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递延权力"是国家行政人员掌握的公共权力,经过亲友或身边的工作人员之手,实现私人利益的行为."递延权力"是一种由来已久且在当今社会仍然普遍存在的政治腐败现象;"递延权力"现象的出现,具有复杂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政治基础;防治"递延权力"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有效约束公共权力.  相似文献   

2.
社会中间层组织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法主体,以其特殊的劳动参加着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财富的创造,应该受经济法调整,享有经济法权利,但是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社会中间层组织的法律权利规定并不完善,因而我国应该尽快完善这方面的立法,为发挥社会中间层组织的最大效用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3.
政治代理人滥用公权力委托给自己的权力,在权力转移中从公共资源需求方手中获取自己与委托人之间的契约之外的私人利益,并使委托人的利益受到损害,我们把这一行为称之为政治代理人的问题行为,由于此行为之主体的特殊性,行为的隐蔽性,责任的模糊性,因而极具政治危害性,仅靠道德说服教育的手段来解决其问题行为已显得软弱无力,且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应将法律作为重要的手段,迫使政治代理人在法律的权威约束下对权力的行使做出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人的安全乃是至高无上的法律".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制度实际上就是经营者、相应主体、社会等三方利益的平衡器.经营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必将会造成法律设计利益的失衡,法律也将会因此启动相应的责任机制来重新寻求三者之间新的利益平衡.针对这种法律后果,可以从诉讼和非诉讼两种角度,通过侵权之诉模式和构建"三位一体"责任保险模式来探讨重新平衡经营者、相应主体和社会之间利益,使之达到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5.
弘扬“见义勇为”精神之我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见义勇为”既有一般道德行为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它对行为者有重大的危险性;它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与物质利益的关系表现在: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中产生和发展的;它是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利益关系基础上产生的;它是行为主体自身利益可能会有巨大付出的行为;它是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为目的的。对“见义勇为”行为,在政策上和法律上要给予保障。  相似文献   

6.
“权力”是必要的恶,它既能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公益的实现,又天生具有扩张性和腐败倾向,因此,控制权力是永恒的需要。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最有效的控权手段是法律。而法律的控权功能首先是由宪法确立并由宪法所保障,且成为宪法的核心内容。宪法产生于权力制约的需要;宪法通过制度设计以权力和权利来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7.
主权是一种最高权力.作为权力,它也像其他的无形或非物质利益一样,只是权利即法律上充分必要资格的对象或客体.权力本身不是权利.作为利益,权力和主权可以成为占有的对象或客体,但占有不等于所有,无权占有根本不算"有".想闹独立的人宣称台湾已"有"主权,是主权独立的"国家".这在法理上是不通的.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政治区,台湾没有国内、国际公法上的权利和独立法律人格,因而没有主权,也不可能是主权国家.  相似文献   

