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测量了1.62at%-Er^3+ Y0.5Gd0.5,VO4晶体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谱,光谱显示该晶体在382、525、1536nm有很强的偏振光吸收峰,且偏振光(E∥C)吸收远强于σ偏振光(E⊥C)吸收;通过计算可得,吸收截面分别为2.95013×10^-20cm^2、2.57757×10^20cm^2和1.15504×10^-20cm^2;其荧光发射(^4I15/2→^4I11/2跃迁)峰值波长在1524nm,半高宽度为72nm;415/2^I→^4I11/2跃迁的荧光寿命为3.1ms,光谱特性表明Er3^+:Y0.5,Gd0.5,VO4晶体是潜在的高效率激光晶体材料.  相似文献   

2.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La(NO3)3、NH3F、PVP、Tb4O7和无水乙醇为原料,制备了[LaF3+Tb(NO3)3]/PVP复合纤维。将[LaF3+Tb(NO3)3]/PVP复合纤维在600℃焙烧10h,获得了晶态的掺Tb3+的LaF3/LaOF复合纳米纤维。采用热重一差热、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荧光光谱等分析手段对制得的复合纳米纤维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掺Tb3+的晶态LaF3/LaOF复合纳米纤维,平均直径为150nm,长〉50μm。  相似文献   

3.
采用较低的固相反应温度制备了掺杂Tb^3+的铝硅酸盐发光体.XRD图像分析表明,样品为NaGd-SiO3同构的新型晶相;荧光光谱分析表明样品有很强的Tb^3+的特征吸收和发射光谱,在249nm紫外光的激发下能发射出很强的544nm的绿色荧光.  相似文献   

4.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罗丹明B衍生物荧光分子探针RBA,研究了其光谱性能及对Fe^3+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RBA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和乙醇/水溶液形成的混合介质中,对Fe^3+有高选择性、高灵敏性的荧光检测。在pH为7.0,553/576 nm条件下,随着Fe^3+的浓度递增,RBA荧光强度呈现显著线性增强。其荧光增强主要是由于Fe^3+诱导了分子中的酰胺闭环结构发生开环,导致分子结构的共轭程度增大。此外,RBA对其他常见金属离子Cu2+,Ag+,Zn2+,Cd2+,Hg^2+,Na^+,K+,Mg^2+,Ba^2+,Mn^2+,Co^2+,Ni^2+和Pb2+等的硝酸盐溶液几乎不引起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变化。  相似文献   

5.
采用980 nm红外激光器分别激发通过水热法制备的LaF3以及水热烧结法合成的LaOF掺杂Tm3+和Yb3+离子的纳米晶体,获得了较强的蓝色上转换荧光.对比两种基质中稀土离子的发光情况,发现以LaOF作为掺杂基质时,蓝色上转换荧光发射较强.根据相关光谱学和晶体理论解释了荧光发射的过程及由于基质对称性的变化时引起荧光增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Ca1-xCdxTiO3:Pr^3+的物相组成及发光性质。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研究表明掺入适量的Cd^2+物相组成为CaTiO2。激发光谱是峰值位于330nm附近的宽带谱,发射光谱是峰值在625nm半宽度为20nm的带谱。对应Pr^3+的ID2-3H4跃迁发射。发光强度随基质组分Cd/Ca摩尔比和合成温度而变化。Cd^2+的最佳含量在15%~20%.  相似文献   

7.
对稀土氧化物CeO2掺杂的BaTiO3系统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BaTiO3陶瓷中掺杂CeO2会产生细晶效应、介电常数增大以及介电损耗减小等现象。由X射线衍射仪(XRD)计算可知,c轴变长,a轴变短,增强,Ti^4+“自发极化强度,因而介电常数有所提高。由于Ce^4+离子进行A位取代,Ce^4+离子半径(0.103nm)小于Ba^2+离子半径(0.135nm),导致晶格常数有所减小,居里温度向低温移动。掺杂CeO2的摩尔分数为0.5%的BaTiO3陶瓷在1240℃下烧成的主要性能指标为:室温介电常数ε25℃≈3160,介电损耗-0.9%,-55℃到125℃范围内最大电容量变化率不超过±15%。  相似文献   

8.
采用液相法合成了多晶材料,用高温提拉法(CZ法)生长出Er^3+:Y0.5Gd0.5VO4晶体。用ICP光谱法测定晶体中Er^3+离子含量为1.25at%,分凝系数为1.06。采用热磷酸腐蚀晶片,在偏光显微镜下对晶体的(010)、(001)面上的缺陷进行了观察,可明显观察到位错线、生长层和包裹物。南此得出,Er^3+:Y0.5Gd0.5VO4晶体的主要缺陷是位锚、生长层和包裹物等。  相似文献   

