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二战前后,英印政府认为印度东北边境地区是苏联进入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的重要通道,而西藏是遏止苏联的有效屏障和缓冲区。所以,英印在其西藏政策中,贯彻了“制苏保印”的策略,并且在其侵占“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的过程中,企图建立印度东北的防御体系,要求仿效苏俄对待外蒙的政策而实现西藏自治,进而在青藏高原设立英国的空军基地,抵制苏军通过西藏进入南亚次大陆。  相似文献   

2.
美国政府插手中国西藏问题由来已久.二战期间美国战略情报局官员首次秘密入藏,与西藏政府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中央情报局官员马克南一行自新疆秘密入藏,策动西藏分裂势力独立;"十七条协议"签订前后美国秘密策动达赖出逃,并通过中情局秘密培训藏人特工;达赖出逃印度以后美国利用尼泊尔的木斯塘培训藏人准军事部队,窃取中国情报.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从幕后走向前台,主要通过国会促动西藏问题国际化.实际上,美国对中国西藏的政策是伴随其对华战略的变化而变化的,意识形态之争是美国插手中国西藏问题的重要考量,利用西藏问题煽动南亚国家反华是美国西藏政策的一个重要目的.  相似文献   

3.
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藏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成员,这已为历史所证实。英国发动侵藏战争,阴谋控制西藏,这是资本——帝国主义炮制“西藏独立”的开始;英国策划西姆拉会议,炮制“麦克马洪线”,使“西藏独立”明朗化、公开化;英美等国支持西藏分离势力制造分裂祖国的多起事件,使“西藏独立”活动趋向高潮;美、英、印度等国竭力阻止人民解放军进藏,妄图制造“西藏独立”局面;美、英、印度等国策动西藏分离势力发动叛乱,遭致失败,“西藏独立”成为泡影  相似文献   

4.
英国侵入亚洲后,根据战略和经济的需要,采取种种手段企图打开西藏大门.这种努力失败后,英国就转变策略,开始西藏大量培植亲英分子,分裂西藏,这导致了西藏亲英派的出现.之后,西藏亲英派在英国支持下进行了大量分裂活动.在印度独立后,英国仍沿用过去的西藏政策,多次进行鼓动亲英派策划西藏“独立”的阴谋活动.  相似文献   

5.
二战前后,英印政府认为印度东北边境地区是苏联进入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的重要通道,而西藏是遏止苏联的有效屏障和缓冲区.所以,英印在其西藏政策中,贯彻了"制苏保印"的策略,并且在其侵占"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的过程中,企图建立印度东北的防御体系,要求仿效苏俄对待外蒙的政策而实现西藏自治,进而在青藏高原设立英国的空军基地,抵制苏军通过西藏进入南亚次大陆.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美国的西藏政策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面对东西方冷战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美国抛弃了百年来所认同的“西藏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传统立场,力图利用西藏分裂势力阻挠中国新生政权的国家统一与发展进程,对日后几十年中美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18世纪后期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对藏政策的早期阶段。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英国东印度公司对我国西藏实行以建立直接交往关系为目的的“和平”渗透政策。由于喜马拉雅地区各国在历史上同我国西藏形成的密切关系及其在地缘政治上的屏障作用,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这一地区的扩张活动同它建立英藏直接交往的尝试一样,都是其对藏渗透政策的组成部分。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廓尔喀侵藏战争中的卑劣表演最终导致了其早期对藏政策的彻底破产。  相似文献   

8.
1946年5月16日,艾德礼政府公布了解决印度问题的“内阁使团方案”。方案设计了一个中央权力比较微弱而各省享有较大自治权的联邦体制,希望既能维护印度的统一,又能满足穆斯林的自治要求。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虽然对方案没有满足自己的意愿而表示不满,但是都先后通过决议,部分地接受方案,以共同制定新的印度宪法。无论印度还是英国和美国的政治领袖都认为这是当时情况下英国政府能提出的最好方案。正确地认识这一方案的性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人们对艾德礼政府的对印政策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中印边界问题由来已久,出于地缘政治和安全战略考虑,独立后的印度继承了英印殖民主义者的做法,推行所谓的“前进政策”,谋求把的西藏变成“缓冲国”。印方传统的战略思维模式和强加于人的做法致使中印边界问题长期无法得到妥善解决,并成为制约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形势的变化促使印度重新评估其安全战略,但从实践来看,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并未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思维模式的羁绊。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分离西藏政策的出笼与破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藏政策是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内容之一,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美对华政策的性质、特点和演变方向。本文拟依据美《对外关系文件集》披露的材料,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对西藏政策作一剖析,揭示美国政府当时如何阴谋从中国分离西藏及这一阴谋又如何破产。一1948年夏秋之间,随着中国政局变化发展,美国政府显露出调整其对西藏政策的最初迹象。这年7月,中国西藏地方政府未经当时代表中国中央政府的国民党政府批准,擅自组织了一个西藏“商务代表团”赴美访问,美驻香港领事馆未得国民党政府同意,便给这个代表团颁发了赴美签证。该团访美的目…  相似文献   

