等砂体都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根据岩石学特征、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在综合考虑宏观沉积背景的基础上,建立了坪桥地区长6油层组不同时期的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模式,分别为指状砂体模式、朵状砂体模式、坨状砂体模式三种,为储层有利储集相带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西南缘现属青海油田油气勘探新区,通过对研究区详细地岩芯观察和大量野外露共精细描述以及在沉积特征论述的基础上,认为研究区新近纪地层广泛发育湖泊扇三角洲沉积.其中,那北1井新近系上新统狮子沟组主要发育由重力流和牵引流频繁交织沉积的扇三角洲.经过进一步观察分析,可以识别出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两个亚相,扇三角洲前缘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和碎屑流沉积物五个微相;前扇三角洲包括前扇三角洲泥和碎屑流沉积物两个微相.该项研究可以为深入讨论柴达木盆地南斜坡地质演化提供沉积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尼1井岩芯普通薄片的观察,分析碎屑岩沉积粒度特征,得出尼1井碎屑岩粒度特征为跳跃总体发育,含少量悬浮,整体表现为高斜两段式,个别表现为高斜两跳夹悬移及过渡式、两跳上拱式,结合地层古生物、沉积构造等特征识别出的沉积环境有干旱滨湖盐沼、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河口沙坝。  相似文献   

4.
为了说明沉积物粒度分析对于水动力具有指示意义,通过对彬县地区延长组长81层的20块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发现平均粒径、分选系数等粒度参数在一定区域内变化,概率累计曲线呈一跳一悬式和一跳一悬夹过度式,粒度C-M图显示发育有QR段和RS段。综合对粒度分布图和粒度C-M图的分析,得出该地区长81为三角洲前缘环境,水体能量较弱,局部受湖浪作用,符合前人认识。  相似文献   

5.
刘照辉 《内江科技》2011,32(2):140+197-140,197
辽河油田东营组为滨浅湖沉积环境,属于鸟足状三角洲沉积模式。依据沉积标志将三角洲前缘亚相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水下分流间三种沉积微相类型,本文对不同相带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及相带与油层出砂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东营组沉积微相决定了储层的物性和孔隙结构,进而决定了不同相带油层的出砂规律,其中河道间砂出砂最重,累计出砂与时间呈乘幂关系;其次是河口砂坝,累计出砂与时间呈线性关系;水下分流河道出砂最少,水洗5~10年后,累计出砂量与时间呈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6.
惠民凹陷田家地区沙二上亚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根据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将三角洲平原细分为分流河道、河道边缘和洪泛平原微相,三角洲前缘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和水下分流间湾微相,并系统地总结出不同沉积微相的沉积特征,描绘出沉积微相带及其骨架砂体的平面展布。结合实钻井资料分析表明,该区河口坝和水下分流河道是勘探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7.
利用钻井取心、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及测井解释等资料和手段,对乌南地区下油砂山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乌南地区下油砂山组共分为7个砂层组。乌南地区下油砂山组受阿拉尔和祈漫塔格两大物源体系的影响,发育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和滨浅湖滩坝等微相类型。砂体类型主要有滩砂体、坝砂体和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砂体、席状砂、远砂坝;滩砂体具有单层厚度小、层数多、砂泥频繁互层的特征,坝砂体具有单层厚度大、层数少、砂泥互层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区域地质、地震、测井及岩心分析资料,对辽河油田署一区杜229块兴隆台油层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署一区杜229块兴隆台油层为陆相断陷湖盆近源扇三角洲沉积,可进一步细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渊前缘、前扇三角洲3种亚相,以及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浅滩、分流间薄层砂、分流间洼地、河口坝5种微相类型;古地形、边界同生断层和湖平面的变化是署一区杜229块扇三角洲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7,(25)
三角洲发育的成因主要在于当地地形构造所致,例如沁阳,其斜坡导致三角洲发育类型丰富。根据有关三角洲的成因研究,发现沉积体的储蓄优势越明显,其形成三角洲的地型发育越具备自身的特点。根据油气勘探研究的结果,河口相中油层最为明显,其水下分流丰富,同时主要为水层,油和水同在一层中;虽然曲流河的三角洲砂体层孔隙发育良好,但是较为薄,和辫状河对比,曲流河的三角洲更难储存油气。本文主要对大型三角洲-深水沉积盆底油气地质与成藏特征,其中对三角洲的形成原因和特征进行分析和论述,同时对三角洲盆底油气沉积和成藏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区域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以取心井为基础,根据岩石的岩性、颜色、颗粒结构、沉积构造结合测井相标志以及粒度曲线、物性分析等分析化验资料,认为潜东南地区新沟咀组下段主要发育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该区碎屑物来源比较单一,主要受北部物源影响,储集条件北好南差.生烃条件南好北差;生烃凹陷北侧三角洲前缘相区内的长期继承发育古隆起、古斜坡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地区.  相似文献   

