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教师生存方式及其现代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生存方式的转型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题中之义。由于传统文化的制约和教育传统的影响,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经验消解了理性,重复消解了创新,从众消解了个性,处于一种自在自发生存状态。只有凭借文化启蒙、制度规范、自我反思以及社会评价的转变,教师才能实现由自在自发转向自由自觉的理性化、创造性和个性化生存。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教师教学意识的缺憾主要体现于:以理性主义为依托的教育理念的泛滥:衍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守主义价值取向在教学领域中延伸;单向、线性、静态的行为模式严重束缚着教师的思想与行动;被动、服从的生存方式堂而皇之地被教师演化为自在自发的存在方式。实现教学意识的现代转型,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实现教学理性主义的回归;冲破保守思维,从个人主义走向合作对话;变革行为模式,增强教师探究与反思能力;改善存在状态,形塑自由自觉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3.
当代教师文化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文化反映的是教师的基本精神风貌和工作作风,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冲击下的教师文化,由于教师滞后的教育理念,保守的价值取向,单向、线性、静态的行为模式,被动、服从、自在的生存方式,使得教师文化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与缺失.  相似文献   

4.
文化哲学的视阈中,文化是指人的生存方式或样法、活法;学校文化是在学校场域中生成的师生存在方式、样法与活法。自在的学校文化精神对人的影响和形塑是一种负向的影响,对师生的影响是自在自发的;自觉的学校文化精神则彰显着一种理性自觉、批判反思、师生主体间"共在共游"等特质,是师生存在方式的本真性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5.
教师不止是一个“专业人”,更是一个“文化人”;不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堆砌,而是教师文化的建筑和作品。教师文化是教师独特的存在样式,是由文化图景与文化图式构成的有机体。教师文化存在的样态是多姿多彩的,其中自在文化、自为文化与象征文化就构成了它的基本样态。教师在文化创生中发展着自我,在自在文化与自为文化、技术文化与象征文化的相互构成中不断变革着参与教育生活的样式。走向自在自为式的文化生存,实现教育行为的自然性与自主性的统一,是教师发展的基本路向。  相似文献   

6.
从个人主义到自然合作:教师文化的理性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改革呼唤教师生存方式的文化转型。由于传统文化、学校管理制度、教师的工作性质以及学校办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形成了个人主义文化,这种文化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着学校文化的再生。自然合作是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之间自发、自愿的合作,具有多元、开放、自主等方面的特性。要实现从个人主义到自然合作文化的转型,需要通过建立共同的愿景与信念,通过制度文化规范以及教师的自我文化反思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生活化的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生活化,不仅仅是一个哲学命题、教育命题,还是一个文化命题。本文从文化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生活化进行了分析,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生活化缘起于文化的变迁,其意蕴在于创新人文性、生活性、超越性、生成性等文化精神,其诉求在于优化从自在自发的生存到自由自觉的生存、从适应性的生存到反思性的生存、从片面发展的生存到全面发展的生存等生存理念。  相似文献   

8.
教育改革呼唤教师生存方式的文化转型.教师要实现理性化的、创造性的和个性化的生存,需要凭借文化启蒙,通过制度文化规范以及教师的自我文化反思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道德是文化中的一种,道德随着文化的进化而进化。中国社会正以市场经济的建构为中介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中国民众正从传统深处走出来,与新的生存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会面,从而由传统的自在自发的活动主体向现代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主体转型。同样德育模式也面临着重要的转型。文章通过引入一个文化的立场,使道德研究回归到本真状态,可以说是一种道德教育元研究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高职课程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主要渠道,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取得的文化建设成果。树立科学的课程观,探索特色鲜明的课程开发与评价方法,使高职课程文化由自在自发向自为自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文化可分为自在的文化与自为的文化。教师的教学生活可分为日常教学生活与非日常教学生活。自在的文化与日常教学生活具有内在一致性。日常教学生活这种自在的文化表征通过教师思想意识上的保守性、日常教学活动的重复性以及教师处理日常教学事务的经验性而表现得淋漓尽致。要对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进行文化改造,必须变革日常教学生活的文化根基,在自在文化与自为文化之间保持张力,构建教师学习协同体,促进教师的教学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2.
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堂文化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主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努力建设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文化,积极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深化课堂文化的意蕴、在理解中实现课堂文化的整合、在创造中提升课堂文化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教师发展的客体性异化与主体性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展是生物个体自身目的的观点来看,教师发展应是教师自身生存的目的与基本方式,也是教师自为、自觉的历程。基于工具理性主义的教师专业发展消解了教师的文化身份和对教师人生的终极关怀,遮蔽了教师发展的内在价值,使教师发展从原本的主体性异化为客体性。以推进教师生命历程的完美和持续上升为主旨的教师蝶化发展,以幸福哲学为文化基础,以生命发展价值取向为基点,旨在超越工具理性主义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指向教师身体生命与精神生命的完善发展,促使教师发展的主体性回归。  相似文献   

