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袁鼎生的审美生态观是当代中国生态美学中比较成熟、比较有影响力的体系之一。他的生态美学之路可以分为自然之路、历史之路和现实之路。他以生态审美场为元范畴,提出"美在整生"的崭新命题,将系统生成、系统生存、系统生长的"整生"作为审美的本质和本原,建立了立体旋升和动态平衡的生态网络辩证法,指出美的理想在于绿色艺术人生的、实现审美的生态自由的美生王国。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英语词组"ecological aesthetics"在国内被翻译为"生态美学"。但是在汉语中,"生态"是一个名词,而在英语中,ecological则是一个形容词。基于此,在《生态美学引论》一书中,程相占明确指出:"生态美学"就是"生态的美学"。这样一来,"生态"就不是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存在于生态美学的知识框架中,而是作为一种"生态的"哲学思维方式与美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3.
翻译作为一门语言文字艺术,与美有着不解之缘,翻译美学是美学与翻译的结合,是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阐释和解决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翻译过程中力图保持原文语言之美,尤其是意美,音美,形美,尽量接近其神韵,重构其意境为译者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结合前人《桃花源记》之不同译文,本文作者再次翻译《桃花源记》,并分析翻译中的美学特质,解析翻译之美。  相似文献   

4.
生态美学,从广义方面说,即是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学,应从大历史观着眼,从经济与社会、哲学与美学转型的视角认识这种转型的必然性;从狭义方面说,生态美学是当代的自然生态美学,不同于人化自然的实践美学,关注的是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共生之美。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现为“生生美学”。  相似文献   

5.
生态美学将重建人类的存在、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平衡互动的审美关系作为美学思考的核心,它的兴起是一场深刻的"美学革命"。走向生态美育由此成为生态美学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美育以生态审美观建构为核心,它可以实现生态美学多重话语资源的平等对话、沟通互补,最终达到融通化合。生态审美观建构应基于现代生态整体观和生态中心论价值理念,体现多元互补原则,融通化合多重生态智慧,并要注意纠正生态主义的极端化倾向。  相似文献   

6.
翻译学注定是融合多个学科知识的交叉科学,不可能仅仅是双语间在字、词及句法结构上的简单对应。歌剧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学作品形式,对译者翻译水平要求的更高,不仅要求准确,流畅,同时要求体现原作的美学体验。翻译与美学是紧密相关的。翻译美学则致力于探讨原文、译文和翻译过程的美。译者只有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语气语调甚至话语节奏都淋漓尽致地再现,才能完美的传达原文的美感。文章以歌剧《文成公主》翻译为例,从音乐美、民族美、台词美、借用美四个方面探讨了歌剧翻译的关学追求。  相似文献   

7.
语文生态课堂的建立契合了生态美学的生存理想,它的目的在于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美好的理想人生,使人变得更加完善.用生态美学的观点对语文生态课堂进行研究与思考,可以为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及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生态美学产生于后现代语境下,研究对象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同现代化所造成的生存危机和现代深层生态学密切相关。蒲宁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自然之美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从生态美学观的主要范畴"身体感官"、"诗意地栖居"、"位置感"三个维度对该文本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揭示蒲宁小说中丰厚的生态美学意蕴,而且可以使蒲宁小说的研究具有关怀人类生存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化离不开商标的翻译,优秀的商标译名有助于产品在海外的推广和销售。因此,在接受美学视域下,译者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采取多种翻译美学策略,体现原商标的形象美、简洁美、意境美、新颖美和文化内涵美,以满足消费者的审美心理,提高产品的销售量。  相似文献   

