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电视台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智力测验,准备拍完之后向全国播放。他们带着摄像机和录音机,先到一个局,测验机关干部。节目主持人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圆圈儿,问道:“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高压水银灯已经开亮,摄像机也对着机关干部们的面孔轻摇,记者们举着好几根警棍样儿的拾音棒,单等着谁一说话就捅到他的嘴边来……机关干部们看着黑板上的粉笔圆圈儿纳闷儿,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心中没底,不敢回答。摄像机可是不停地来回摇。谁也不能回答吗?那可太不像话啦……科员开始以请示的眼光看科长;科长以求教的眼光看处长;处长以他那…  相似文献   

2.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完成 1— 7题。(1)电视台搞了一次    (A 别出心裁 B 耳目一新 C 别开生面 D 新颖别致 )的智力测验 ,准备拍完之后向全国播放。他们带着摄像机和录像机 ,先到一个局 ,测验机关干部。(2 )节目主持人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圆圈儿 ,说道 :“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3)高压水银灯已经开亮 ,摄像机也对着机关干部们的面孔轻摇 ,记者举着好几根警棍样儿的扩音棒 ,单等着谁一说话就捅到他的嘴边上来……机关干部们看着黑板上的粉笔圆圈纳闷儿 ,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心中没底 ,不敢回答。摄像机可是不停地来回摇…  相似文献   

3.
一篇微型小说写了这样一个故事:电视台准备拍一次别开生面的智力测验。先在一个局测试机关干部。节目主持人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儿,问大家:“这是什么?”摄像机前,干部们面面相觑,科长望着处长,处长望着局长,局长向秘书求援。女秘书懵了,走去和局长小声说话,忘了正在录像。随后局长忙说:“对不起,事前未打招呼,不便回答。”  相似文献   

4.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一位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  相似文献   

5.
第一部分 诗歌创作指导课 一、谈话导入 走进课堂,教师在黑板上画下一个圆:“这是什么?看看谁的回答最有趣。”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回答:圆圈、太阳、小朋友的脸、地球、皮球……教师再继续板画,黑板上出现了一个可爱的小太阳。“到底是什么呢?”“太阳!”学生齐声回答,并热情地和太阳打着招呼,表达自己对太阳的喜爱。  相似文献   

6.
[现状分析]有位教育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圆点,问在座的中学生:“这是什么?”高中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粉笔点。”教育学家来到幼儿园,用同样的问题问在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堂汉语拼音的复习课,在完成既定的复习计划后还有点时间,教师会补充点什么呢?只见她拿起粉笔,顺手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正方形,学生都睁大了眼睛,好奇地看着黑板。  相似文献   

8.
黑板,是人们并不陌生的主儿。 由牙牙学语开始,到身背小书包进学堂,看着老师手握粉笔在它那黑黝黝的脸庞上写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娃儿们从此就天天对着黑板咿呀咿呀地读诵着,涂写着。  相似文献   

9.
我相信《留个缺口给别人》这个故事大家一定不会陌生: 一位著名的企业家在作报告,一位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  相似文献   

10.
孙娜 《今日教育》2012,(2):58-59
一位著名的企业家作报告.一位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只是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  相似文献   

11.
李小霞 《湖南教育》2006,(11):23-23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听众问正在做报告的著名企业家,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但并没有画圆满,而是留下一个缺口.画完后,企业家反问道:“这是什么?”“圆”“零”“未完成的事业”……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企业家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顿了一下,然后告诉听众:“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道理其实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下个缺口,让我的部下去填满它.”。  相似文献   

12.
报刊撷英     
教育,带给学生什么这是一个反例:在暗访中,一名学生正被教师处罚,站在背对黑板的墙角。在这名学生面前,是一堵写着羞辱的白墙;在这名学生的背后,是一面等待求知的黑板。书声依旧琅琅,教师仍在授课,倾听这名学生心声的,只有他身边的簸箕、扫帚和纸篓。当采访者把话筒递到他嘴边,他的回答是两行长长的泪水……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教育,究竟带给学生什么?一、是屈辱还是自尊国外一位作家曾说:“在一个人身上看到一个贼,比起在一个贼身上看到一个人要容易些。”我们总是容易看到学生的“缺点”和“毛病”;且看到了就是批评、指…  相似文献   

13.
《今日教育》2010,(12):31-31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当听众咨询他最成功的做法时.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  相似文献   

14.
沉默不是金     
节目主持人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圆圈,说道:“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场景1:一年级学生组。小学生们看了黑板上的圆圈之后,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问题:“是个月亮!”“怎么是个月亮呢?”节目主持人高兴地问。“黑板是天,天黑了,月亮又白又圆!”“是个乒乓球!”“是烧饼!”“是鸡蛋!”“不,这是老师的眼睛,发脾气啦!”场景2:初中生组。一个常考第一名的尖子学生,规规矩矩地带头举起了手。然后站起来指着黑板上的圆圈答道:“这是一个零。”节目主持人问:“他答的对吗?”同学们齐声回答:“对!”节目主持人又问:…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接受我国记者采访时,讲了这么一件耐心寻味的小事:那是安南上中学时,一次课上,老师拿出了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他的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盯住黑点齐声喊道:“一个黑点。”老师非常沮丧:“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眼光集中在黑点上,黑点会越来越大。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教师教导着他的学生。教室里鸦雀无声。老师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有个白点。他问学生:“孩子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学生们齐声回答:“一个白点。”老师高兴地笑了:“孩子们,太好了,无限美好的…  相似文献   

16.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测试:在黑板上画一个圆,问大家黑板上画的是什么。小学生们回答:那是太阳,是老师的眼睛,是雨伞,是月亮……中学生们回答:那是篮球、足球;大学生们回答:那是零,是圈儿……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学生们虽然对事物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思维没有被框定,他们眼中的那个圈儿就是太阳、眼睛或其他东西。有一道看图作文题目,图很简单,就是并排着的两个圈儿,要求同学们通过想象写作文。有的说这是太阳和月亮,有的说是自行车的两个轮子,有的说是人的一对眼睛,有的说是一副眼镜……同学们还可以继续想象下去。其实,写作…  相似文献   

17.
有人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圈问学生:这是什么?幼儿园的孩子回答最为踊跃:是皮球,是太阳,是鸡蛋,是妈妈的笑脸;小学生们也会抢着回答:是阿拉伯数字0,是英文字母O;而中学生却一片缄默,不愿回答。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全国“两会”上,有台湾省记问外交部长李肇星,“如果有机会当面对陈水扁讲话,你最想和他讲什么?”李肇星立即非常气愤地回答:“我凭什么当面对他讲话,他是谁?”这一机智的回答,把记们逗乐了。  相似文献   

19.
粉笔在黑板上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他的工作。时间一长,粉笔就心生厌倦了。"凭我的天生伶俐和满腹才华,成天跟黑板打交道,也太没意思了。"粉笔不服气地嘟囔着,身子稍稍一纵,就到了一个孩子的手里。粉笔被孩子带着四处流浪。陌生的地上、墙壁上、电线杆上、公用电话机上……都留下了他的轨迹。粉笔很开心,觉得自己过了一把大显身手的瘾!正当他自鸣得意时,  相似文献   

20.
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圈,然后问教室里的学生:“这是什么?”幼儿园的孩子回答最为踊跃:“是皮球.是太阳,是鸡蛋,是妈妈的笑脸。”小学生们也会抢着回答:“是阿拉伯数字O,是英文字母O。”而中学生们却往往是一片缄默,不愿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