14.
卢鉴策  刘剑玲 《教育评论》2023,(10):123-129
“猎人乌托邦”是现代性由“固体”阶段向“液体”阶段转化过程中个体生存方式的异化呈现。这一生存方式指向现实目标的满足,以获取为行为准则,奉行相互敌视的自我保全。对于乡村教师来说,“猎人乌托邦”现象具体表现为绩效导向的生存认同、城市导向的价值追求及机会导向的生存策略。乡村教师“猎人乌托邦”的存在使得教师生命意义逐渐退隐,城乡教师同质化倾向加剧,教师精神进一步消解。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唯有实现教师身份的返魅、教师存在的转型及教师生命意义的激活,才能较好地疏解乡村教师“猎人乌托邦”危机。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式,逐步实现教学方式多元化,这给农村初中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挑战。目前,我国农村初中教师教学方式转变遭遇到了来自传统文化、教师自身、新教学方式本身和教育制度四个方面的阻力。要化解这种阻力,需要构建合作文化,转变教师角色;增进认同,消解焦点;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米德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前喻文化时代、并喻文化时代和后喻文化时代。随着网络时代的悄然降临,我国社会进入了后喻文化时代。在后喻文化时代,传统的教师权威遭到消解,而教师权威的消解对于未成年人的社会化有极大的消极影响。教师权威的现代重建是我们当前新课改所面临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丰云 《成人教育》2015,(6):37-40
从开放大学诞生的历史渊源看,教师合作文化是开放大学教师文化的核心旨要.现行开放大学教师之间的合作文化,基本上是一种人为合作文化,它制约了教师专业的深度发展,影响了学校文化的再生.一流开放大学的建立,呼唤教师合作文化的转型,需要教师合作文化由现行强制的、自上而下的人为合作文化走向未来自发的、自下而上的自然合作文化.而实现这一文化转型,需要激起共享合作的共同愿景、搭建协商对话的合作平台、创建民主合作的制度文化、倡导扁平开放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育研究》2017,(6):16-22
赋予学生生命理想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教师是传递生命理想之人。在资本和技术构成的现代文明中,教师普遍遭遇生命理想缺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师主体性不足、专业化带来教师信仰的失落、劳动分工消解了教育意义、功利主义下的学校教育"只见事实不见人"等是造成这种缺失的主要原因。重建教师生命理想,我们需要改变教师在校生存方式、关注教师主体性回归;重视教师个人化的哲学观形成;引导教师阅读经典;加强榜样人物的宣传和学习。  相似文献   

19.
教师发展的实质不是专业人员身份的赋予、专业知能的增长、专业素质的建构、接受专业标准的"裁剪",而是教师教育生活方式的现实转变,是教师个体文化的点滴创生,是教师接受群体文化、教育文化的润泽。教师发展不是为了在资格博弈机制中实现业内生存,而是为了在教育生活中实现自然、自由地发展。从单纯关注教师的自主发展、专业发展走向全面关注教师教育生活方式的形成、教师文化的成长,是当代教师教育变革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中国文化生态的价值取向一个徘徊于十字路口的行者,看似有多向选择的自由,其实他遭受着无法选择的焦虑。目前,我国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各种文化的纷然杂陈,其中有以人与自然的自在的和原始的合二为一为内涵的传统农业文明的文化精神,有以人本精神和科学技术为内涵的现代工业文明的文化精神,还有以消解自我和压平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