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虽说现代文学是新中国成立后诞生的一门新学科,但它在半个多世纪中长足进步。有资料称:迄今为止,已出版《中国现代文学》98部,《中国抗战文学史》5部,至于抗战文学的研究论文更是数以千计,然而,在大量的抗战文学的专著、论文中,仍有遗珠。笔者在披阅、蒐集现代文学史料的过程中,有心作了抗战文学的拾遗工作,兹录一二。舒湮的历史剧《岳飞》笔者曾就《岳飞》的创作,演出情况采访著名作家舒湮,他回忆道,《岳飞》剧本从1939年10月始酝酿,凡有关岳飞的记载,不管正史、稗史、杂记、说部、戏曲,都一一寻找浏览。岳飞故事妇孺皆知…  相似文献   

2.
研究桂林文化城的报刊与报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的报刊与报人研究”形成的一个历史语境在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在抗战期间迅速发展成为西南大后方的一个进步文化中心,成为国统区抗战舆论的前哨阵地,这里文人会萃,救亡文化活动蓬勃展开,盛况空前,被誉为“文化城”而蜚声全国。桂林文化城这一段历史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国内尤其是广西学界从20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对桂林抗战文化进行研究,但比较大规模地开展研究工作是在1978年以后。先后有《抗战时期桂林文化运动资料丛书》《、桂林文化城大全》《、桂林文化城…  相似文献   

3.
从五四运动前数年至1949年这段历史时期,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曾经先后涌现出大批的文学社团;与其中若干社团密切相关,又产生了不少文学流派。许多社团提出各自不同的组建宗旨和文学主张,各个流派表现的相同或相似的创作倾向和艺术追求,汇映到文学画廊里,异彩纷呈,各具色泽。在当年政治经济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社团的竞争和融合,流派的形成与演进,组成了我国以左翼进步力量为主流的现代文学巨幅历史图景。过去那三十余年时光里,究竟出现过多少大大小小的文学社团,有哪些后来经过人们研究、分析、认定的文学流派,许多年来,却一直未曾有人做过比较全面的汇集和梳理。1993年6月,上海书店出版、老作家范泉同志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辞典》(以下简称《辞典》)一书,填补了这个空白,对人们了解和研究现代文学全貌,作出了一份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文化城"成为大后方的出版中心和国统区抗战舆论的前哨阵地.在颠沛流离的非常态社会环境下,文化的市场生存与社会责任的坚守显得更艰难可贵.《大公报》(桂林版)的诞生是抗战时局推动下的产物,承担着抗战文化信息传播的重要责任.对于抗战时期出版史的研究,因史料的散佚,而让诸多学者面临"无米之炊".抗战时期的出版广告则为我们打开一个研究战时出版活动的新视窗.本文试图从《大公报》(桂林版)出版广告这一视角切入,多维度考察抗战时期桂林的文化生产情况,探寻非常态环境下书业生存的策略以及复杂时局影响下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5.
地方新闻传播史是中国新闻传播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战新闻史的研究领域里,重庆、上海、武汉、香港和西安的抗战新闻活动的历史地位总能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相比之下,作为抗战新闻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广西桂林抗战新闻史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正如编者所言:这是一座桥梁.它引导你走向世界文学引导你带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千姿百态和迷离异彩,带着中国现代作家的泥土芳香和异域神韵,浑融于世界文学,在世界文学中寻找中国现代文学的方位和定点、根叶和花果.这是怎样的令人心旷神怡、大开眼界!突破孤立的、静止的、狭隘的封闭圈子,代之以开放的、交融的、全方位的探索眼光来审视中国现代作家作品,这无疑是现代文学研究的可喜拓展. 作为一本现代文学的研究专著,编撰者开宗明义,以中国现代作家与外国文学的关系为选题标准,这就产生了本书的鲜明特色:充分而集中地从世界文学的全方位来把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翔实罕见史料,介绍我国现代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现代文学史学家、作家、鲁迅研究家、大学教授李何林的生平事迹,创作《近二年中国文艺思潮论》的始末、内容、评价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8.
抗战全面爆发后,桂林一度成为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享有"桂林文化城"的美誉。据统计,当时集结在桂林的作家、画家、音乐家、戏剧家和新闻工作者等,多达1000余人,其中闻名全国的近200人。①大批新闻工作者到达桂林后,或继续出版原已出版的报纸,或创办新的报纸。这一时期,先后有《大公报》(桂林版)、《广西日报》、《扫荡报》(桂林版)、《救亡日报》等多达16家大小报纸发行。②同时,中央通讯社桂林分社,国际新闻社(以下简称"国新社")、工商通讯社、救亡  相似文献   

