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2003年,教育部批准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为代表的部分重点大学在本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以内试行自主招生、自主考试。到2007年,试点学校总数增加到59所,有越来越多的素质很高却不擅应试的学生和“特长突出、考分疲软”的“偏才”、“怪才”通过这一政策享受到了高质量的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2.
自2003年开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2所高校实行了部分招生计划自主招生,高校自主招生人数不超过学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各地中学推荐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培养潜质,或综合素质突出的优秀人才,高校自己组织考试,通过笔试和面试两轮考试确定自主招生的对象,但入选考生依然要参加全国的统考。2006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涉足破冰之旅,分数第一次与高校录取脱钩。1185名上海高三考生完成了复旦大学自主选拔“面试”,经由面试专家综合评定,最终预录取300名考生,这些考生可以不参加高考,直接入读复旦大学。这意味着“面试”将越来越多地走进中国高考考生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学的自主招生改革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对于高中教育而言。大学的自主招生改革发挥着怎样的影响?高中教育自身又能从中获得怎样的思考?近几年,复旦附中和七宝中学在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中表现不凡,其经验告诉我们。必须主动改革高中教育,以更符合教育的本义及学生的终身发展。在新一轮大学自主招生即将展开之际,我们请来两所学校剖析上海近几年来自主招生情况及其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将从高考的"独木桥"逐步改建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立交桥"。在公平选材的前提下,大学自主招生权与学生自主择校权扩大的趋势将使大学和学生都能得到更理想的匹配结果,本文依据美国大学公布的招生录取数据,从大学配备的招生人员结构与能力素质、大学招生遴选的高昂花费、学生申请多所大学的低廉费用,以及高中为指导学生升学的必要投入等方面测算双向自主选择体系的运行成本。结果显示,美国的招生体制泡沫与繁荣相依相伴,对选材更讲究的一流大学主动为这种基于自由选择的繁荣承担了主要的成本。  相似文献   

5.
4月29日,某名牌高中2006年自主招生考试的面试撩开了她神秘的面纱,共有133名优秀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参加了这所学校历史上第一次在自主招生考试中举行的面试。作为省一级重点中学,该校早在2001年就开始组织自主招生考试。过去在笔试之后就直接确定了录取名单;今年,为了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校首次增加了面试。能进入面试的学生可谓“过五关、斩六将”:他们必须在2006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或省初中自然科学竞赛中获奖才可以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笔试(笔试涵盖了数学、自然科学、语文、英语等科目),这133名学生是笔试中的佼佼者。而面试是最后一轮筛选,成绩排在后13位的学生将被残酷地淘汰。  相似文献   

6.
方龄贵     
方龄贵 男,蒙古族,吉林省松原市人,1918年5月出生。“九&;#183;一八”事变后,1935年入关,随所在学校辗转于北平(今北京)、南京、湖南等地。1938年,在长沙参加全国大学统一招生考试,  相似文献   

7.
《南昌教育》2006,(5):31-31
4月1日、2日,1185名上海高三学生在万众瞩目中先后走进了复旦大学光华楼。他们中将有300人通过这所著名大学自主招生的“面试”而被录取,高考分数第一次与高校录取脱节。  相似文献   

