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积极构建"大思政"格局。在"大思政"格局下,深化专题式教学改革成为当前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助推"大思政"格局构建的有效方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专题式教学在新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打破了教材顺序,以问题为导向,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与优化,通过科学合理设置教学专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进而发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与其他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2.
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效性,真正发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着力解决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科学转化,加强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考试方法,完善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本科生必修的主要思政课之一.中国共产党创立的革命文化内容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主干和精髓,强化革命文化内容教学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要通过教学内容专题化设计、突出革命文化精神实质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等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和实施问题引领教学、充分使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师生"共建课堂"等教学方法的深化改革,着力强化革命文化内容教学,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教育"重构了现代教育新生态,为图像时代的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带来了新契机和新挑战.通过借鉴可视化教学和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结合可视化翻转课堂、现代认知心理学和图示理论,设计"外国文学"可视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型.通过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教学设计的应用,从课前阶段的知识结构图展示、课中阶段的学生文本分析思维导图、课后的知识延展活动等,将教师教授与学生学习相结合,分析其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通过研究发现,进行"外国文学"的可视化翻转课堂教学时,在课前阶段应合理利用视觉图像资源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中阶段应科学使用可视化工具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后阶段应进行多元动态教学效果分析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大数据理念和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带来前所未有新机遇。文章立足于当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现状,阐述加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分析大数据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影响,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6.
"四个自信"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相通的,"道路自信"是教学主题,"理论自信"是教学目的,"制度自信"主导思想,"文化自信"是着力点.因此,要用"四个自信"引领"纲要"课教学.  相似文献   

7.
当前抗战纪念活动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的抗战纪念活动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学术、网络、实践资源,这些资源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对于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可以发挥新的作用,但在推广运用的同时要注意鉴别,把握好尺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要内容,对民族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纲要"课程在民族高校的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难点问题,为实现教学目的,需要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具体实践等方面进行调整,以适应民族高校"纲要"课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如何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时效性和持久性是当前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必须选择面对的突出问题.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为例,针对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情感认同的作用机制为基础,结合生动鲜活的典型教学案例,从"史论结合,赋予理论以生动性、趣味性,强化学生对政治理论的情感认同;强化师生互动,挖掘诱发共鸣的情感点,激发学生爱国精神和情感认同和采取多样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增强对课程时效性和持久性的情感认同"等三方面探讨了情感认同教育在《纲要》课程中的应用路径,以期能为当前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容易引发不合规律的教学行为,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只有认识并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多媒体教学的适切性,处理好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实现有效教学,进而促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多媒体教学朝系统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本文从中国近代史的总体研究、近代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和科技史、社会史、人物等方面,对近五年来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情况进行回顾与梳理.并指出,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新问题的出现,新史料的发掘,新方法的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会不断地走向深入,大批新的成果也会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2.
作者立足素质教育,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数学实际,在课程改革上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见解,认为中国近代史课程改革,教学内容的调整是前提;教学方法的更新是关键;学生能力的培养是重点,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的胜利,无疑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抗日战争的生理,是中华民族人民群众团结一致、浴血奋战的结果。俗话说,没有中国共产的那个就没有现如今幸福、和平的生活。基于此,本文简单的阐述了抗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又进入新的编写重构期,“现代国家文学史观”、“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民国文学史观”及“民国文学机制”等是其间引起较大关注的建构理念。在众多建构理念的研讨中。人文史观或人文视角不应该是被漠视的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学科属性规定着人文应成为决定一部作品价值和入史地位高低大小的重要参考标准。人文史观摆脱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中已有史观线性思维的局限,具有更强的涵括力和包容性。  相似文献   

15.
10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研究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主要表现为学科内涵不断拓展及新的文学史观的论著不断出现,但研究中也存在外部研究的开展与文学分类的局限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近现代史的课程作为我国高校的重要历史课程之一,越来越受到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视。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人民素质不断提高,我国政府正在不断监督我国高校完善教育教学制度。我国的教师要不断地开拓创新,利用现有的科技手段,创新我国的教育教学课程。我国的高校要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养工作,确保教师能够掌握足够的中国近现代史教育技能,同时也要为我国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工作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本文主要对中国近现代史教育教学的课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讨了高校中国近现代史教育的演化及历史进程,和我国高校中国近代史教育不断演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和探讨,提出开设专题课,利用多种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几项建议,以求增强本课教学效果,更好发挥其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文化史的发展主脉可以归结为“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转化的目标是以建立现代性为核心的“文化重构”。这个转化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启动的。“西方冲击-中国回应”的历程可以概括为器物、制度、精神三个阶段,但不能忽略五四后马克思主义传人和发展这条主线。五四后形成了社会主义、自由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三大思想流派并行竞秀的文化格局,而这些不同思潮都力图从五四思想中寻找活水源头,开发五四思想的资源。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采用媒介舆论与体育建构的理论分析框架,解读1840-1927年中国近代体育的历史变迁.研究发现:从身体的视角看,中国近代体育话语经历了从技术主导到精神诉求再到文化启蒙的"身体话语"演变路径;从议程设置的嬗变看,近代媒介所设置的体育议程经历了从洋务时期的"西洋兵操",到维新时期的"尚力、贵武",再到清末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关注,五四时期的体育则成为社会公共议题,在媒介舆论的引导下,国人逐步认识到体育的竞技、健身、娱乐价值;从传播方式的变迁看,中国体育近代化历程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报刊舆论的引导下,"不自觉"——"自觉"两种不同方式的呈现,彼此交互融合,共同推进;从舆论引导的主体看,则经历了从士绅精英到思想家精英再到知识精英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20.
美国春田学院与近代中国体育人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春田学院是在北美基督教青年会培训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名体育学院,为全世界60多个国家培养了2万8千余人,还是篮球和排球的诞生地。许多在近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史上做出特殊贡献的体育人物都曾到这里来学习进修,获得了最早最及时的近代体育专业知识培训和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