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健康促进"新理念与体育健康教育关系论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关注人类健康是21世纪国际社会的共同主题,“健康促进”作为一种新的公共卫生观念、理论、策略和干预方法,将为人类带来更多的健康和幸福,而学校将是“健康促进”实施的重要领域。本文通过探讨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校“健康促进”间的关系,阐明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健康促进的重要作用,指出体育与健康教育是学校“健康促进”干预的重要实施领域,并提出了实施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融合是国家深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亦是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要求,更是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发现:当前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存在“重体育轻健康”“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两张皮”等现实问题。在深入分析其现象背后的致因后,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视角提出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即立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落实体健融合教育、深挖运动项目内涵推进体健融合教育、着眼课的结构深化体健融合教育、基于季节气候和节日主题实施体健融合主题教育、把握突发事件契机进行体健融合教育;紧抓热点焦点、难点痛点事件实施体健融合教育,以期提升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助力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蔡本初 《辽宁体育科技》2002,24(1):42-42,47
推行素质教育,首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21世纪的学校体育教育要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以社会教育的长远目标为导向,制定学校体育教育的阶段性目标,加强人生健康、终身体育、全民健身等方面的教育。在这一思想和目标指导下,建立一套完整的健康体育教育体系。这个体育教育体系要把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学内容和教材向多元化调整,把健身、健康教材和内容融入新的教材体系。  相似文献   

4.
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教学观念与教学目标统一性规律更新教学观念是实现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关键,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功能应具有很多因素,实施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树立全面育人观和主动体育观是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随着科学健身内容方法的更新和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学目标的制定也必须与体育与健康教育内容的更新相统一。教师为主、教材为主、技术为主、重知识轻能力,重实践轻理论,重继承轻创新,重一致轻差异的落后教育观已不能适应学校新的育人观念和健康观念。体育教学课程的构建和教学目标模式的设定、各学校…  相似文献   

5.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博 《体育学刊》2001,8(6):28-30
通过献资料、理论分析、对比等方法对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学校体育与学校健康教育的结合,是我国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方向,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学校体育的科学地位具有特殊意义。学校体育与学校健康教育结合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更新现念、提高学校健康教育效益等6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关系的分析,阐述了体育教育中融入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以使体育教育能更深入、全面地发展学生身心的素质,增强体质,从而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提出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健康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学分制下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教学管理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雷 《四川体育科学》2002,(3):80-80,83
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科学管理模式,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必须顺应这个管理模式,并根据自身课程特点,进行学分制与学年制结合的体现“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体育教学,使高校学生的身体得到终身练习、评估与受益。  相似文献   

8.
从理论上阐述了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探讨了在实施体育教育过程中,应改变纯生物体育观,应从人的可持续发展高度来认识健康教育,并提出加强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宏观指导措施等问题。阐明了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并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正确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九年义务教育和普通高级中学新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教材,将于2002年全面使用,课程的名称从“体育”改变为“体育与健康”。其意义是:第一,体育本身是为健康服务的,体育的重要任务是“育体”。第二,健康领域有许多内容不属于体育,现在我们要把这些内容也装进来,变成一门综合课,体育内涵扩大了。因此,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手段为人服务,更强调通过体育手段让学生达到一个身心健康的状态,内容包括:运动文化的传授、技能的掌握、在阶段教学内达到一定的体质健康标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疾病的防治、用眼卫生的教育、艾滋病防御的教育等。体育课现在称为体育与健康课,增加了一些与体育相关的健康内容,成为一个以健康为目标的体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探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学科综合是现代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从教育思想,课程构建及社会教育3个层面探讨体育健康教育的基本含义,提出健康是体育内在本质和外在形式相互统一的尺度的观点,并从科学与人文价值统一的角度阐述了体育健康教育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In Western societies since (and probably before) Descartes, the human body has been objectified and alienated from the self, something to be subdued, managed and more recently worked upon as symbol of self-value. Sport and exercise are sites where the objectification of the body has been traditionally promoted. In recent times with the scientisation of elite sport and the commodification of bodies in sport, the objectification of the body has taken new forms and achieved greater prominence. Physical education as the school site for body work has been implicated in the process of objectification and alienation. The traditional practic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cluding choices in teacher language, position bodies as objects, and movement as an instrumental outcome of practice. Not all movement practices, however, subscribe to this approach. This paper will compare the language practices of teachers in a physical education lesson and a Feldenkrais movement class as these constitute different forms of embodiment, different selves. Its purpose is to provide further resources for critical reflection on the ways in which pedagogical practices position students and contribute to the shaping of particular forms of subjectivity.  相似文献   

