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阅读过美国作家华盛顿&;#183;欧文著名短篇小说《瑞普&;#183;凡&;#183;温克尔》的评论家一般很少去分析故事女主人公温克尔太太的形象,而把焦点投注在男主人公瑞普&;#183;凡&;#183;温克尔的身上。应该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在人们脑中已经基本定型的故事女主人公“泼妇”的形象,还主人公一个真实的“天使”形象。  相似文献   

2.
对马致远词《天净沙&;#183;秋恩》中情与景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论证,认为这首词之所以充满艺术魅力,在于它将深秋的迟暮苍凉之景与游子的“秋思”情怀完美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重新解读《长生殿&;#183;自序》,开辟一条寻绎《长生殿》主题思想的新途径,得出该剧主题思想的新结论 ,使《长生殿》主题思想的研究走出困境,提高了《长生殿》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是我国诗歌史上的珍品,他的《沁园春&;#183;雪》更是其中的瑰宝。这首词俯视万里,纵论千古,气魄雄伟,可称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鲁迅《狂人日记&;#183;序》中语体和狂人形象两个问题的探讨,力图说明这篇小说在艺术上具有的含混性缘于它话语间不断的出现自我颠覆的现象,应该说从《狂人日记》为始,鲁迅的其他很多泪说都具有类似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张起 《都江学刊》2001,13(3):66-69
司汤达是法国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先驱作家之一,他终生对意大利怀有特殊感情,本文从《法尼娜&;#183;法尼尼》入手,论述了司汤达意大利性格形成,丰富的过程极其内涵,肯定了贯穿其中的意大利激情与小说内容的完善结合。  相似文献   

7.
约翰&;#183;司各脱&;#183;厄里根纳是加洛林文艺复兴的集大成者,在美学方面的成就集中表现在:上帝的原则即是“一”的原则,“一”是自然的开端,第一因的上帝;自然是存在与非存在的统一体,人属于第二种自然,艺术同自然一样,其美在于神秩序的彰显,善与美的辩证关系;审美态度应是非功利性的,肯定感性美,提高了艺术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作为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代表性作家,约翰&;#183;巴斯写作了许多颠覆传统艺术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小说。在构筑这些小说文本的过程中,约翰&;#183;巴斯使用了元小说、戏仿和反讽的写作方法。通过使用这些方法,约翰&;#183;巴斯揭示了小说的虚构本质,消解了固有理念,并展现了世界本身和人类行为意义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江先发 《成长》2007,(9):94-96
看丹·布朗的小说,不论是他的《达·芬奇密码》、《数字城堡》、《天使与魔鬼》,还是《骗局》,读者都会有一种像在看电影的感觉,无怪乎好莱坞奥斯卡影帝拉塞尔·克罗与大导演朗·霍华德要将《达·芬奇密码》搬上银幕。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丹·布朗有意识地采用了许多电影元素,如蒙太奇、闪回、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大量的人物对话和宏大的场景等,从而使小说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化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威尔弗雷德&;#183;欧文代表作《厄运青春的颂歌》在语音、修辞和意境三方面的文本分析,揭示了该诗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1.
克里斯托弗&;#183;K&;#183;纳普尔(Christopher.K.Knapper)与阿瑟&;#183;J&;#183;克罗普利(Arthur.J.Cropley)合著的《高等教育与终身学习》一书初版于1983年。正如作者所言,直到1995年,该书仍是论述终身学习与高等教育这一主题仅有的一本专著。克罗普利是汉堡大学教育心理学教  相似文献   

12.
《语文知识》2001年第9期《<昨天·今天·明天>中的语病》一文指出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有两处语病:第一, “小伙子长得比较帅呆了”为“限制多余”;第二, “我此起彼伏”为“搭配不当”。笔者认为这不是小品的语病,相反,它是小品的幽默之所在,是作者主动的修辞  相似文献   