11.
1930年6月,川西甘孜县的大金专与白利村因争夺寺产民户而发生冲突,英国趁机怂恿西藏地方政府挑起川藏战争。为了实现建立大“西藏国”的梦想,西藏方面拒绝中央调解,并将战争扩大为青藏战争。1932年川青两省联合收复失地。在民族危机面前,双方停战谈判。此战粉碎了英国支持西藏地方当局分裂中国的阴谋。但使中央与西藏已得到初步改善的关系暂时中断了,达赖与班禅的关系进一步恶化,汉藏两族的民族隔阂也加深了。  相似文献   

12.
解读我国一项特殊的民族教育政策 --举办内地西藏班(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西藏及藏民族发展的高度重视,我国政府于1985年起在部分经济发达的内地省市开办了内地西藏班(校),为西藏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近20年来,举办内地西藏班(校)作为我国一项特殊的民族教育政策不断得以完善和发展,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这一特殊的民族教育政策也必将在新时期发挥更加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明朝中央确立及维护对西藏地方统治过程中,朝贡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形成朝贡制度。西藏地方对明朝中央的朝贡,在促进汉藏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交流及入藏交通的改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出于进军四川解除后顾之忧与西藏的合作,最终演变为帝师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首次把西藏地区纳入中国行政版图,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统治的一部分。并通过对西藏的有效地统治,推动了西藏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与交流。但同时,帝师的尊崇地位和宣政院的特权以及在全国范围内势力膨胀的藏传佛教,对元代政治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元后期,帝师、宣政院官员破坏纲纪,祸乱朝政,成为元代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清初治藏政策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设立了驻藏大臣,这一制度的实施为后世治理西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西藏由于远离内地,在政治经济方面与中原有较大差别,同时由于历史上受蒙古部族控制,中央王朝很难对西藏进行直接管辖,另外,准噶尔部在当时多次侵扰西藏,这些都使得驻藏大臣的设立成为顺应时代之举。  相似文献   

16.
美国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财政措施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同样存在着收入分配差距。美国为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政府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遗产税等税收制度来调节高收入者,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实施义务教育和反贫困等来调节低收入者,从而使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美国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财政措施对中国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明清交替时期,黄教对中国“三北”地区影响重大。无论是蒙古、满洲还是沙俄都对黄教以及黄教的圣地西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与黄教以及黄教圣地西藏的联系中,满洲政权的黄教及西藏政策更具主动性。正是这一积极的姿态使得清初政权有效地利用黄教来扩大自己在蒙古各部中的影响,并为它对蒙古各部施加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帮助。更为重要的是清廷对西藏以及黄教政策的灵活运用还为清政权统一中国、成为“华夏共主”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院校研究起源于欧美并流行于美国高等教育领域.作为高等学校内部的一项重要工作,院校研究是对所在高校的运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自我研究.它着眼于院校管理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其基本职责是收集、完善和规范院校数据,为院校决策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院校研究是一个很有潜力的领域,值得我们加以研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伊拉克战争之后,在美国的主导下,伊拉克踏上了艰难的重建之路。虽然,美国已向伊拉克新政府移交了主权,为重建消除了一大障碍,但新政府仍在国内安全、内部团结、经济建设、发展与美国的关系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为此,新政府应该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树立自己的威信,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最大限度地争取民心,同时还应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争取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  相似文献   

20.
余廷明  杨敏 《茂名学院学报》2010,20(2):80-83,86
1941年初,海明威夫妇在中国抗日形势异常险恶时访问中国,支持中国抗日。海明威访华时负有间谍使命。海明威向美国政府转达了两条关键信息:第一,如果美国给中国出钱,那么中国至少可以把日本人牵制到1943年底;第二,蒋介石是保证中国坚持抗日的人物。海明威也非常清楚地把美国政府的信息转达给了蒋介石:不支持蒋介石在中国挑起内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