8.
雷顾 《学习之友》2009,(8):14-15
近年来,对于中国的高考制度,要求变。统考”、“统招”为大学自主考试、招生的呼声越来越高,其中一个重要的论据是,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实行的是大学自主考试招生制,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也是大学自主考试招生制,因此,现在的中国应该而且可以实行这种考试招生制度。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招生考试经历了自主招考、统一招考、自主招考和大学联考并存等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国立大学一直秉持选拔国家精英、促进公平竞争的基本理念。影响大学考试招生理念形成的因素不仅有学校的办学宗旨,还包括大学管理者的人才观和考试观。民国时期国立大学的考试招生理念影响着学校的招考实践,对当前大学自主招考改革也留下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
刘丹  周敏 《大学时代》2006,(5):4-10
4月1日、2日,1208名上海高三学生在万众瞩目中先后走进了复旦大学光华楼。他们中有300人通过这所著名大学自主招生的“面试”而被录取,这是我国高考分数第一次与高校录取脱节。据报道,复旦大学为这次被称为“破冰之旅”的招生改革制定了严密的措施,确保“尽量不漏过—个未来人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孙伟 《天津教育》2014,(7):45-4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探索“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近些年,教育部和各省市围绕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行了多种尝试,普通高等学校自主招生、春季高考、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等改革形式应运而生,尤其是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开展得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12.
背景:“自主招生”就是允许高校在同批省最低控制分数线上,不受1:1.2调档比例的限制,自主提出调档比例,择优录取。今年,江苏省在自愿中报的基础上,选择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六所院校进行“自主招生”改革尝试。其中,南京大学、海河大学和中国药科大学是第一次尝试“自主招生”。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我国目前高考招生制度上存在的重要问题以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国家统一考试(不分文理科,必考科目+选考科目)+大学自主招生(高考成绩+自主考试成绩)+学生自由申请大学(高考成绩2年有效)”为核心的内容的高考招生改革方案,并对比我国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对所提出方案的科学性及合理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自主招生考试制度是一个国家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着重探讨日本国立、公立大学现行的自主招生考试制度,介绍了自主招生考试的形成背景、表现形式和特点,并说明各大学利用自主考试选拔学生的具体组织形式和录取方式,以期对我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1 台湾省大学招生“学能测验”简介 1.1“学能测验”的产生 1992年台湾省“大学入学考试中心”提出“大学多元入学方案建议书”,1999年6月台湾省“大学招生策进会”通过了“大学多元入学新方案”.2002年起台湾省废除了实行已长达47年的“大学联考”(相当于大陆的统一高考),改为“多元入学方案”.“多元入学方案”包括三种录取方式:个人申请入学;学校推荐和大学甄选;根据考试成绩分派.其中第一种是指学生自己向大学直接提出申请,第二种是指学校向大学推荐,大学择优录取.第三种是根据考试成绩进行分派.前两种主要适合一些有特长的学生,大约占总数的30%左右;后一种占709/6左右.但无论哪一种,都要先通过全省统一进行的“高中学科基本能力测试”(以下简称“学能测验”).测试成绩是许多大学招生的重要参考.因此,“学能测验”在台湾省大学入学考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参加完“学能测验”这一上大学的“门槛考试”后,学生还要参加自己所报或自己所分大学的单独命题考试(“指定科目考试”),考试科目由各大学自己确定.  相似文献   

16.
涂皓 《教育》2013,(2):36-37
据媒体报道,江苏省两所知名中学退出了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2013年自主招生计划。这两所学校分别是南京市的金陵中学和南通市的海安中学,皆属于江苏省名校,此前也都参加了北京大学的2011年和2012的“校长推荐”自主招生计划。金陵中学没有参加2013年推荐资格,原因是去年推荐的学生“裸分”没有达到北大在江苏的录取分数线,与金陵中学退出原因类似,海安中学也是因为北大比往年更看重分数。海安中学自主招生推荐的负责人表示,来自主招生的学校,都是要最高分的学生,高分学生就那么多,每个学校都要,谁都不能得罪。  相似文献   

17.
言论     
《当代教育论坛》2011,(1):128-128
自主招生考试与99.9%以上的考生没直接关系。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目前在学校官网发表文章,矛头直指目前自主招生考试存在的诸多弊端。文章称,每年以自主招生形式录取的考生大约有1.5万人左右,其中三分之二的学生没有自主招生的优惠也可以进入同样的学校,真正享受到自主招生优惠的考生只占全国每年1000万考生总量的0.05%。此外,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其过程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校招生》2003,(4):13-18
为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自主权,培育教育创新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决定2003年在22所高等学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的试点。具有特殊才能的考生,有望在今年获得自主招生高校的“特招”。 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江苏省在该省范围内首次尝试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参与自主选拔录取的高校为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到了2002年,该省自主选拔录取试点的高校扩大到了6所。在这6所高校中,另外3所高校分别为南京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河海大学。2003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确定自主选拔录取试点的高校达到了22所。这22所高校中,除了上述的6所高校外,其中包括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6所高校(详见本期的权威发布)。那么,这些自主选拔录取的高校如何进行招生?如何进行考评?在录取过程中有些什么具体规定?等等,这些,都是广大考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的。为此,我们特别刊出了这些高校今年实行自主选拔录取在招生对象、招生程序、考核内容等方面的相关内容,供广大考生参考。需要特别提醒广大考生的是,鉴于今年自主选拔录取试点的各高校在个别录取政策方面可能还有调整,因此,具有特殊才能的考生在报考时应参见自主选拔录取试点的各高校发布的2003年招生章程。我们在文后也将一并刊登出这些自主选拔录取试点高校的通联方式。  相似文献   

19.
2007年北京市10所高校试行高职自主招生考试3月17日举行.由于招生专业就业前景好,考生报名踊跃,10所学校共计划招生2080人,其中一半用于招收农村户口考生,实际报名人数超过1万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韩国大学招生经历了大学单独考试、大学入学预备考试、大学入学学力考查、大学修学能力考试、考试分数等级与中学手册等综合评定录取等一系列自主招生改革.在统一高考的基础上,由政府调控和监督,各大学采取灵活多样的自主招生录取办法.韩国大学自主招生制度经过多次改革更加科学完善,体现出多样化、综合化等特征,高等院校充分享有大学招生的自主权,十分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中学素质教育.大学自主招生改革正在为韩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也为中国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