11.
滨海湿地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是重要经济鱼类资源的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也为湿地鸟类提供食物和栖息环境,是地球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类型。同时,滨海湿地也是人类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已成为全球变化的生态脆弱带和环境变化敏感区。中国科学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以下简称"黄河三角洲站")围绕我国滨海和河口湿地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国家战略科技需求,致力于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陆-海相互作用过程、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为主线,基于长期定位监测和野外控制试验,量化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汇现状、规律及其驱动机制,明确了水文过程与水盐运移对滨海湿地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揭示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与适应规律;构建了退化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提出了"健康滨海湿地"理论与技术模式,研发了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实现滨海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协同发展,丰富和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滨海湿地生态学。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基础数据、科学依据和关键技术,弥补了我国特别是北方河口三角洲湿地长期观测研究的不足,也使得黄河三角洲站成为国内外无可替代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科学研究基地,为提升我国滨海与河口湿地研究的理论水平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数据和信息分析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探讨了大数据背景下情报分析面临的新环境:数据流分析倍受关注、信息粒度更为细小、情报问题动态复杂、分析技术丰富多样;进一步提出情报分析的发展趋势:注重情境研究,开展协同分析,分析实时数据;最后指出在新环境下情报分析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大数据的陷阱和待构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掌握这些差异的来源有助于缩小地区差异,促进经济良性运作。借助2000-2011年我国各省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和税收、土地出让收入数据,本文测算了反映土地财政规模对经济增长贡献差异的泰尔指数,并通过因素分解得到了相应的地区间差异和地区内差异。结果发现:2004年前差异的主要来源为地区内差异,2005-2009年的差异贡献主要来自地区间差异,之后两者贡献逐渐趋同;地区内差异和地区间差异长期保持着"此消彼长"的互补关系;开展国际竞争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总体差异表现出显著影响;华东地区,继而是华北和华中地区部分省份在发展过程中高度依赖土地财政。为了协调区域发展,必须扩大内需,唤起内生市场力量;化地为人,加大人力资本投入;统筹产业布局,探寻经济增长新引擎。  相似文献   

14.
吕婷婷  刘闯 《资源科学》2009,31(10):1662-1669
中国珠江三角洲以及东南亚地区的红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湄南河三角洲和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土壤肥沃,河网密布,皆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粮食的需求也随之大幅度增长,在耕地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多熟种植制度在解决粮食问题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基于时间序列的MODIS-NDVI数据对五大三角洲地区的熟制进行了遥感反演,并对其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空间分辨率为250m的16天合成MODIS-NDVI时间序列数据能够准确地定量反演出农业熟制的时空格局;五大三角洲地区作物种植以多熟制为主,NDVI峰值出现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月~2月、4月~6月、8月~10月,这种时间分布格局主要受到降水和灌溉条件的影响;五大三角洲地区复种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湄公河三角洲、红河三角洲、湄南河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伊洛瓦底江三角洲,这种格局是自然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前人研究多认为别古庄油田京58区块沙四上段发育湖泊三角洲-滩坝体系,本文通过详细的岩心观察与描述,结合测井、录井资料,从单井相剖面分析入手,对研究区沙四上段的沉积特征与沉积相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京58-4井沙四上段取心岩性较粗,以底部见冲刷构造的正韵律层序为主,为典型的河道层序,综合研究认为,研究区沙四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可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道沙坝、河道间、河口沙坝、沙席等微相。  相似文献   