10.
生态美育作为生态教育和美育活动的有机结合,开辟了"以美育人"的新境界,完成了传统美学教育的生态价值转向,表达了中国审美素养发展的当代诉求.开展生态美育,是建构正确的生态审美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本研究基于大学生生态美育的现实困境,剖析其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大学生生态美育的实施路径:生态美育...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翻译适应选择论、译者中心、三维转换等视角探讨了其对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一个极为重要的共同启示:培养英专学生的生态翻译伦理意识,并指出其对英专学生翻译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及作为译者生存的意义。接着,介绍了其培养策略:翻译课堂生态策略与翻译课外生态策略,并以一堂小型翻译赏析实验课为例做了详细演示,论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高等教育,也是第一个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的国家,但其高等教育的发展并不均衡.从17世纪中叶萌芽到现在,美国印第安人的高等教育水平一直落后于白人和其他族裔.本文从历史的视角出发,梳理了美国印第安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脉络,总结其经验和教训,以期为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生态美学:后现代语境下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生态美学产生于后现代语境之下 ,同现代化所造成的环境恶化、核威胁等人类生存状态的恶化以及现代深层生态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它实际上是一种生态存在论美学观 ,对新时代美学观念的转向、文学批评视角的丰富、生态文学的发展以及我国传统生态智慧的发扬具有重要作用。生态美学的继续发展还要解决学科自身的建设以及正确对待“世界的返魅”、对现代性与科技的态度、与实践美学的关系等一系列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工业文明所造成的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使得人们重新思考由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过渡。生态美学观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包含生态维度的新的美学观,是美学学科的当代发展。它以唯物、实践、存在论为其哲学基础,是对实践美学的继承和超越。本文结合对温州生态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现状的阐述,通过温州政府对生态文化建设的作为,具体分析生态美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开始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民族文化逐渐被重视。这一环境下,开始注重少数民族文化的翻译工作。在实际翻译过程中,需要依靠生态翻译理论的相关要求,针对源语当时所处的生态环境出发,不仅仅要分析字面含义,还要综合分析历史背景以及少数民族的有关文化习俗,多维度、全面分析少数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的关系以及作用机理。基于此,本文主要以翻译研究中的生态学理论为关键,对少数民族文化翻译以及生态功能进行探究,包括生态内在功能与外在功能。在少数民族文化翻译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生态功能作用,保证建立有效的翻译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6.
生态美学审美经验的本质是一种家园意识。生态美学的家园意识是人类的一种存在方式,是人类与自我和解的方式。它来源于现象学对人的有限性研究。生态美学将自然视为人的有限性的原因。对话将这一原因内化为此在的意识。对话的基础是对自然构成人类限制性条件的理解。在生态美学的对话中,对话的过程可分为人与人、人与他人及人与自然的对话。对话是解决生态美学困境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生态翻译学是基于生态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强调将翻译活动纳入“翻译生态环境”之中以及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中心地位,从“适应”与“选择”的视角解读翻译过程。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结合生态翻译学对翻译课堂的教学启示,尝试将生态翻译学的基本理念和翻译课堂相结合,研究生态翻译学对翻译课堂的指导作用以及与课堂的互相融合适应性,改变翻译课堂的传统模式。  相似文献   

18.
基于广告语言和其翻译的特殊性,本文以广告语言的美学特征为切入点,从形式美、内容美、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美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广告英语翻译中应注重多元性和创意性。  相似文献   

19.
厄德里克在长篇小说《爱药》中,描述了后殖民时代和工业时代期间,印第安人在本民族文化和白人文化双重文化的影响下流离失所的生活状况。本文通过探讨印第安人寻求部落文化的回归,渴望夺回失去的土地以及民族身份的追寻三方面揭示印第安人在生存的边缘仍旧坚守本民族的传统,维护部落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20.
庄子的"天人合一"生态美学思想兼具荒野美学和环境美学的审美目标,以情感和感知为审美途径,以实现精神和现实上的人与自然主客统一的完善审美境界。这种东方式生态美学思想对中越文学的影响深远,如在《金云翘传》中,青心才人与阮攸巧妙地将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自然书写结合起来,通过以自然之美比貌、以自然之造化示命、以自然之景寄情、以自然之灵性喻神魂、以自然之理明志,创造了一个骨肉丰满的传奇女子王翠翘,还营造出一个个人与自然相合的美学意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