12.
以课程论、英语教学论、应用语言学等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文献法等分析论述了体育专业学生外语学习和实施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学生学习外语的困难所在,揭示了体育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主要瓶颈在于学生的薄弱的外语基础,提出了以术科为突破点的双语教学建议和选修专业外语阅读替代双语教学的对策设想。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对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提出了培养国际化的高层次人才的必然要求。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在渠道、人员、科研、课程等方面均呈现合作力度不够、层次较低的特点。剖析其制约因素在于重视不够,缺乏国际化的办学和培养理念;研究生导师国际交流参与人员少,形式单一;国际合作保障措施(经费投入、人员配备、制度规范)不够完善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的途径和措施:树立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加大宣传力度和增加经费支持扩大国际合作参与者的数量;加强校际、校企、校联盟合作扩宽国际合作交流的形式;利用双语授课和网络课程促进课程的国际化;遴选优质生源,加强外语、科研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语言艺术的使用——学科渗透素质教育浅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成良  昭明  付新艳 《体育科研》2000,21(2):16-17,20
体育教学的活动性,决定了其体育教学语言使用的特殊性,因其语境、语义、语感、构词、炼句以及语言形式、语言内容,使它与其学科均有很大不同.掌握体育教学语言,确是一门艺术.这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探索,不断加强思想修养和语言修养,如此才能渐入佳境.为此,本文仅就体育教学语言的作用;要求、运用等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法、访谈法等,结合我国现代体育教育中隐喻语言的运用现状,综合分析我国现代体育教育中隐喻语言失落的成因,阐述隐喻语言与教育术语的辩证关系,及其对实现现代体育教育终极目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它抑制着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违背了现代教育理论下的外语教学规律,妨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外语教学的改革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1.教育观念的更新;2.教学方法的转变;3.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主题式"教学法的理解和掌握,结合自身教学,在高校公共体育排球选项课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此法扩大了学生体育项目的知识面,实现了对高校体育教学多渠道、全方位知识学习的目的,增强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实践精神的培养;较好的诠释高校体育课五项教学目标的实现;突出了学生、教师、知识三维结构构建;利用项目教学增加了不同学科学生的互相了解和协调配合,通过引导学生使用"听、说、查、思、练"等多种学习形式,开发学生语言、逻辑、视觉、观察、交流自知的潜在智能,张扬个性、培养自信、激发学习兴趣。试验证明"主题式教学法"是值得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在教育信息化促成的教育国际化,使双语学习或双语教学突破了传统的语言教学的狭小空间,使它在新世纪广泛的网络学习与教育变革中被赋予新世纪的时代内涵,从而成为21世纪全球新一轮教育改革大趋势之一。高校体育课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于外语教学的优越条件。它有相对其它理论课程更大的智力活动空间,由于有示范动作,授课时学生更易理解、记住所学的动作、语言。另外,高校体育课的教学环境接近自然,比较真实,这些都是十分有助于外语的学习,都是其它课双语教学所不具备的。  相似文献   

19.
伍建军 《体育科技》2003,24(1):86-89
阐述了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与作用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及时、恰到好处地运用各种教学语言 ,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汪文海 《精武》2012,(11):40-41
新课程改革重视教师评价的激励性功能,但在实际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过于肤浅,特别是缺少激励性语言,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励性语言创设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教育环境,去激励孩子享受成功的愉悦。文章从体育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语言的重要性、激励策略这2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