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魏晋时期,儒家礼教统治深入到中国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而以音乐为代表的艺术生活也被儒家赋予了政治意义和道德意义。为了反抗司马家族利用儒家思想维护其封建统治,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提出了音乐的自然性,即音乐本无哀乐情感、亦无亡国或兴国之分,是人类对之赋予了情感色彩。嵇康提出还原音乐的本性,对后世艺术和美学的发展和教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礼仪之邦,在礼仪形成的过程中,儒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儒家礼仪分为三个部分介绍,首先介绍了儒家精神,即分别仁、礼、诚、敬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其次围绕儒家礼仪规范进行了论述。通过对儒家礼仪的全面的阐述之后,又提出了儒家礼仪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对人的现代价值,阐述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即人之为人的界定,并且强调了儒家礼仪在塑造人格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次,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方面强调了儒家礼仪的重要性,并且指出儒家礼仪是保障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性政治》是第一本批判西方社会父权制的著作,通过对父权制社会中两性关系的分析,深刻揭露了性别歧视产生的社会根源以及政治和哲学如何精心谋划了性别的不平等。本文用米利特在《性政治》中的观点来解读《秀拉》和《日出》。《秀拉》呈现了白人主导的社会中的黑人妇女受压迫和反抗的现实,是对米利特提出的女性反抗父权制社会观点的文学再现;而在曹禺的《日出》中,处于畸形半殖民地都市社会现状中的女性被残害的现实体现了《性政治》的核心观点——呼吁女性意识觉醒,反抗父权制社会。  相似文献   

4.
儒家政治模式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下为公”、“等级预定”和“德性平等” ,是形成儒家政治模式最基本的三大要素。“天下为公”代表了儒家学者对天下万物归属特性的体认 ;“等级预定”体现了他们对社会整体结构的认识 ;“德性平等”则是儒家学者对人之特性的把握。这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 :“天”观念是儒家学者的终极信仰和力量源泉 ,唯天是从是他们深信不疑的自然法则 ,由此产生的“天下为公”观念必然导致在政治领域对血缘亲情的排斥 ,使社会等级在形式上向所有人敞开 ,从而儒家学者认为打破血缘等级政治观念要以承认天赋“等级预定”为条件 ,“德性平等”则是实现儒家政治平等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特有的仙话,蕴含着一种宝贵的反抗精神。这种反抗精神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凡人坚信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理念,追求肉体成仙长生不老,这其实是对上天命运的反抗;另一方面是修道者以及仙人显示出做人应有的高贵与尊严,与权贵斗争,争得做人的权利,这是对社会压迫者的反抗。第一种反抗,从早期的仙话到晚期的仙话一直持续着;第二种反抗,则由于政治、文化和思想的变迁,没有能够很好地持续下来。仙话所表现出的反抗精神,是古代中国人极为希缺极为珍贵的品格。  相似文献   