16.
高集油田阜二段沉积时期为开阔的滨浅湖区,滩坝砂体发育,并发育生物滩和生物层;障壁砂体向岸一侧发育水下分流河道,但由于供屑能力较弱和波浪及岸流的作用,在河口地区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体系,而表现为浪控河口湾性质。浪控河口湾相进一步分为水下分流河道、碎屑滩坝、碳酸盐滩坝、裂流水道等砂体微相,其中碎屑滩坝是本区占主导地位的骨架砂体。  相似文献   

17.
受海陆交互作用影响,黄河三角洲海岸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及时掌握黄河三角洲海岸冲淤演变,不仅可以深化对黄河三角洲演化规律的认识,同时也为黄河下游水沙调控以及河口大保护战略实施提供科技支撑。本文选取1976—2018年的Landsat长时间序列卫星影像,在海岸线遥感提取,确定陆域面积的基础上,对黄河三角洲整体、北部岸段以及河口岸段分别进行了冲淤演变研究;在分析入海水沙年际及年内变化的基础上,探讨了调水调沙前后,河口冲淤演变与水沙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43年来,三角洲陆地面积呈波动性起伏,总体以淤积为主;河口在1996年以前面积增长显著,多年平均造陆面积约17 km 2/a,之后造陆过程逐渐减缓。②调水调沙后,年输沙量下降速率从0.31亿t/a锐减到0.07亿t/a,最大输沙量减少了79.7%,汛期输沙量减少了74.8%。③随着入海沙量不断减少,水沙过程虽仍直接影响着河口现行流路的造陆过程,但海洋动力作用制约不断提高,河口累积造陆面积与输沙量的相关性由1976—1993年的0.93降低至2002年之后的0.39。总体上,调水调沙工程虽维持了三角洲造陆面积的稳步增长,但长远来看,并不能改变未来三角洲陆域面积趋于减少的事实。  相似文献   

18.
徐诗童 《科技风》2012,(16):133-134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东风港地区区域地质概况,根据现有的测井、录井资料和岩心资料,分析了东风港地区的沉积相特征,完成单井相分析剖面图。通过分析可以认识到东风港地区沙四上亚段沉积相以三角洲相沉积为主,其沉积模式与典型的三角洲沉积模式相似,分为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三角洲亚相。根据测井资料和岩心资料又对各井沙四上段地层进行微相划分,既而深化对该区沉积相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题下,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新常态",环境规制政策加强与否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研究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当前制定环境政策的重要依据。在研究"新常态"背景下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东中西区域的结果对比,提出不同的环境规制政策,采用2009-2013年数据,运用静态面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在全国范围内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在东部地区影响最小,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大,因此在目前的背景下,环境规制抑制经济增长,且受区域差异的影响,最后提出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联盟关系、环境动态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灏  李垣 《科研管理》2010,31(1):77-85
摘要:战略联盟中的联盟关系是制约创新绩效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从联盟关系视角出发,通过分析127家德国联盟企业的调查数据,对假设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联盟成员间的依赖关系对企业创新绩效有着倒U型的影响关系;联盟成员间的冲突关系对企业创新绩效有着负向影响关系;联盟依赖与联盟冲突间的交互作用负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环境动态性负向调节联盟依赖与依赖方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环境动态性负向调节联盟冲突与依赖方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本研究为企业解决联盟关系中的稳定性问题,有效获取创新关键资源,顺利开展创新活动,赢得绩效增长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