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昆 《报刊之友》2011,(5):16-18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集合。生活在同一社会的人们不仅具有共同的利益、共同的愿景,更有共同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社会管理就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了维系社会系统的永续发展,对社会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各个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的统筹管理。一个时代具有不同于其他时代的故事,也有不同于其他时代的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2.
甘社会 《新闻世界》2008,(12):43-44
社会新闻,是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风气的报道,俗称“八小时之外的新闻”。社会新闻大致可分为正面的、负面的两大类。正面社会新闻的传播,有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负面社会新闻的泛滥。则会消磨人的意志,甚至引入误入歧途。社会新闻的报道,存在着一个度的把握问题。一、社会新闻的采写社会新闻的采写.  相似文献   

3.
赵志祥 《青年记者》2006,(16):50-51
2005年生活日报主办的“济南十大陋习”、“济南十大文明言行”评选活动社会影响大、社会效果好,特别今年国家大力推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包括生活日报等媒介都新推“知荣明耻看公德”等重头报道,更加凸显这次评选活动的价值所在。打造有贴近性、影响力的新闻活  相似文献   

4.
每个时代、每个民族的荣辱观,归根结底是由那个时代、那个民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同时也极大地作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对荣耻的界定,对是非的判断,对美丑的区分,立足中国的现实国情,着眼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5.
张昆 《今传媒》2011,(5):16-18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集合。生活在同一社会的人们不仅具有共同的利益、共同的愿景,更有共同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社会管理就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了维系社会系统的永续发展,对社会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各个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的统筹管理。一个时代具有不同于  相似文献   

6.
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楚天都市报闻讯而动。于3月23日起在摄影专版《新闻现场》上开辟“知荣辱,树新风”专栏,以图说“荣辱”的系列报道形式,旗帜鲜明地告诉广大读“以何为荣”,“以何为耻”,激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7.
“社会新闻。是指没有鲜明行业特点而又为大众所广泛感兴趣的.以反映社会生活、道德伦理、趣闻逸事等为主要内容的新闻。”骊《阅微草堂笔记》除了狐鬼题材的作品外,书中收集了当时大量的趣闻逸事,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伦理道德.无情讽刺了当时的社会弊端.  相似文献   

8.
刘远军 《新闻界》2006,(1):33-34,47
“问题新闻”报道是指一种“旨在传播相关信息和社会事件,使政府和公民及时了解、重视我们社会生活与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报道。最近十几年来,虽然社会平稳发展,然而,国际问题诸如局部战争、核扩散、恐怖问题、不同民族国家不同的价值观冲突……国内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发表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围绕这一重要论述,在全国上下,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中掀起了学习讨论“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热潮,作为档案工作战线上的党员干部,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贯彻胡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八荣八耻”的实质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思想道德建设,还要结合档案工作实际,充分利用档案的特点和优势,营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氛围,并利用档案专业知识,积极帮助全社会建立“党员荣辱档案”,为推动荣辱观学习的深入开展作出自己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高度概括了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全部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组成部分,是新的形势下人们明荣辱、辨是非、知廉耻、树理想、砺人生的标准,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性和针对性。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转型期,由于价值多元化,是非、善恶、美丑等道德观念出现了“见仁见智”的现象。在这个背景下,“八荣八耻”给我们提供了”择善而从、褒荣贬耻、扬荣抑耻”的道德标尺,这是对被多元化模糊的主流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杜广成 《新闻传播》2006,(11):54-54,56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从内容上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四荣四耻”体现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的,“五爱”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公民应当承担的义务。  相似文献   

12.
高良 《新闻前哨》2007,(5):51-51
荣辱观是人们在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荣辱观自古以来都有。胡锦涛同志把社会主义荣辱观高度概括为“八荣八耻”。这一概括十分精辟,寓意深刻,贯  相似文献   

13.
霍邢平 《新闻窗》2006,(2):10-11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党报宣传中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导向意义,是弘扬时代主旋律的一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社会新闻是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的一种新闻体裁,俗称“八小时以外的新闻”。它不受行业局限,是侧重于报道社会上或自然界中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起读者某种情感、富有情趣的新闻。新闻贵在一个新字、重在一个“快”字。好的社会新闻,不仅能反映出时代特点和社会生活气息,还能给人以某种启迪,引导人们奋发向上。  相似文献   

15.
当一个社会不是按照正常的法则运行,而是被各种潜规则所左右,而且人们都普遍按照这种潜规贝口“被”生活的时候。这个社会就出了问题。而恰恰在当代现实社会中就普遍流行着这种潜规则。潜规则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显规则,代替了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判断和道德标准,甚至代替了法律法规,这不能不引起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李广平 《新闻窗》2013,(1):21-22
信息化时代的特征 当今,人们普遍认为,我们的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而“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就是完全开放。相对于封闭而言,开放无疑更能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生机与活力。知识与思想的开放,生活与行为的多样化,既是人类发展的保障,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是正像所有伴随历史发展而兴起的事物和观念总难免会包含负面影响一样,“信息化”与“开放”同样也会引发始料不及的社会紊乱与个人烦恼。  相似文献   

17.
从紧随时代与政治的“时政”新闻到社会新闻、再到民生新闻是我国新闻事业的大进步,是新闻贴近的一个最好说明,也是时代进步、社会进步的具体体现,但笔者认为无论是针砭时弊敢揭盖的社会新闻,还是关注百姓庸常琐碎生活的民生新闻,都是“老套”新闻的衍生品,“机位”并没有动,只是从仰拍到俯拍,应该说是新闻的改良不是新闻的革命。  相似文献   

18.
一、档案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内涵人类社会的实际生活,除了家庭这种形式外,还有各种职业生活。从一定意义上说,各种职业生活要比家庭生活更直接,更集中地反映着一定社会和一定阶级的道德要求和道德面貌,并形成一般的社会道德和多种类型的职业道德和行业道德。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担负不同社会责任和规范职业人员行为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它是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是一般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通过人们的信念、习惯和社会舆论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社会新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更具有社会性、广泛性、生动性、讲究趣味性、富有人情味等特点。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专业分工日益精细的时代,传媒的触角已延伸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既讲身边事、说家常话,也报告“八小时以外”的非专业化的琐闻趣事。浏览这些新闻既像炉边琐话一样津津有味,又像电影故事一样扣人心弦,人们在咀嚼回味这些新闻时,  相似文献   

20.
梁玉龙 《青年记者》2012,(18):33-34
中国社会在经历了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后进入了一个道德迷惘的时代.由于经济上多种所有制并存,各种利益群体相互竞争,思想上新与旧激烈碰撞,整个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乱象丛生.由于对社会的多元化缺乏正确的统合目标,“道德沦丧”、“价值失范”逐渐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大众传播媒介在意识形态领域具有天生的优势,它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内容丰富、传播快捷,是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当社会道德水平出现滑坡时,大众传媒要承担起拨乱反正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