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较常见的是短时间临时"融合".这在一些媒体集团大型活动或"战役报道"中常有发生.  相似文献   

2.
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深度报道一直是传统媒体的"看家本领".然而,随着新媒体碎片化阅读时代的到来,传统传播方式被彻底颠覆,有人断言:融合语境下,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对于观众的吸引力和说服力逐渐下降,越来越难以刷出"存在感"了;深度,似乎已经不可能成为传统媒体的绝对优势.真的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3.
网络传播方式的日新月异,以人工智能、VR、AV、H5、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主导的新兴技术的突飞猛进,颠覆以往的传播技术、传播方式、传播渠道,媒体融合报道逐步向"炫耀新媒体+一技之长"的深度融合报道华丽转变.截至目前,新媒体通过数字技术、音频视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将报刊台网的文字、声音、图片、图像、图表、音频、视频、动漫等内容产品进行数字处理和传输,在2017年全国"两会"报道中得以充分展现,凸显媒体深度融合集团化报道新模式,也由此展开新媒体报道一技之长的竞技场的大赛.  相似文献   

4.
有重大事件的时候往往是展现频道实力的时候. 今年的"两会",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经济频道开播后迎来的第一个"两会".当频道专业化使央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频道资源用于大型战役性报道时,切实体现"三贴近"的成功实践,改进会议报道,加上精心策划、协调与统筹,使本次中央电视台"两会"报道实现了内容和形式更完美的融合,节目量成倍增加,节目形态丰富多彩,并在多个方面开创了诸多新记录和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5.
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2018全国两会报道成为各大媒体的竞技场和新媒体融合成果的"练兵场".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各显神通,纷纷拿出各自的"撒手锏".从"中央厨房"革新内容生产,到"媒体大脑"试水新闻制作,再到大小屏互动移动化播出颠覆传播模式,各家媒体不断创新,推出形态各异、精彩纷呈的新闻报道,新闻表达也逐渐向民间语态转变.这一切都体现出新旧媒体之间从"相加"到"相融"带来的新变化,更预示着全国两会报道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灾难性新闻"因其"负面性"历来是政府和媒体较为敏感的一个话题,其报道机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颇为薄弱.而在2008年四川汶川"5·12"地震的报道中,其信息的高度公开化、议程设置的多元化、报道指向的人性化、媒介融合的现代化等表征,使其传播效果达到了最大化、最优化,这在国内灾难新闻报道史上是空前的. "5·12汶川地震"报道模式将对国内灾难新闻的报道机制、新闻理论的变革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赵琳  陈熹 《新闻前哨》2022,(3):26-27
年终报道历来是各媒体比拼实力的"竞技场",是媒体融合发展水平、采编水平、创新能力的一次集中展示.而值得注意的是,年终报道多为同题报道,如何做到"与众不同"?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及中央主要媒体的重点策划和产品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年终报道提供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纪行式报道是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重要构成,也是传统媒体新闻优势的最佳体现.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型纪行式报道日益成为国内传统主流媒体展示综合实力的舞台.本期"新闻论坛"以近年来河北日报大型纪行式系列报道为案例,分别从如何增加纪行式报道的广度和深度(内容)、如何在纪行式报道中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媒介)、如何实现纪行式报道的跨文体写作(体裁)、如何确立纪行式报道版面的美学定位(版式)等角度展开论述,对河北日报大型纪行式系列报道展开多层面、全方位的深度解析,对新时代传统主流媒体纪行式报道路径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在移动互联时代,随着终端的转移,人们阅读新闻的习惯逐渐转移到了以智能手机为主.新媒体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也改变着我们观看"两会"的方式.近两年来,两会演变成新媒体集中亮相的大舞台,同时也成为媒体融合传播成效集中检验的竞技场.在2017年"两会"报道中,从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二维码,到各区县级两会的图文、视频直播,各个媒体拼内容、拼手法,也拼技术.注重体验的新闻呈现方式成为亮点,媒体融合报道方面的表现也颇为抢眼.  相似文献   

10.
报纸如何在融合中体现"融"?2017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融两会·讲述"专栏作出了积极探索.该栏目自3月3日起在要闻四版推出,版面上有代表委员讲述履职故事的图文报道,并配有二维码,链接动画、视频呈现新闻,报道话题凸显新闻性,呈现形式注重立体化,为两会报道增添了浓浓的"融"气息.  相似文献   