9.
用碳酸氢铵和氨水的混合溶液来作复合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Tb3+共掺杂Al2O3:Eu粉体.用X射线衍射(XRD)对其相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分析了Tb3+离子共掺杂浓度对Al2O3:Eu的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b3+掺杂提高了γ-Al2O3的热稳定性.并观察到Tb3+→Eu3+的能量传递,最佳掺杂浓度为5 mol%,提高了Al2O3:Eu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在微波辅助技术的前提下32Fe +/Fe +摩尔比、氨水用量和微波功率变量因素对制备34Fe O 纳米材料的影响,并筛选出较优的制备条件。同时,对该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TEM)扫描分析。其结果表明:(1)32Fe +/Fe +摩尔比1:1、氨水用量15mL、油酸钠1.00g、微波辐射功率200W 和反应30min 为制备34Fe O 纳米材料的最优条件;(2)根据Scherer公式计算,该样品的平均粒径为10nm~20nm,且样品微粒形状规则,近似球形,晶体形状较好,粒径大小较为均一;(3)通过对比研究制备34Fe O 纳米微粒的微波辅助合成法、共沉淀法和沉淀氧化法,从XRD谱图分析可知,用微波辅助合成法制得的34Fe O 纳米微粒的特征衍射峰明显,分散性好,且强度较高,说明该法所制得的34Fe O 微粒晶化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Ca5(PO3)4F:Re(Re=Ce,Tb)荧光体,并研究了其结构特性和真空紫外、紫外激发下的发光特性。在紫外激发下,Ca5(PO3)4F:Re(Re=Ce,Tb)中Ce3+离子可以将吸收的能量直接传递给Tb3+离子,使得Tb3+的绿色发光强度大大增加。在真空紫外激发下,Tb3+离子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Ce3+离子,使得Tb3+的绿色发光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12.
杨志平  杜宁  韩哲 《唐山学院学报》2010,23(6):60-61,93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CaBa2(BO3)2∶Eu2+绿色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该荧光粉在近紫外线激发下的发射光谱为峰值位于537 nm的带状谱,对应了Eu2+的4f65d1→4f7的特征跃迁发射;监测537 nm的发射峰,得到CaBa2(BO3)2∶Eu2+激发光谱为250~500 nm的宽带谱,能与产生350~410 nm辐射的UVLED管芯很好地匹配。Eu2+掺入量和H3BO3的用量对样品发光强度都有影响,当Eu2+的掺入量达到2%,H3BO3用量为理论用量的1.03倍时,样品可达到最佳发光亮度。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一系列不同Tm3+/Yb3+掺杂比Bi2O3-GeO2-Na2O玻璃的吸收光谱、红外吸收谱和上转换发光谱,分析了玻璃中Yb3+敏化Tm3+的上转换机理。测试了Tm3+离子在不同Yb3+浓度下的上转换荧光强度,得到最佳的掺杂浓度比为Tm3+:Yb3+≈1:83。结果表明Bi2O3-GeO2-Na2O玻璃是一种良好的上转换基质材料。  相似文献   

14.
以La2O3、Eu2O3、浓HNO3、氢氧化钠、Na VO3、无水乙醇、一缩二乙二醇为原料,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辅助水热法合成了La VO4:Eu3+纳米晶,并用X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HRTEM)、红外光谱(IR)和荧光光谱(FL)对产品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球状La VO4:Eu3+纳米晶在620nm处有较强的红光发射,溶液p H影响La VO4:Eu3+纳米晶的色纯度和发光强度,其中p H为5时样品的绿色纯度最好,而p H为8时的绿光发射最强。  相似文献   

15.
探索了新型吸附材料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CCMKGM)微球的制备条件,研究了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微球材料对Sc^3+的吸附特性,分别考察了时间、pH、温度、Sc^3+的浓度对微球材料吸附Sc^3+的影响;同时测定了微球材料的洗脱与再生性能.结果表明:pH和温度对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微球吸附Sc^3+有明显的影响,Sc^3+的平衡吸附量随pH和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50℃下,HAc-NaAc介质中,Sc^3+质量浓度为400mg/L,pH为6.40时,吸附容量达到92.9mg/g,CCMKGM对Sc^3+的吸附在9h左右基本达到平衡.再生CCMKGM效果与原CCMKGM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新型吸附材料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凝胶对Cr3+的吸附特性,分别考察了时间、pH、温度、Cr3+的浓度对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凝胶吸附Cr3+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表征了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凝胶-Cr3+的结构.结果表明: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对Cr3+的吸附在10h基本达到平衡;pH和温度对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凝胶吸附Cr3+有明显的影响;Cr3+的吸附量在pH6.00达最大值;在25~45℃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Cr3+的吸附量逐渐升高而趋于饱和;45℃下,在HAc-NaAc介质中,当Cr3+的质量浓度为240mg/L,pH6.0时,吸附容量达到97.5mg/g.  相似文献   

17.
运用密度泛函平面波赝势方法(PWP)和广义梯度近似(GGA),对替代式C掺杂β-Si3N4的超晶胞电子结构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β-Si3N4:C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对C掺杂前后电子结构的异同以及价键的一些性质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由于C的掺杂,价带宽度展宽,导带宽度和禁带宽度均变窄;态密度出现了几个新的峰,平均峰值有所减小.通过对比分析光吸收系数发现,相对于β—Si3N4的光吸收系数,β-Si3N4:C的吸收系数有所降低,并且向长波方向移动,100nm处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约11.8nm.  相似文献   

18.
目的及方法: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木炭不同粒径和用量及不同吸附时间对水溶液中Cd2+和Cr3+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木炭粒径为0.25 mm时,溶液中的Cd2+、Cr3+质量浓度最高;粒径大于0.25 mm时,Cd2+、Cr3+质量浓度随着粒径增大而减小;粒径小于0.25 mm时,Cd2+、Cr3+质量浓度随着粒径减小而减小,表明只有在粒径小于0.25 mm时,粒径越小,吸附效果越好。木炭用量达到20 g.L-1时,水溶液中Cd2+、Cr3+剩余质量浓度显著低于对照,且随着用量增加,Cd2+、Cr3+剩余质量浓度有所降低;木炭用量为40 g.L-1时,第1天至第4天,4种不同浓度Cr3+水溶液中,Cr3+质量浓度随着时间的递增而递减,随后随着时间的推移,Cr3+质量浓度呈小幅增长趋势。结论:使用木炭对水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浓度进行吸附,需要对粒径大小、用量、吸附时间等因素进行优化,才能保证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