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葫芦笙,彝语称“布若”、“昂”,是彝族传统吹奏乐器,以葫芦为笙斗故名.两姚彝族传统的低音葫芦笙大多是民间艺人自制自用,一般为五管或六管,制作工具简陋,工艺简单,材料就地取材,音域较窄.近年来,一些彝族民间艺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传统彝族葫芦笙进行改良,采用健盘乐为葫芦笙定音定调,创制了高8度和低8度相配的C调或B调的7管“子母笙”,虽然使葫芦笙发生了“变异”,但应是对彝族葫芦笙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是彝族传统文化的现代适应的突出体现.  相似文献   

2.
老虎笙是一种傩舞,每年正月虎节,彝族罗罗人打扮成老虎的模样,跳驱鬼逐疫的舞蹈.以笔者在老虎笙的传承地小麦地冲所做的田野调查为例,解读老虎笙在罗罗人族际交流中的族群标识作用、象征意义,老虎笙与宗教信仰的关系,老虎笙的表现主题和老虎笙的艺术表现力,以求全面地呈现老虎笙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怒族民歌     
怒族人民,主要分布在云南怒江州的碧江、福贡、贡山及兰坪和迪庆州的维西县。神话、传说、故事、诗歌等口头文学比较丰富,民间歌舞艺术也较普及。民歌曲调质朴淳厚,高亢嘹亮,节奏平稳轻快。主要伴奏乐器有笛子、口弦、琵琶和葫芦笙。  相似文献   

4.
音乐小词典     
【崩龙族民歌】 崩龙族人民,主要分布于云南德宏州的潞西、盈江、瑞丽、陇川、保山、梁河、龙陵等县。口头文学发达,民间故事、传说、诗歌、谚语、歌舞以及器乐等相当丰富。民歌曲调嘹亮优美,旋律跳动较大。主要伴奏乐器有笛子、小三弦、葫芦笙、锘锣、象脚鼓等。  相似文献   

5.
"大锣笙"为云南彝族"三笙"舞蹈之一,与"老虎笙""小豹子笙"齐名。"大锣笙"是彝族罗婺支系中传承的一种祭祀与娱乐并蓄的原始图腾舞蹈,"大锣笙"是在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节期间举行,2006年成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把"大锣笙"作为一种傩祭仪式进行研究,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大锣笙"历史渊源深厚,其仪式过程更是富有极深的文化内涵,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6.
李福军 《云南电大学报》2011,13(4):51-54,64
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云南省双柏县彝族"老虎笙",是一种有关图腾崇拜的乐舞,其舞蹈动作是以彝族的虎图腾为依据的,是一种戏剧化了的图腾祭典,它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间智慧,保留着许多原始遗韵,是彝族文化特征的标志,体现彝族人民的生命本质特性,这种艺术形式的传承对本民族的延续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成长》2006,(8):72-72
米祈: 我对各民族的原始舞蹈十分感兴趣,现在的民族舞蹈是一种文化遗存,也表现了其中原始成分,像我国西南地区广泛流传的“芦笙舞”,是一些民族青年男女借以表达爱情的风俗性舞蹈。它与女娲神话中“发明了笙簧-葫芦笙”对比,似乎一远古性爱舞蹈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8.
彝族左脚舞是一种以形体动作艺术为基点的传统民间歌舞。作为一种传统民间歌舞艺术形态,左脚舞具有大众化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和社会功能,可展现富有形体动态的艺术形象,对参与者起着身心愉悦、陶冶性情和美化心灵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彝族烟盒舞虽有丰富多彩的传说由来,但烟盒舞是彝族人民在长期以来的劳动生产斗争生活中,经过无数代人的集体创作和不断丰富而发展起来的,并与乐作舞、跳鼓、跳乐等同出一源。彝族烟盒舞除了正弦类和杂弦类之分外,按表演的形式和内容还可分为纯舞、表演、技巧、歌舞,以及情绪舞、情节舞、技巧舞等类型。彝族烟盒舞表演具有"柔、韧、脆"等风格,而这些风格与彝族居住地理环境、生产劳动、生活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10.
左脚舞是牟定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进入新世纪,牟定彝族左脚舞文化不断得到传承和发展,在牟定县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为把彝族左脚舞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牟定县要培强做大彝族左脚舞文化旅游产业,从而构建起彝族左脚舞文化与旅游业良性互动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1.
萨满跳神是民俗、宗教、艺术的综合体,融说、‘唱、舞、乐于一身。流传在今东北民间的跳神活动一方面作为萨满教的遗俗,一方面新的时代赋予了它新的意义。本文以田野调查所得的五个跳神案例为对象进行考查与分析,进一步明确其所代表的民间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乐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较为完整的音乐类书籍,书中记载了乐器词共19个,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先秦时期的乐器及音乐状况。《乐记》中的乐器词,按制作材料划分,有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乐记》中乐器词的相关记载,反映出先秦时期音乐在祭祀、舞蹈、宴客等场合的广泛应用,也反映出音乐的等级区分、音乐的德化功能以及儒家推崇古乐、和乐,反对新乐、侈乐的音乐观点。  相似文献   