11.
"媒体融合发展是一篇大文章.面对全球一张网,需要全国一盘棋."早在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对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进行了重要论述.近年来,党报间依托某一重大选题,在共享新闻资源、共谋报道创新方面不断进行尝试,推出的报道影响力和社会反响都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2.
"三网融合"工作是一项牵涉到千家万户利益的社会改革事业,只有既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又保持"三网融合"基本公益性质,才能保证"三网融合"的平衡运营.本文在"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适应我国实际的"三网融合"推广模型,并提出用精确传播的概念来把握"三网融合"的运营特性,以期推动"三网融合"并实现"三网融合"产业的可...  相似文献   

13.
对传统主流媒体来说,原有的主题宣传报道正在面对前所未有的"冲击".当新媒体、自媒体以"眼光缭乱"的内容叠加"求新求变"的技巧,传统媒体有没有可能"与狼共舞",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自我内容更新的最大增量?在此次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的一系列相关报道中,我们可以很鲜明地看到一个变化,那就是央视新闻联播、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时政报道正在团体"作战"挺进互联网端.省级媒体在此间也在艰难寻找本土落点.这是一场特殊的"战役",也是一次珍贵的学习.作为此次采访团队新媒体报道的总策划,本文将以此次重大活动报道作为样本,从"内容型短视频"的"背景延伸"传播、"事件回访"传播、"现场观点"传播等方面,探讨主题宣传报道如何实现语态"更新再造"和内容"融合迭代".  相似文献   

14.
农业报道是各个媒体不可或缺的重要报道板块.当下,要做好农业报道,必须把握并遵守其中"不变"与"变"的报道原则."不变"的是"以人为本"的新闻观、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宣扬科技带动农业发展的理念;"变"的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农业报道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生产出受众喜闻乐见的农业报道.  相似文献   

15.
随着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介的不断融合发展,融媒体时代大幕正式开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经济新闻报道在新闻传播报道中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且不可或缺.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还是各类门户网站、新媒体、自媒体平台,对于经济报道尤为重视和关注.鉴于此,笔者在本文针对融媒体时代经济报道如何更"接地气",有效增强经济报道的可读性与趣味性进行一定分析和探究,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丛红艳 《传媒》2021,(14):56-57,59
数据新闻是以新闻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对数据进行收集、整合、挖掘、呈现的报道形式.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数据新闻已发展成为集叙述工具、技巧和方法为一体的成熟报道类型,国内外的新闻媒体纷纷对数据新闻进行尝试与应用.财新网"数字说"这一成功案例紧密围绕数据新闻要素,展现出在媒体融合时代数据新闻生产实践具有参考价值的特色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媒介技术的发展冲击传统媒体行业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可预测性较强的两会报道成为各家媒体的竞技场,地方媒体也开始借助技术优势在两会报道中崭露头角.地方媒体的"2018年两会AR报道"使得新闻的叙事模式从浅层传达转向了深层内容,运营方式也从各自为战转为跨界融合,受众方面也更加注重沉浸体验.传达两会声音的同时也展现了地方纸媒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陈奕 《东南传播》2011,(6):118-120
"媒介融合"已成为当前新闻传播界的重要趋势,反映到新闻教育领域,"媒介融合"专业的设置是对这一现状的积极回应.而作为世界上第一所创办"融合新闻"专业的新闻院校,密苏里新闻学院堪称典范.由此,本文试图通过对该院"融合新闻"专业的全面介绍,为我国新闻教育在媒介融合时代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影视报道"定义于电影电视的新闻片、专题片、纪录片的基本传播功能,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或"历史事件的报道",核心功能是告知事实的"报道".针对"影视报道"百年来饱受事实失实的"假面"困扰,本文在能指、所指语言结构和"媒介事件"原理语境下,拟从"影视报道‘假面'困扰源自语言能指、所指结构原理的失衡"、"影视报道‘假面'的本质是演绎‘媒介事件'"、"‘大摄影'技术语境下影视报道的‘假面'消遁与真实回归"、"‘伪记录'演绎‘艺术记录'的有限空间"四方面探寻影视报道守真品格的回归.  相似文献   

20.
"融合媒介"(convergence media)和"融合新闻"(convergence journalism)是新闻传播界正在探索的一个前沿性课题。2004年夏天笔者到美国进行富布莱特项目研究的时候,从美国同行那里第一次听到这两个新名词,这一领域的研究当时在美国也才刚刚起步。时隔两年,媒介融合在西方国家已是风起云涌,在中国也已初现端倪。 "融合媒介"是一个非常广阔的研究领域,西方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呈现出多样化的视角,有技术融合角度展开的研究、从媒介所有权融合角度展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