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43年9月8日,伏契克被希特勒匪徒残酷地杀害于柏林的庞克拉茨监狱。在即将被送上绞刑架时,他仍豪迈地宣称:“我们为了欢乐而生,为了欢乐而死!”其临终遗言“人们,我爱你们!你们可要警惕啊!”已成为革命者的箴言。他的《绞刑架下的报告》自1945年出版以来,先后被译成了86种文字,成为捷克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悲壮颂歌。《绞刑架下的报告》是捷克共产党员作家伏契克在德国法西斯的监狱中秘密写成的札记,它是一部记载捷克人民反法西斯斗争事迹的悲壮史诗,是作者用滴滴鲜血凝铸的丰碑。  相似文献   

2.
《二六七号牢房》选自《绞刑架下的报告》第三章。 作者尤利乌斯·伏契克(1903—1943),捷克斯洛伐克优秀的共产党员,著名的反法西斯战士和作家。他生于布拉格的一个旋工家庭。一九二一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成立,十八岁的伏契克就加入了党。一九二八年,捷克资产阶级反动政府向共产党发动了全面进攻,在这严峻的时期,伏契克受党的指派,担任文艺与政治评论刊物《创造》的总编辑和党中央机关报《红色权利报》的编辑。一九三八年,  相似文献   

3.
“人们,我爱你们。你们要警惕啊!”尤利乌斯·伏契克这句著名箴言与他的不朽名著《绞刑架下的报告》一起,永远留在为和平、正义,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的人们心中。也正是由于这部闻名世界的著作使得伏契克的名字为千百万人们所熟知。伏契克是捷克斯洛伐克的民族英雄、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卓越的作家、政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用毕生的精力为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伏契克在他短暂的战斗生涯中用犀利的文笔写了许多特写、散文、政论、文学评论等,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他的《绞刑架下的报告》被译成六十多种文字在各国出版。本文仅就他的政论文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4.
《二六七号牢房》节选自长篇报告文学《绞刑架下的报告》。作者尤利乌斯·伏契克(1903—1943)是捷克斯洛伐克著名的反法西斯战士、优秀共产党员和著名作家。他出生于布拉格一个工人家庭,后来全家迁居比尔森工业城市,使他从小就接触、了解、熟悉工人的生活、苦难、斗争。他自幼喜爱音乐和文学。在苏联十月革命影响下,1921年捷克共产党建立,18岁的伏契克立即加入。  相似文献   

5.
狱中诞生的世界名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因宣传革命思想,被沙俄当局逮捕,流放到西伯利亚,在流放期间,他写出了杰出的长篇小说《怎么办》。●法国作家伏尔泰因诗作讽刺了王室,被关进巴士底监狱。在狱中他写出了自己第一部悲剧《俄狄浦斯王》。●捷克斯洛伐克革命作家伏契克由于叛徒出卖,被德国法西斯逮捕入狱。在狱中,他忍着酷刑留下的伤痛,写下了名著《绞刑架下的报告》。●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从中国回国后,在威尼斯与热那亚战争中被俘。他在热那亚的监狱中口述在东方的见闻,由别人代笔,写出了举世闻名的《马可·波罗游记》。●西…  相似文献   

6.
新编中学语文放材中的报告文学选目,除唯一一篇事件型作品《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之外,其余全部是以人物型报告文学为主,它包括有中国30年代以来至80年代初期的作品:《包身工》、《截肢与输血》(《诺尔曼·白求恩:》片断)、《谁是最可爱的人》、《地质之光》、《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两百个将军同一故乡》,另加上一个捷克作家伏契克昕写《绞刑架下的报告》之片断《二六  相似文献   

7.
回想起来,那已是三十七年以前的事啦。一九四九年年初,当北国正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季节,我路经苏联远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威),住在国际旅行社的切留斯金旅馆。就在这家旅馆近旁的一个小书店里,我买到了一本俄文的《临刑前的话》,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捷克斯洛伐克民族英雄尤利乌斯·伏契克写的不朽著作《绞刑架下的报告》俄译本最初所用的书名。伏契克的这本最后遗著的篇幅并不很长,但它的每一页上都洋溢着和透散着革命英  相似文献   

8.
《狱中联欢》选自长篇小说《红岩》。狱中联欢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新年联欢,而是革命者在被关押的狱中进行的联欢。为了让学生了解当时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派及其美国主子面对失败愈加凶残的丧心病狂,了解革命者在狱中所遭受的非人折磨,我声情并茂地  相似文献   

9.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1、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澎湃均匀恣濉B、妩媚诘难雍懒C、桎梏搪塞木椟D、矍铄惆怅屯田2、诗句、作者及作者生活的年代搭配无误的是(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唐 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李商隐唐C、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宋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宋3、给下面的话加上标点:伏契克19031943捷克斯洛伐克著名的反法西斯战士优秀共产党员和著名作家代表作绞刑架下的报告□□□□□□□□□□□□□□□□□□□□□□□□□□□□□□□□□□□□□□□□□□□□□□□□□□□…  相似文献   

10.
尤利乌斯·伏契克(1903——1943)是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员作家,伟大的民族英雄和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伏契克出生于工人家庭,从小喜爱音乐、戏剧和文学。一九二一年参加捷克共产党,此后常常为捷共中央机关报《红色权利报》、文学杂志《创造》写政治论文、文艺短评、讽刺作品、小品文和特写。在德国法西斯侵占捷克的日子里,伏契克是捷共中央委员。一九四二年二月,捷克共产党第一地下中央遭到破坏,伏契克和同志们立即组织了第二地下中央,(?)  相似文献   