13.
“摆手舞”与土家族生命本体力量的展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摆手舞”是土家族群众所喜爱的传统体育舞蹈,而且是土家族的优秀文化之一。作为土家特色极为典型的摆手舞,究其舞蹈形式与内涵,不论是“男女相携”连臂而舞的壮观场景所反映出的原始部落舞、民族舞的遗习,还是古拙质朴的动作所显现的原始“拟兽舞”的遗韵,充分展示出出土家族的本体力量,最终反映的是人类祖先普遍关心的生存与繁衍的两大课题。摆手歌充分凸现了土家族文化的人性意识;摆手舞基本的动作“同边手”是土家族群众以娱神到娱人为目的;摆手舞所展现的“群舞”则是人本质力量的展示郾摆手舞在少数民族地区有着重要的健身价值。  相似文献   

14.
荔波县水浦村板本寨明代水族石板墓群中发现的水族石刻集体舞像浮雕,证明水族地区曾流传过早于水族铜鼓舞的一种最古朴的水族踏歌形态歌舞。通过对踏歌渊源、水族踏歌产生的原由及与铜鼓舞的比对演化的探究,得出了水族踏歌与水族铜鼓舞是水族文化传统舞蹈中两个发展阶段的形态,是时代发展导致了水族踏歌变异融汇于水族铜鼓舞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16.
For many students, school is a place that makes no sense; a place where students’ interests are not reflected in the curriculum. Using mixed methods research, we developed an instrument that identifies student interests. This instrument was applied in a pilot study that considered 10th-grade students from three schools in Santiago, Chile. We compared student interest and national curriculum for different factors and established how well aligned these are.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private school students prefer subjects that require greater cognitive development, related to Young’s powerful knowledge. Students from voucher schools, on the other hand, prefer to develop their knowledge of the arts and physical education, both of which are subjects they tend to enjoy. These findings are coherent with Bernstein’s theories. This pattern is also repeated when comparing high-performing students with their low-performing counterparts, regardless of school type.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not only help identify which subjects the students want to study, but also to understand the reasons behind their preferences. Understanding these reasons is key for developing a more contextualised curriculum that makes more sense to the students.  相似文献   

17.
云南早期本土民族的青铜器以极具地域风格的蛮荒气息与质朴形制为醒目特征,其制作及使用历史久远。尤以其中的乐器见证着先秦时期滇人的生活状貌和乐舞情趣。通过撷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器物,在考释与描述实物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印证,试图揭示古滇国乃至云南早期尚已盛行的乐舞活动的基本状态。  相似文献   

18.
在河北民间舞蹈中,地秧歌是艺术性最鲜明、表现力最强的四大舞种之一,而冀东地秧歌又是河北地秧歌中的优秀代表.地秧歌音乐的构成要素有声乐部分和器乐部分的大杆唢呐曲.  相似文献   

19.
隋唐时期舞蹈继承南北朝舞乐,亦汲取中亚诸民族舞蹈精华,胡旋舞更为其中翘楚。本文通过壁画等文物并结合古代文献,对胡旋舞进行全面的考释和印证。  相似文献   

20.
舞蹈与音乐的关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起源来看,舞蹈早于音乐;音乐从舞蹈中产生,独立发展之后,又提携舞蹈,使舞蹈受惠于音乐。从具体的艺术实践来看,舞中有乐.乐中有舞,舞蹈乃音乐之源,音乐乃舞蹈之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