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族民居是汉文化在白族地区传播影响的产物,具有地方性与民族性.从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民居建筑文化,来看白族民居对汉文化思想、审美趣味、建筑风格的接受并最终形成了白族民居的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2.
"霸王鞭舞"流行于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种能够反映大理白族独特文化特征的民间舞蹈,白族当地的民风、民俗与民间艺术特征也依附于其独特的舞蹈语言中。本文通过对白族民间舞蹈类选的取舍与提炼,借鉴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探讨"霸王鞭舞"在历史进程中如何形成自身的艺术特质,并如何确立自己的形式语言和艺术表现力,从而在吸收现代艺术与文化影响的研究过程中形成自身特有的舞蹈风格。  相似文献   

3.
大理白族艺术是云南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具有独具特色的民族色彩.通过运用李泽厚先生提出的"文化积淀"说理论,分析并指出大理白族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是民族文化积淀的结果,并且形成了今天独具民族特色的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4.
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文化认同呈现出开放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形成这一文化认同个性的白族教育具有以下特征:"开放、包容"的教育人文环境;"儒、释、道、‘土’"兼具的多元教育内容;"释儒"结合的交融教育形式;制度教育与习俗教育并存的教育形态。  相似文献   

5.
论文运用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对包装设计课程如何融入白族文化的问题进行探讨,通过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的翻转课堂形式、"理论学习+实验研究+项目实训"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挖掘白族文化图案装饰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价值,探索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高校设计教学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6.
大理白族的历史是神话的历史,在这之中龙神话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拥有一套庞大且完整的形象体系,其中,白族龙神话主要采用白、黑、红或黄、绿、粉及其演变色来塑造各种龙形象。多色龙的形成和白族的历史、宗教有密切的联系,从"大传统"与"小传统"的结合来看多色龙的划分,反映了白族民众对善恶、人神关系以及事物发展的看法,折射出白族民众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同时,大小传统的融合使多色龙神话得以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7.
白族的水神文化融合了外来龙文化,逐渐形成了白族龙文化,集中表现为对龙的崇拜。白族的节庆活动中随处可见龙的身影,主要是祭龙和龙本主崇拜。在白族龙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和美好,崇龙意识寄托着白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白族龙文化不断继承与发展,至今仍焕发着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8.
运用符号学的理论方法分析了白族家具文化的内涵,指出白族家具文化符号是由具有既定含义的图形和实物,又有结构、色彩、装饰、陈设、空间布局、尺度以及肌理等功能构成。现代白族家具的继承与发展离不开白族家具文化符号,并从社会文化环境、生活方式、使用方式等出发,提出了进行白族家具文化传承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游戏对于儿童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白族传统民间游戏蕴含民族文化精华,贴近白族儿童生活,且游戏资源丰富。随着现代化的加深和电子媒介的普及,白族传统的民间儿童游戏面临严峻挑战,表现为游戏种类减少,游戏之文化根基削弱,游戏之物理环境在逐渐地消失,游戏之文化功能减弱。为保存和发展优秀的白族民间儿童游戏资源,并使其服务于白族儿童的全面发展,寻找开发之对策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在开发白族民间游戏资源过程中,必须坚持文化性和生活性原则,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和亲子活动是主要的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10.
酒吧文化越来越被世人接受和认同。大理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酒吧文化与大理白族文化交相辉映。来大理的游客人数日渐增多,但在大理白族文化方面的消费却很少。以云南省大理古城为研究区域,以"樱花屋酒吧"为研究对象,利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方法试图从酒吧的游客涉入角度来看其对游客少数民族文化选择的关系研究。旨在发现其中的关联关系,丰富文化选择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对话与合作分别是米德与哈格里夫斯教师文化理论的核心。通过两种文化的对比,包括前喻型教育文化与个人主义教师文化的对比,并喻型教师文化与派别主义教师文化的对比,后喻型教师文化与合作型教师文化的对比,可以发现,以"对话"与"合作"为核心的教师文化是理想的教师文化,理想的教师文化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要避免虚假合作、提升教师意愿、正确看待各类教师文化。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从人类文化传递方式的差异出发,将人类社会几千年的文化传递模式划分为三种:前喻文化、同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前喻文化,是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同喻文化,是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之间;而后喻文化是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米德进一步指出,在急速的社会变迁的推动下,  相似文献   

13.
白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文化灿烂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白族创造出了缤纷灿烂、独特辉煌的民族文化,其中刺绣以其绚丽多彩、美观实用、巧夺天工而获得世人的称赞。大理是云南白族分布最多的地方,也是白族文化保存得最完好的地区,以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上关镇河尾村为例,从挖掘云南白族刺绣文化内涵的角度出发,对大理白族刺绣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技艺手段等方面进行简单的探讨,并对白族刺绣文化的开发与保护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以数字化技术介入具有白族民族视觉特征的艺术设计创作为研究域,分析了数字化艺术的概念及其特点,实证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对传统艺术的呈现形式具有突破性的变革意义,论述了白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及民族艺术的鲜活程度取决于现代文明和认可这一观点,举证了数字化技术与白族艺术依附与互驳关系,论证了白族文化对于数字化技术下的艺术设计形式所具备的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为白族文化与数字艺术有效结合的形体提供了可参考的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15.
白族的宗教文化、民族服饰、民俗风情、建筑装饰、白族语言等都是白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元素,对这些载体进行研究,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元素,探析白族文化和数学文化的共通性,有利于白族文化的传承,丰富民族数学的内涵,促进多元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绕三灵”是大理地区白族人民传统的民俗活动,是以唱白族调为主的白族歌舞节,是人们理解白族文化的重要途径.“绕三灵”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其在实现白族文化的传承、强化白族民族认同、实现白族人民审美教育和维护白族人民心理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从认知角度调查了白族高中生在三语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认同、主流文化认同和西方文化认同情况。通过对大理市某高中的高三白族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白族学生对主流文化和民族文化有较高的认同,同时,对西方文化认同度较低,说明西方文化对白族高中生的主流文化和民族文化并未产生威胁。然而,白族学生对本族文化的认同并没有对主流文化认同高,说明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加强本族文化的传输和教育,以保证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Meed,1901-1978)是美国当代杰出的文化人类学家,在她的经典著作<文化与承诺>一书中,米德从文化传递方式的差异出发,将整个人类的文化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本文拟从米德的三喻文化的内涵出发,谈谈其对学前课程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白族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和内涵丰富的农耕文化。儒家“行夏时”、“使民以时”、“节用而爱人”的重农思想,对白族农耕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儒家反对“竭泽而渔”的主张对白族农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白族特有的农耕方式、儒家思想和社会组织结构等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白族农耕文化得以形成和巩固。透过白族农耕文化与儒家重农思想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儒家重农思想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佛教对大理文化的影响是宗教与文化相互影响关系的一个典型。佛教自传入大理之日起就与白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相互结合,渗透到大理白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形成了政教合一或政教密切联系的体制,从而对大理白族社会文化生活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佛教文化也就成为大理文化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