6.
中国儒家和谐思想与人文奥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 ,对中国儒家和谐思想与人文奥运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 :儒家和谐思想不仅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奥林匹克文化精神 ,而且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国家与国家的和平共处。同时 ,奥林匹克精神也是对儒家和谐思想的一个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7.
《礼记·乐记》是先秦儒家乐论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对后世历代音乐教育产生着深远持久的影响。其乐教思想有二,其一,音乐与人心的作用与反作用;其二,音乐对社会和政治的功用。总览《礼记·乐记》全篇,可以看出先秦儒家十分重视文艺的社会功用和价值,并不提倡为艺术而艺术。儒家的这种文艺观充满了强烈的理性色彩,作为儒家经典的《礼记·乐记》难免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孝是儒家的重要命题。儒家的孝主张对父母要报养育之恩,不仅要有衣食供养,更要有精神之养,自己的言行后果不要让父母担忧。和谐社会就是要协调好各方面关系特别是社区家庭的关系,以便稳定有序地发展。而现在社会孝的观念淡薄甚至缺失,造成了一定社会问题。适时地提出和倡导儒家孝的思想,对社会的稳定、有序构建和谐社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儒家身体观的基本组成和内容,总结出儒家身体观的社会属性推进了体育的礼仪化和普及化,拓展了体育的社会功能,弱化了体育竞技意识的影响.因此,从对现有学校体育思想的启示角度出发,利用儒家身体观思想指导学校体育发展能理性地看待当前学校体育的异化,从而达到有效地防御学校体育异化,满足人们生命自我价值的实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家民本思想,主要是指孔子、孟子、荀子的民本思想,"重民"、"仁政"的思想对于当时社会具有进步意义,作为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国传统社会的儒家民本思想,时至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带来的影响。本文对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内容进行分析,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揭示其在当今背景下的局限性,这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元散曲的时代旋律与元代文人的生命感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存元散曲中写得最多的题材可分为四类怀古、叹世、隐逸和情爱.这四大主题形成元散曲的时代旋律.元代文人在思考现实时习惯于以历史为参照物,以古探今,寻求生存的最佳方式.他们对历史人物屈原、陶渊明、韩信、伯夷等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元散曲叹世之作普遍流露出一种仕途险恶的意识,表现出对功名富贵的否定.在对现实和历史的观照中,元代文人认为人生最高的生存境界是“适意”,倘佯山水,留连诗酒,沉醉情爱是“适意”的最好方式.这使得元散曲中隐逸和情爱之作最耀人眼目.可以看出,怀古、叹世、隐逸、情爱之间有深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元代的私人藏书虽远不及宋和明,但也对中国优秀的藏书文化传统多有继承,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重要保证,亦反映了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
由于元代民族关系复杂,汉人地位低微,士人以隐逸为逃避社会政治的手段,寄情于山水之间。这却暗合了艺术创作的求美本质,也使元代山水画具有了以下特点:士人成为主要的画家,追求高远而不落俗套,绘画中心远离京都,在力求古雅的过程中发现并弘扬了南方画派。  相似文献   

14.
元帝即位后,东晋皇权身处士族门阀势力与北方民族政权的内外夹击之中,而江南士家大族又趁机威胁,使司马睿寝食难安.元帝凭借权力身份,任用官吏以培养拥皇势力,积极推行诸如以法御下、调整中枢、搜括户口、加强军权等具体措施以振皇权,但遭到了以王氏为代表的士族抵抗而以失败告终.这表明东晋门阀政治并非一蹴而就,它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皇权同士族斗争失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元杂剧中的角色常常有特定的称谓,而婢女则多名为梅香。虽然同为婢女,但是每个梅香却各具特色,她们时而促成美好姻缘,时而对小姐给予清醒的当头棒喝;一方面是闺阁小姐的代言人,一方面又谨遵老妇人的言语。梅香具有自己的立场,她是一个类型化人物,所以有必要对这个角色进行分析,以便我们更全面了解元杂剧的独特魅力和特定角色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抗战期间 ,陈垣身为辅仁大学校长 ,坚持在敌后 ,以笔墨作武器 ,配合抗战 ,在异常险恶的形势下写了《辑覆》、《佛考》、《诤记》、《道考》、《表微》等杰出的史学著作 ,其史学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进一步升华 ,并产生了意义重大的飞跃 ,奠定了他作为史学大师和学术巨匠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7.
胡瑗是历史上极为重要的解易之人。他把"师儒"看成是教育者的主要责任。就其教学内容而言,他是以解经释典为主的,但他讲经释典,不离人事,很有特色。他极为看重易的功效,把易看成是圣人君子、天下百姓可以万世遵行的法则。其主要目的就是要以易言道,治国安民,以儒化人。  相似文献   

18.
元曲作家普遍地具有隐逸情怀,或是表现为宁静淡泊,或是表现为放荡不羁,但总体上都表示出对功名的不屑,对自适生活的向往。这种隐逸情怀的大量存在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9.
魏源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大转折时期的一位承前启后的思想家,他的社会改革思想,曾对近代中国有重大影响,在晚清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与屈原均以宏文名垂千古,但屈原之“志”为“存君兴国”,即通过君王来实现其“美政”理想,把楚国的事情办好;司马迁之“志”是撰著《史记》,以期名垂后世。屈原“无我”,司马迁“为我”;屈原无心插柳柳成荫,司马迁则是有意栽花花盛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