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朱自清是我国名的散家和语教育家。作为语教育家,他高扬爱与美的旗帜,以博大的人情怀观照语育人的发展,以求实的精神透视语教学的问题。与时偕行,力求发展,力求实际有用是他语教育思想的核心所在。他主张语的终极目的在于培养“人格健全、学术健全、体育兼重”的全面发展的人,认为任何社会的教育理想最终都将落实到社会个体的人格培养上。语教育应首先教会学生学语,学做人。概括说,朱自清语教育思想的主体是由学习观、教学观、阅读观三个方面构成的。  相似文献   

2.
语创造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全面优化的教育。语创造教育的基本原则,就是根据语创造教育的目标和规律而确定的用以指导语创造教学活动的基本原理、法则。语创造教育原则的确定,一方面要接受一般教育原则、创造教育原则的指导,使内容体现出其共性;另一方面又要反映语教育、语创造教育的特点,使内容体现出其个性。  相似文献   

3.
对教育的不断追问和反思是教育进步、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国际和国内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面对当前整个社会的语教育和语环境。我们有必要对小学语教育做一个较为深入的反思。因为小学语教育是人接受正规母语教育的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4.
语教法理论丰臃庞杂,这给教学法的学习带来很大难度。事实上,其中精要无非两点:一、什么是语?二、什么是语教育?了解语及其教育的脉络师承,给这门学科及其内容做出合理的定位,就能使教法学习和实践高屋建瓴,一日千里。  相似文献   

5.
信息时代的语教育是为学习服务的语教育,它在语教学语言、师生关系、教师作用、信息技术与人教育互动方面发生着嬗变,嬗变必将带来语教育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语教育研究是对语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研究。它的基本目标是三个:第一,积累语教育的实践内容;第二,探求语教育的规律;第三,建构语教育理论模式。这三个目标是层层推进的,第一个目标是基础,第二个目标是在基础上的研究探索,第三个目标是使规律系统化的最高形式。中小学语教师是实现三个目标的基础力量,同时也是最有力、最有利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新世纪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语审美教育应该有一套高起点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我们认为,审美教育在当前有极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语教育在审美教育中有着独特的功效。在语审美教育中,教师要能引发学生的审美兴趣,要有巧妙的教学安排,要会使用多媒体审美教育设备,要关注课后的语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8.
语教育的危机是立人的终极目标丧失,因为语教育存在诸多审美缺陷,语审美性具有本体意义,着眼于立人,必须以审美性导引工具性, 以审美价值导引工具价值。语教育的审美径指向有三:一是建立语感,进入语的审美天地;二是求真求美,引导学生欣赏,创造美;三是陶冶情性,在语审美中完善人性。主张兼收并蓄,以审美实现语教育的复归与扬弃。  相似文献   

9.
《早期教育》2001,(7):9-9
《中国小学语教学论坛》是面向全国小学语教师及教研工作的一份大型月刊,她及时刊载小学语教改重要信息,反映小学语教研的最高、最新成果,展示小学语教育工作的语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改活动,她是小学语教育工作交流教学经验、发表教研成果的阵地,也是搞好小语教学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10.
全面实施语素质教育,实现语教学现代化,关键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要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之友》是一朵花,一朵开放在语教坛上的灼灼奇葩。它妍丽夺人,香飘校苑,沁人心脾。在众多语教学刊物中,它紧跟语教改的时代步伐,贴近一线语教师,联系语教学实际,辟出了一个姹紫嫣红的语教育教学园地,带来了语教育教学的勃勃生机。它花团锦簇,芬芳四溢,给语教师一片春意盎然,一个深情无限。  相似文献   

12.
对语文教育倡导的"人文精神"的真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教育要倡导“人精神”,语是工具性与人性的统一,这是语教育工作的共识。但现实教育中,语教育倡导的“人精神”已经走调、变味,如何正确倡导“人精神”,使之恢复其本来的活泼与真实,成为我们每个教育工作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据笔调研得知,新中国成立至今的优秀语教师,无一例外地都从叶圣陶的语教育思想中得到过滋润和熏染。1980年8月18目,名学吕叔湘撰首次提出“圣陶先生的语教育思想”这一全新命题后,全国语教育界更是掀起了学习、研究叶圣陶语教育思想的热潮。我们高兴地看到,国家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竟然与叶圣陶1949年8月负责拟定的《中学语科课程标准》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见拙作《语课程标准与叶圣陶语教育思想》,刊《教育探索》2003年第10期),足见叶圣陶语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前瞻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师的创新素质与创新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作为教育教学的组织、引导、参与的语教师,其创新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创新教育的成败,在语教育过程中,教师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教师高水平的创新能力以及全面发展的综合素养更是直接关系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培养高素质的语教师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语教育滥觞于先秦时期,迄今已有两干余年的历史。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传统语教育由于注重研究汉语言的特点与传承民族化,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自1904年现代语教育掀开扉页以后,转而大量引进西方印欧语系的母语教育模式,但由于没能认真地研究本国国情,导致现代语教育的民族性受到严重的削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以史为鉴,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语教育民族化的教育理念,这对于推进当前的语教学改革、探索语教学的科学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语教育思想,是指他充分利用语(语言、学、字)所特有的手段和风格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以达到培养学生之目的、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一生广收门徒,杏坛设教,开启了中国教育“学在四夷”之先河。尤其是他充分利用汉语所特有的手段和风格进行语教学,更显出其高超的语素养。本仅就他的语教育之意蕴、目标、手段和风格等方面作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创新教育观念的提出及语学科创新能力培养途径与方法的不断深入探索,如何评价创新能力的培养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本从教学实际出发,提出语创新教育评价应采取评价主体多元性策略、评价 内容具体化策略和评价方法多样化策略,制定了“学生语创新能力评价量表”。为语教师实施创新教育指明了努力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考察创新能力培养质量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语教育必须立足于对自己民族语言负责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语不只是交际工具,它首先是思维工具,同时还是化传播工具。语以其工具性、基础性、人性三位一体的独特优势发挥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语教育本质上是人的教育,是一种通过语言指向人心灵的教育,应该在构建人的精神世界方面有所作为。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从教育对象出发,以学法定教法,不仅遵循学科规律,更要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师范生语素质教育应从语言教育和学教育两个层面实施。语言教育,首先是语言积累,包括字的积累、词汇的积累、妙语锦言的积累、精美诗的积累。学教育是较语言教育更高一个层次的语教育。  相似文献   

20.
朱绍禹先生的语教育科学研究思想是他语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语教育科学研究思想完整、系统、丰富、深刻,包括了语教育科学研究的性质观、价值观、内客观、方法观和条件现等诸多方面。认真研究朱绍禹先生的语教育科学研究思想,对于广大语教育工作的语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