9.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直关注着抗日战争史的研究工作,在短短的十几年中,该社出版了一批有分量的抗战研究的著作和珍稀文献,为世人了解日本侵华的罪证和中国抗战的实况提供了生动的资料,也为抗战乃至近代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证据和研究史料。从1992年开始,该社陆续推出了“桂林文化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平常的日子里,我慕名拜访了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先生. 中国现代文学馆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资料中心,具有国家级博物馆性质,集文学博物馆、文学图书馆、文学档案馆和文学资料研究及交流中心的功能于一身.它的主要任务是收集、保管、整理、研究中国现当代作家的著作、手稿、译本、书信、日记、录音、录像、照片、文物等文学档案资料和有关的著作评论以及文学期刊、报纸等.  相似文献   

11.
(接上期)三、现代文学作品的不同版本对文学研究的影响现代作家对其作品的反复修改,使许多作品有了众多的而且是有释义差异的版本。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往往去找一个"善本"。但在现代文学作品的众多版本中,却难以简单地去确定一个"新善本"。这正是我们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史叙述面临的一种尴尬。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桂林化城的报刊与报人研究”形成的一个历史语境在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在抗战期间迅速发展成为西南大后方的一个进步化中心,成为国统区抗战舆论的前哨阵地,这里人会萃,救亡化活动蓬勃展开,盛况空前,被誉为“化城”而蜚声全国。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有关比较文学研究的专著时有所见,其方法已在国内文学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但新近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历史比较分析》却具有自己的特色。它仅限于“现代”这一时段的中国文学的内部比较,已不属于一般意义的比较文学研究的范畴。像该书这样较系统的、多课题的、多人合作的比较分析专著,至少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还是第一部。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众多的戏剧界知名人士在桂林积极组建戏剧社宣传抗日,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桂林的爱国戏剧运动的蓬勃发展,与戏剧界成功运用报刊广告的宣传密切相关.此时期的桂林爱国戏剧广告将抗日作为主题,精心设计编排感染力强的广告方案与排版方式,在宣传抗日剧目的同时,为发动群众支持抗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爱国戏剧社还利用广告这种形式为抗战募捐、筹资、慰劳军人、服务同胞,并与重庆、延安的抗战戏剧文化运动形成了呼应,为大后方的全面抗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 苏州大学教授潘树广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料学》,1992年7月由黄山书社出版。全书105万字,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本书为文学研究工作者、图书档案工作者和文献检索课教师而编著,是我国第一部通论古代、近代、现代文学史料的专著。全书分八编,第一编是通论;第二编是史源论,论文学史料的来  相似文献   

16.
桂林出版忆旧二则伍大希一抗日时期,作为当时广西省会的桂林有过一段文化的繁荣。许多进步作家、文化人都集中在桂林,桂林极天下一时之盛。当时,我为了考大学,住在桂林西郊的丽泽门外,每晚进城必经桂西路。这是一条短街,又是一条文化街。当时桂林的书店、报社、出版...  相似文献   

17.
邬静洁 《中国出版》2014,(19):70-70
20世纪前半叶,是近代启蒙思想在中国风起云涌的半个百年,这一历史时期,各种思想文化发生激烈碰撞,中国文坛涌现出众多思潮、流派、社团、作品,国内外也出版了多种有关20世纪文学史和诗歌、小说、散文等文体的专著,却唯独没有一部大型的文学编年体著作。由卓如、鲁湘元主编,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和“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编年》(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以下简称《编年》)的出版,填补了中国没有大型文学编年体著作的空白。《编年》采用春秋笔法,寓褒贬于平实的叙事之中,用客观、公正、准确的史料回顾了20世纪前50年中国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是一部完全用史料说话的文学历史专著,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研究和中国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8.
<正> 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学殿堂,是由历代作家和文人的笔墨构建而成的。后人要了解和研究浩瀚的中国文学史,就必定离不开对文学史料的熟悉和掌握。如今,被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的《中国文学史料学》和《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两个项目,同时由苏州大学和南京大学的中青年学者完成,并公开出版,标志着中国文学史料学学科的日趋成熟,它们将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产生积极有益的推动作用。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60余万字的《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通过探讨各类有关中国古典文学史料的特点和价值,研究其史  相似文献   

19.
徐健  周艺 《出版广角》2013,(15):80-81
抗日战争时期,《救亡日报》(桂林版)高举团结、抗战、救亡的旗帜,以"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为《救亡日报》(桂林版)舆论动员的中心原则,采取"灵活客观,团结抗战"的舆论动员策略,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舆论动员效应。它提供了党报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同各个党派、集团进行团结合作,争取和教育更广泛爱国受众的办报实践;它亦从理论上证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传统的政党类报刊应该灵活地采取多种办报形式和手法来适应时代与形势的发展变化,以使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呈现多姿多彩的面貌,更好地发挥"喉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公报》(桂林版)是一份高度重视抗战救国,以“国家利益”为宣传中心的民营报纸.通过详细分析《大公报》(桂林版)言论在抗战中的舆论影响,重新评价《大公报》(桂林版)言论的独特价值和历史地位,并指出该报舆论监督本地化和即时化的特点,为当前舆论监督的异地化、延时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