11.
现在作文教学,一般都是命题作文,效果并不理想。对此,我常常思索,为什么学生经过几年的作文练习,收效甚微呢?当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过,我通过几年来的观察分析和教学实践以及了解了学生对作文的态度,在我的心目中有这样的感觉:学生空洞无物的作文练习多了,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练习少了;学生缺少作文激情,不喜欢作文。我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与老师的呆板的作文教学不无关系。首先,老师要给学生有真情实感的题材。现在有许多作品,特别是好作品,多半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例如:曲波的《林海雪原》、杨沫的《青春之歌》、伏契克的《绞刑架下的报告》、  相似文献   

12.
(一) 尤利乌斯·伏契克(190——1943)出身于旋工家庭,幼年喜爱演戏和文学,十五岁时曾参加过捷克工人反对奥匈帝国统治的游行。一九一八年,在十月革命影响下,捷克斯洛伐克解放了,成立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但是政权落在资产阶级手里。一九二一年,捷克共产党成立,伏契克刚满十八岁,就参加了共产党。这时,他在布拉格大学文学院学习,并开始为共产党报刊和进步报刊写文艺评论。一九二八年,捷克反动政府向捷克共产党发动全面进攻,伏契克担任党的政治评论刊物《创造》的总编辑和党中央机关报《红色权利》报的编辑.  相似文献   

13.
尤利乌斯·伏契克 (1903-1949),捷克斯洛伐 克作家、文艺评论家、民族 英雄。1942年4月24日,因叛 徒出卖,不幸被捕入狱,遭 到敌人的严刑迫害,但他始 终坚贞不屈,刚毅乐观。在 狱中得到看守人的帮助,用 铅笔头在破纸上写成了举 世闻名的长篇特写《绞刑架 下的报告》。该书在1945年  相似文献   

14.
是在旧书店看到罗莎·卢森堡《论俄国革命·书信集》的,拿起来翻了翻,有一种不期而遇的欣喜和愁怅,随即买下。我更喜欢这本书下半部分的书信,内容与许多年同一个作者的《狱中书简》不乏重叠处。上中学时,恰逢革命年代。自己也以革命者自许。对曾是德国共产党领袖的罗莎·卢森堡不无敬仰之情。当年《狱中书简》买的也是旧书,大约花了五分钱吧!读过不止一遍,到了文革期间,又拿出来再读。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狱中联欢》节选自长篇小说《红岩》。本课生动描述了1949年新中国诞生前夕革命者在狱中开展联欢活动的动人场面。因学生对事件的时代背景知之甚少,对狱中的险恶环境和革命斗争也不了解,文章内容与他们的生活体验没有丝毫联系,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教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狱中联欢》节选自长篇小说《红岩》。本课生动描述了1949年新中国诞生前夕革命者在狱中开展联欢活动的动人场面。因学生对事件的时代背景知之甚少,对狱中的险恶环境和革命斗争也不了解,文章内容与他们的生活体验没有丝毫联系,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7.
《开国大典》的结构式板书 这篇讲读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来描述大典的盛况。文章层次清晰,主次分明,描述有序。因此,本文的板书设计采用结构式板书,是引导学生正确划分段落的依据。 《狱中联欢》的提纲式板书这篇讲读课文描述了重庆解放前 夕,关押在渣滓洞集中营监狱里 的革命者在狱中联欢的情景。课 文分四个部分进行叙述,层次分 明,线索清晰,结构严谨。学生对 段落的划分一目了然。所以,本 文设计了提纲式板书。 7.《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归 纳式板书 这篇课文描写细腻、感情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课《狱中联欢》节选自长篇小说《红岩》。本课生动描述了1949年新中国诞生前夕革命者在被关押的狱中进行联欢的动人场面。因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知之甚少,对狱中的革命斗争也毫不了解,文章内容与他们的生活体验没有丝毫联系,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本课时,我实施以课文为基点的辐射性迁移,在迁移中创建一个比较宽广开放的教学空间,拓宽教学视野,扩充教学含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向旧知迁移加深感性体验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监狱生活的情景,我设计了这样—组问题,大家还记得小萝卜头吗?敌人是怎样对…  相似文献   

19.
谁是《药》的主人公?《文学评论》1978年第四期曾华鹏、范伯群二位同志的《论药》一文指出:"作者根据自己所要提出的革命者和群众的关系问题的创作意图,在作品里同时塑造了两个主人公,一个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家夏瑜的形象,一个是贫困的小茶馆主人华老栓的形象."很显然,此说是从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入手的.如此理解,固然不无道理.革命者流血,群众用革命者的鲜血蘸成的人血馒头治病,既反映了革命者脱离群众,又揭示了民众未认识革命者的行动以及民众愚昧无知、麻木落后的社会现实."这样,革命者的牺牲和群众的愚昧就联系起来了."但是,仅仅如此理解,未免有点失之偏颇.因为: 一、具体作品的创作意图,是由作者的基本思想所决定的.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鲁迅思想主导的一面,是他密切地关心群众的命运和觉悟,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见林志浩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46页)而到了"五四"  相似文献   

20.
我喜欢读书,活到70多岁当然读了不少书,但并不是“读书”都有故事可讲。像现在,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我总是要找本书随便翻翻,这大概没有什么故事可讲了。但有时读一本书会影响你一生,会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这个故事会让你常常记起,甚至你会一次又一次地向别人讲述。1950年我还是北大哲学系三年级的学生,现在是我妻子的乐黛云,她是北大中文系二年级的学生,我们一起在北大青年团工作。有一天乐黛云拿了伏契克的《绞索套在脖子上的报告》给我看,她说:“这本书表现的对人类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想你会喜欢它。这本书是捷克共产党员伏契克在194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