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合作作是建立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边活动的基础上,它使学生的作过程不仅成为学生认知的过程,而且成为学生交往和自主发展的过程。合作作改变了已往教师布置、学生作的单向被动训练,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可以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提取先前的生活“经验”,并在合作中通过相互点拨,相互比较,从而使每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厚积素材,顺利地进行写作活动。当然,在作教学中,真正达到有效合作,还需要作教学中的形式、内容和方法上的协调和统一。  相似文献   

2.
时下,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生活作备受青睐。学生喜欢生活作,理由是:其一,生活作写的是真话。其二,生活作不用规定非要写什么内容,它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真实地表现他们的生活。其次,学生讨厌命题作,有的学生讨厌《作大全》一类的作书,作指导课老师读的优秀例会把学生的思维框死。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也是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作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不应只是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提升,还应综合性地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使学生能够在高中语文课堂全面地提升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4.
陈胜林 《新作文》2004,(9):33-34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品质,张扬学生的写作个性,促进作教学的健康发展,近几年来,我在作教学当中进行了大胆尝试——教学生学会评作。  相似文献   

5.
许东慧 《教育导刊》2001,(15):93-94
传统的作教学模式是: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教师批改——教师评讲。按照这一模式进行作教学,尽管教师都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但学生由始至终都处于一种被动地位,自能作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如何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最终达到“自能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呢?我在小学高年级尝试了指导学生分组自改作,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下面是主要的举措:  相似文献   

6.
眼下一些学生“望兴叹”、“谈色变”。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缺乏真情实感。交际作摆脱了为作而作的无病呻吟,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作就是生活中的一次次现实的言语交际。是生活的一种需要。我在交际作训练中作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7.
在训练毕业班学生的看图自命题作时.我十分重视指导学生研究图形。让他们充分地表达自己对图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拟出精彩的作题目.激发学生的作兴趣,使作题目与章内容珠联璧合,相映成趣。  相似文献   

8.
批改作,在教师的整个作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教师都有通过批改,使学生的习作水平能螺旋上升的愿望,这就涉及到了批改作的目的。用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就是:“非教自己作,乃修正学生之意义及字句也。”这就是说,批改学生的作,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为作所付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提高学生作水平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作的基础,作过程是认知发展的途径之一,二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教师要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将作教学与认知训练整合起来,在指导学生积累素材、材料加工、谋篇布局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  相似文献   

10.
学生存在个性的差异,知识水平的差异和接受能力的差异。作是学生综合知识水平的体现,因而学生的差异表现在作方面就更加明显。教师在作教学中应重视“差异”教学。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提高学生作水平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作的基础,作过程是认知发展的途径之一,二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教师要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将作教学与认知训练整合起来,在指导学生积累素材、材料加工、谋篇布局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  相似文献   

12.
学生作中的虚假现象源自我们在作教学时脱离学生的生活,导致学生生活积累的生活。而生活化的作教学,则是将学生引入生活,将作融入生活,其基本做法是:感悟生活,拥有素材;描绘生活,放飞心灵;创造生活,体验快乐。  相似文献   

13.
黄雪萍 《教育导刊》2001,(15):92-93
心理学家赞可夫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儿童作丰富多采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作时,应重视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会作。  相似文献   

14.
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高考有20%的学生失败在作上,由此看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高考命运。所以,找出学生作存在的问题并对症下药就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作教学中,影响学生习作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修改作。一篇作的质量虽然与构思、取材等关系很大,但修改往往决定一篇习作是否成功,一篇好作可能就是在多次修改后产生的。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尽可能地促使学生自己努力改好作,先做到学生自改,然后在教师精改,评讲之后再加以修改,定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作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的重心,在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注意做到学点哲学、感受生活、强化阅读、弘扬个性、利用网络,遵循作教学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国晓华 《现代语文》2006,(12):102-103
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的作水平有一个明显的分层:好、中、差。教师只有对每一层次的学生进行较为科学的具体分析,才能做到对每个学生的因材施教。在对差生作指导之前,教师必须先对学生做出明确的诊断,到底什么地方差,而不是笼统地说这个学生的作水平很差,只有查到病根,才能对症下药。通过对初一学生作的分析,我们发现,作写得差的同学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刘智俊 《新作文》2004,(10):33-33
目前,“下水”指导学生作已为广大教师采用,因为“下水”指导有如下好处:1.教师按照自己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下水”作。能让自己深知学生作的甘苦.能深刻体会到学生作时困难在哪里.会遇到什么问题。教师了解了作的具体过程和甘苦.指导起学生来自然是更具体实用.更得心应手;2.由于教师“下水”体现了作指导中的民主思想和平等观念.所以易于消除学生与教师之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比较重视学生写作前和写作时的兴趣激发,而忽视作后的延伸。事实上,作后延伸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在作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20.
语教师一般都会在注重课内作的同时,对学生的课外作提出一些要求,但素质教育实践证明,课外作对培养学生作素养更为重要.因为这种作一是选材活、写法活,二是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总结能力和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