13.
由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合演的《昨天·今天·明天》是小品中的精品,获得当年春节联欢晚会小品类一等奖。仔细玩味之余,我发现其中有两句话不妥。一是当崔永元问白云(宋丹丹饰)黑土(赵本山饰)谈恋爱时谁追的谁时,黑土回答:“其实,小崔,你应该有这种眼力,当时,我,用现在的话说,小伙子长得比较帅呆了。白云追的我。”“比较帅呆了”不妥。帅呆了肯定比帅的程度深,也就是非常帅的意思,能说比较非常帅吗?另一处是白云畅想未来时说:“我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走在春风里,准备跨世纪。想过去,看今朝,我此起彼伏,于是乎,我冒出个想法。”崔问:“啥想法?”白云回答:“我想写本书。”《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此起彼伏”为:这里起来,那里落下,表示连绵不断。人怎么能此起彼伏呢?大概是说心情很不平静,像潮水一样此起彼伏吧。  相似文献   

14.
Robert Louis Stevenson(1850-1894)罗伯特&;#183;路易斯&;#183;斯蒂文森,英国文学家,著有Treasure Island《金银岛》。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母亲的,在诗中诗人用儿时的“学步的声音”作情感形象,于其中寄寓了对母亲的最诚挚、最神圣、最崇高的爱。  相似文献   

15.
9月初、一年级,于焦头烂额的间隙,读完了内尔&;#183;诺丁斯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16.
苏&;#183;沃利斯是美国诗坛一位女诗人,这位诗人20年前还名不见经传,但现在已是美国诗歌发展中异军突起的现代牛仔诗派的领军人物之一。她的诗作无论是在用词上还是在情感的表达上都显得另辟蹊径,具有较为强烈的传统文化意识,强调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中人的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该文从传统文化意识视角对苏&;#183;沃利斯的诗歌创作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册二页四二五侯寘《水调歌头&;#183;湘水照秋碧》:“扫欃枪,苏耄倪,载弓櫜。”注:“扫欃枪:除旧布新。欃枪,彗星别名;苏耄(mao):指苏轼。倪:傲视。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有‘老夫聊发少年狂’之句。”按:误,“扫欃枪”,言除去敌人之兵乱(指金人);“苏耄倪”,使老人小孩得以苏息,语出《孟子&;#183;梁惠王下》:“反其旄倪。”赵岐注:“旄,老耄也。倪,弱小,倪倪者也。”  相似文献   

18.
《黑暗的心》和《年轻的古德曼&;#183;布朗》分别是英美文学中最有名的作品之一。这两部由不同国籍的作家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尽管叙述方式不同,却有着相同的以旅程模式为中心的情节结构,相同的二元对立式意象、象征结构,都以历史、宗教和神话为基础建立超相同的题材结构,最终可归结出相同的主题模式。  相似文献   

19.
苗壮 《师道》2003,(6):25-25
儿子迷上了《哈利·波特》。他最初是从同学处阅读到《哈利·波特》的,继而一发不可收地迷恋上了它,经常在家里跟家人津津乐道里面的故事,可这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后来在他数次强烈的要求下,同时也为了满足他的“读书癖”吧,我便到新华书店把四卷本的《哈利·波特》给儿子抱回了家。自此以后,儿子就视此书如命,没过多久,厚厚的四大本《哈利·波特》便被儿子“啃光”了。有趣的是,直到现在儿子还对此书爱不释手。后来,逐渐发现全国各种媒体有许多关于《哈利·波特》的议论和报道,简直是铺天盖地,加上联想到儿子对此书的痴迷劲,…  相似文献   

20.
谈及《简·爱》,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罗切斯特与简·爱之间刻骨铭心的曲折爱情,以及简·爱自尊自爱、自强不息、大胆追求独立人格与男女平等权利的精神特质,而对于小说中的另一位女性角色伯莎.梅森则明显忽略、漠视甚至误解。文章拟从疯癫而又清醒、角色定位与人物原型、人物塑造的特定意蕴等方面入手,尝试解读这一重要而又特殊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