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同化是德语语言中一种常见的语音现象,它是指相邻两个音段之间的协调发音,亦即一个音在临近音的影响下发生了改变。同化现象不仅出现在词内,它也可以超出音节或词的范围。一般而言,同化现象是在受到发音部位、发音方式和浊音的影响下出现的。就同化现象发生的方向性来分,同化有三种可能性:逆同化、顺同化以及前后音相互影响而产生第三个音。同化在德语语言中主要有七种类型和规则。通过对同化现象的了解和掌握,有助于提高德语学习者的听力、口语水平及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现代语言学家伦纳德·布龙菲尔德在《语言》一书中提出:各族语言是相互取长补短。一个民族的语言借用、吸收另一个民族的词语,是语言的普遍现象,然而语言的吸收同化功能,即各种语言对外来词语吸收、消化的能力,存在着很大差异。本文将以英汉两种语言为例,就语言的吸收,同化功能与民族文化心理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日两种语言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外来词,它们都各具特色。通过对比分析两种语言中外来词的特点和异同以及对外来词在吸收同化方面的差异,发现两个民族传统文化心理和国民性、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语言文字类型不同导致这些差异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在英语和韩国语,辅音同化现象都比较普遍。本文通过就方向而论的同化分类基础上,对比了英语和韩国语的辅音同化现象。两种语言的辅音同化都是以逆行同化为主,其原因可以用预期性原则(anticipatory principle)解释。还有英语的溶合性同化大部分都是硬腭化(palatalization)现象。而韩国语中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语音双重同化现象是语言中很少见的、比较特殊的语言现象。山东方言也存在着语音的双重同化它是只涉及声母和韵母的同化现象,其同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叠音词。  相似文献   

6.
英语同化现象的产生及其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同化现象是一种自然的语言趋势,当一个人的英语口语达到熟练的程度时,便会不自觉地、无意识地使语言产生同化现象。该文论述了英语同化现象产生的条件及其同化后语音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英汉两种语言在各自历史长河中由于民族间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因素影响都存在着外来词.这两种语言在外来词数量、词性、借用范围以及对外来词的吸收同化功能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传统民族文化心理、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以及语言文字类型不同.  相似文献   

8.
商标翻译必须注意不同文化的差异,异化翻译技巧的使用主要以源语言地文化为导向,而同化翻译的技巧则立足于目标地的语言文化背景。这两种翻译方法的运用并不是固定、永恒的,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9.
英语中的语音变化现象张亦农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工具。人们在连贯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所讲的话语必然会在语流中相互受到影响.这就会产生种种语音变化现象。一、同化(assimilation)同化是在周围因素的影响下使一个音素变成另一个音素,或使两个...  相似文献   

10.
樊军 《宜宾学院学报》2005,5(3):100-103
跨化交际包括不同化间的语言和非语言交际。传统上的日语教学重视语言交际,而忽视非语言交际的教学,从而影响到跨化交际活动的进行。通过对非语言交际的认识,以及中日两国化中非语言交际现象的对比研究,揭示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从而为日语教学中的非语言跨化交际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英语语音的同化现象,同化可分为三种即顺同化、逆同化和相互同化。这三种同化可以发生在同一词或复合词内,也可以发生在句子中相邻的两个词之间。了解同化现象对提高英语口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分离式学习法和结合式学习法 ,是记忆俄语单词的两种不同方法。两者相比较 ,分离法显得机械、呆板 ,记忆效果差 ;结合法通过对包含生词的语境进行多种语法和语义练习 ,从而更易于使学生将外在的语言材料同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 ,记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一个动态的开放性系统,外来词是丰富和发展语言的一个重要途径。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在各自的发展和交流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产生了许多外来词。本文从语言的同化功能、英汉外来词的途径和类型、英汉外来词的制约性比较等三个方面分析比较荚汉外来词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认知结构同化理论(以下简称同化理论)是美国现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来的一种学习理论,近年来,这一理论越来越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并被广泛应用。 一、同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1、同化理论对人类学习的分类 同化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两大类,这两大类学习的条件和心理机制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机械学习的  相似文献   

15.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如何发展学生语言能力 ?一、语言同化求谐趣传统教师总爱把自己塑造成高高在上 ,不苟言笑 ,威严自恃 ,习惯用命令、训斥、责备与学生交流 ,此种做法暴露出诸多弊端。如果教师“蹲下来与学生平等对话” ,多向学生学习 ,用同化的语言营造亲切、随和、民主的师生关系 ,使教师焕发诙谐、幽默的动人色彩。语言同化能消除学生对立情绪 ,营造一种精神上的和谐和微妙的共振 ,传递着“我们是同一类人”微妙的心理暗示 ,交融着精神认可的愉悦。共同独特的语言像…  相似文献   

16.
病句并不等于完全不可解的句子,大部分病句只要运用一定的理解策略就能够有效传递信息。本文把病句理解的策略分为语言策略和语境策略,前者又分为校正策略和填补策略,后者就是语境知识的同化策略,又可以分为个别归于一般的同化方式和部分嵌入整体的同化方式。  相似文献   

17.
刘建国 《考试周刊》2011,(74):26-27
外来词是语言中一种特殊的词汇类型.汉英语在吸收外来词的方式、对外来词的同化功能等方面存在着相同和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18.
日本占据台湾期间,为巩固其统治,大力推行对台湾人民的同化教育。同化教育重在文化教育,而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形式之一,因而语言的同化教育便成了日本殖民教育的重心所在。台湾人民为抵制殖民当局的不均等教育制度及其同化教育政策,也以语言教育为武器进行抗争,其主要表现形态为汉文书房、义学及汉文私塾等的设立。  相似文献   

19.
同化理论与化学概念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概念是人们对物质及其化学现象本质属性的认识,掌握化学概念不仅是发展智能的核心,而且也是解决化学问题和进行化学创造活动的基础。因此,化学概念教学在化学教学中一直处于中心地位。同化理论是美国现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的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学习理论。本文拟在介绍同化理论的基础上,探讨这一理论在指导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一、同化理论的主要论点1.同化理论把人类的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两大类,这两大类学习的条件和心理机制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机械学习的心理机制是联想,其产生的条件是刺激和反…  相似文献   

20.
王天星 《江苏高教》2002,(4):129-130
有关专家将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动机基本区分为两大类 ,即同化动机和工具动机 ,同时并不排除兼而有之的动机。同化动机为学习者对目的语民族的语言、文化、社会具有相当程度的心理趋向 ,接受并愿意沉浸其中 ;工具动机则为将第二语言作为达到某种具体目的的工具。成人第二语言 (汉语 )学习者的动机往往不同 ,真正致力于汉语言和汉文化研究者毕竟是少数 ,这就决定了不同学习者对于汉语不同方面 ,诸如听、说、读、写水平的要求与标准存在着很多差异。同时 ,成人第二语言学习者是在已掌握了一种语言 (母语 )的情况下学习的 ,因而促使完成某一学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