8.
竞业禁止义务是规范公司董事行为的一项重要法律规则。判断董事的行为是否构成竞业禁止义务之违反,首先必须明确竞业行业的认定标准。竞业禁止制度的意义重大,但绝对的竞业禁止的弊端也不容忽视。因而,公司法应设置程序性的规制措施,以实现各方主体之间利益的平衡,并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唯有合法的权力才具有人民利益的代表性.法律正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合法权力的一种形式.所有一切的政府权力监督及监督形式,只有在法律的保障下才会发挥好各自的监督力量.拟在界定政府与政府权力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对在法律的保障下的一切政府权力监督力量及其他形式的合力监督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0.
服从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公民服从是政治生活中的服从现象,这种现象并非只有政治性,同时也具有道德性.从现代民主制度的视角看,公民作为政治共同体的主人,应当以维护公民个体基本权利和保障社会共同体利益为基础,制订出合乎正义的社会法律,并以此作为自己服从的对象.公民虽然服从的是一种外在的法律权威,但这一权威来源于公民之间达成的契约,因而公民只是在服从自己的意愿、服从一种公意.这样的服从具有自愿性、双向性、目的正当性等伦理特征,也具有维护个人权益、促进公共利益、监督公共权力的规范行使等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1.
法理学视角下的公司社会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公司经济力量的增强,及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要求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论应运而生.本文首先回顾了该理论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然后重点对之进行了法理学上的思考.公司的社会责任与法理学上的"道德与法律"、"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权利与义务"等范畴有着密切联系.公司本质是追求营利,为股东创造最大利益,但就掌握社会大多数资源与财富之公司角色而言,对社会应尽其积极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2.
法的基本价值就是人类或立法者对法追求的理想和目的。法律作为调整权利义务的规范,把落角点放在权利义务的调整上,必然会把利益的平衡作为法的基本价值。利益的平衡在我国立法、司法中早有体现,但利益平衡的价值贯彻还远远不够。文章从法利益价值的作用、体现和实现角度进行了研究,以期对我国的立法司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家庭暴力打破了家庭生活应有的宁静与和谐,使得昔日作为"避风港"的家沦为"人间地狱"。现代社会防治家庭暴力具有秩序合理化、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以及和谐等价值意蕴。应当寻求法律规则与道德规则的良性互动,通过综合治理,如有条件有限度的警察权和司法权的介入、民政部门等社会组织的介入等,根除家庭暴力,保障家庭成员间关系和睦友好。  相似文献   

14.
国家对其权属范围内的一切事物享有统治权和管理权,可见,统治权和管理权是国家主权概念中"权力"的内涵。从国家与法的产生来看,国家主权离不开法律。因此,应当从法律角度解读国家主权的本质属性:国家主权是法律下主权;国家主权是权利和义务的对立统一体和平衡体;国家主权权力行为只不过是国家依法行使和履行法律上权利、义务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宪法具有最高效力从形式上本源于宪法的自我授权,但这种自我授权并不当然地保证宪法最高效力的实现,宪法要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人民体认,就必须保证宪法具有正当性。宪法具有最高效力在实质上本源于保护人民权利的需要,它的效力的最高性是“高级法”观念物化的需求,是实现人民主权的需要,是人权保障的法律归宿。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个概念,但也是一个"身份"加"契约"之歧视性概念,宜以"农民移徙工"替代。改革开放以来,因制度的缺限和政策的不完备,农民移徙工的迁徙自由及相关权保障遇到许多障碍,客观上构成了对这一群体之歧视。从国际人权法的视角审视我国农民移徙工迁徙自由及相关权之保障,一方面可以从国际法律文件的规定中明确共同标准以及所承担的国家责任;另一方面也可以唤醒社会对农民移徙工迁徙自由及相关权之尊重,促使国家以最大能力履行责任。而其核心旨在保障这一特殊群体权益之实现,从而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权从来就是一项不客忽视的关于人的公民权、政治权、经济权和社会文化权利的集合,无论是自然法,还是实在法,对人权的内容都保护有加,人权作为一种现实,在浩瀚的历史荡涤中,愈加丰富和复杂,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毋庸质疑,人道主义干预有其合理的一面,有理有节地利用这一点,将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巨大贡献,相反却只能破坏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农民工在城镇的生存状态和权利状态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农民工自身法律素质欠缺这一因素更应引起人们关注。在研究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和研究农民工法律素质教育问题,建立健全农民工法律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以更好地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稳定、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权保障已成为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共同理念, 不论是基于维护本国法治秩序的需要, 还是面对所承担的执行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的诸多义务, 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在人权保障方面都还存在许多不足。通过立法重新构建我国刑事强制措施体系, 才是走出我国刑事强制措施的人权保障困境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20.
企业惩戒权是内化于企业经营管理权中的一种固有权力,一方面惩戒权发挥着维护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惩戒权又容易为企业所滥用,从而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造成减损。企业惩戒权的制度设计应以劳动者义务为中心,兼及劳动法律制度的社会法属性。为保证企业实施惩戒权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必须梳理现行的有关法律,通过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缩减企业自由裁量的幅度,以建立适当的企业劳动惩戒制度,实现劳资双方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