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既有矛盾点又有相容点过去一向被认为廉洁自律、两袖清风的新闻单位,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也出现了行业不正之风,新闻队伍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以新闻或版面作交易,接受和索取钱物;有的违反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牟取私利;有的还超出了职业道德界限,触犯了党纪、政纪和刑律。这类问题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在新闻界内外却引起了震惊。特别是从事新闻工作数十年的老同志,或诧异,或激愤,或不安,或担忧;有的读者甚至另眼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我也想点个题目:写新闻没有真本事行吗? 我经常写些新闻稿,有的人说好,有的人却说,写新闻有啥本事,不就是学会了吹喇  相似文献   

3.
叶慧斌 《视听界》2015,(1):105-107
近年来,市县级电视台新闻评论节目呈现低迷和萎缩态势,有的市县台没有专设的评论节目;有的被压缩成新闻节目中的子栏目;有的被"整编"成了报道类节目;有的台虽然还保留着新闻评论节目,但大多形式单一,挖掘不深,观点平淡;有的热衷于"炒冷饭",从报刊、网络上抄袭观点。这些新闻评论节目很大程度上已经弱化了新闻评论的功能;还有一些市县台的新闻评论节目只是为年度创优准备的"盆景"。  相似文献   

4.
吴万里 《今传媒》2010,(7):69-69
平时读报、读新闻感觉是不一样的,有的新闻看了付之一笑就完了;有的新闻看一下标题、粗看一下内容就足够了,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但有的新闻一定要细看内容,并能  相似文献   

5.
把握好价值取向。在有阶级的政党时期,就是要实现新闻和宣传的双重价值。这个问题,通过全国好新闻评选,我作了点研究。为什么有的新闻能够入选,有的新闻不能入选,有的新闻入选的档次很高,有的新闻档次上不去,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能否实现双重价值,实现双重价值的程度如何。在文艺上,我们反对题材决定论,就是说根据题材的好坏来决定作品的好坏,否定了艺术构思和创造。那么在新闻上,我要提倡题材决定论。因为,新闻跟文艺不一样,新闻是客观事实的反映.没有有价值的事实就不可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发现题材这是很重要的一关,写好这个题材是第二关。发现题材就是发现这个新闻事实是否具有价值,写好这个  相似文献   

6.
5月12日至15日,武汉新闻学会与长江日报联合举办了武汉地区首次新闻理论讨论会。武汉地区主要新闻单位的代表、一些大学及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共30多人聚集一堂,着重探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和新闻改革的性质、任务、作用和方向”问题。代表们有的对坚持党性原则和坚持新闻改革的关系作了阐述;有的就新闻队伍的思想、理论、业务修养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有的对国内外新闻事业的态势作了比较、介绍,  相似文献   

7.
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新形势下,新闻界也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先前作为新闻学范畴或新闻研究课题的一些新闻属性和报纸功能,出现了不同情况的变化:有的已经销声匿迹,如“专政工具论”;有的继承了传统,丰富了内涵,如党性、群众性;有的在内质上作了很大调整,如阶级性、战斗性;有的得到了强化,如时间性,时效性,客观性;有的曾被打入冷宫重又受到新闻研究的重视,如商品性(特殊商品)以及知识性、趣味性;有的则以新的面孔步入新闻研究的领域,如服务性、传播性、娱乐性、可读性;有的则是对过去的理论与实践不能全盘否定,但也不能全盘照搬,一句话说不清,或一时  相似文献   

8.
《声屏世界》2011,(12):66-66
新闻媒体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注重最有新闻价值、最能满足受众需求的报道本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有少数媒体置新闻规律于不顾,盲目追求轰动效应,结果导致新闻炒作之风的蔓延。有的媒体绞尽脑汁地“抢”新闻,想方设法地制造“亮”点、“卖”点,甚至炮制虚假新司以吸引人们的眼球;  相似文献   

9.
新闻眼即新闻的标题。人常说:“看文先看题,题好文一半”。可见新闻标题的重要性。好标题有的犹如一首诗,读后给人以美感;有的犹如一句格言,读后给人以启迪、警示:有的深沉,有的含蓄;有的庄重,有的诙谐;有的短促有力,有的明快舒朗。总之,一则新闻的标题往往能反映作者的思想,体现作者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从最近一个时期一些报纸发表的现场新闻作品来看,其中确有不少上乘之作,读者视为珍宝爱不释手,它们为报纸增了光,添了彩.但是.也有一些挂着“现场新闻”题图的新闻作品,却不像现场新闻.有的属一般消息、通讯;有的像新闻故事;有的叫“故事新编”更合适.  相似文献   

11.
新闻稿件不被刊用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虽然是新闻但编辑看走了眼;有的不是新闻;有的虽然有点儿新闻性,写作水平太差;有的具备新闻性、写作也还可以,但不合时宜;有的完全可以发表,可惜版面有限挤了下来……于是,有些稿件就“死”了。已经“死”了的稿件,还能不能复“生”呢?能!只要有相应的机遇,只要有编排的技巧。  相似文献   

12.
新闻写作,是借用文字表达新闻事实的过程.这中间,有的人借用了"一马车"的文字,表达出"一箩筐"的新闻事实;有的人直接用"一箩筐"的文字,就表达出"一马车"的新闻事实;有的人把简单的事情用"兜圈子"的表达方式把读者弄糊涂了;有的人把复杂的事情用简洁的文字表述清楚了……新闻写作,"拖泥带水"不是本事,"化简为繁"不是本事.真正的行家里手,则能够"举重若轻","化繁为简".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新闻界出现几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例如,有的人提出“新闻采写中想象的运用与限制”的命题。有的人则对此持不同的观点,提出了“想象——印证”的命题。有的人则坚持想象只能适用于文学和科学,不适用于新闻,因为新闻是真实性的报道,等等;再如,有的人提出“新闻文学”的命题,并指出这是  相似文献   

14.
记者几乎每天都在社会生活中寻找新闻,但一件客观事件发生后,在有的记者眼中能够发现其新闻价值,有的则不能;有的记者能在其中挖掘出重要新闻价值,有的记者能看到的新闻价值很表面很浅显。在外部采访条件相同的状态下,记者的素质与新闻发现力之间存在着决定性的关系。一、正确的价值观和强烈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5.
摄影记者的焦点定在哪里?本来不是问题。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观念、追求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给新闻摄影带来了挑战。因此,在记者节重提摄影记者的焦点定位有着特殊的意义。到新闻现场去新闻摄影,是通过图像的形式,对所发生的新闻事件作如实的现场报道。新闻照片的好与差直接反映出摄影记者对新闻现场和拍摄对象熟悉把握的程度。比如众多记者采访同一个新闻现场,拍摄的新闻照片是不一样的。有的拍到高潮的瞬间,有的没有拍到;有的拍的现场气氛浓郁,有的一般,这反映出摄影记者对新闻现场和拍摄对象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舆论监督工作,各新闻媒体也越来越多的对政府和社会实施新闻监督。而在新闻工作实践中,有的舆论监督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促进问题解决,产生了良好效果;有的却如泥牛入海,悄无声息;还有的不仅没有起到  相似文献   

17.
在抓新闻上,不同的记者,有不同的方法。有的人爱跑新闻发布会,爱抓大事要事,抓政治新闻;有的人爱“找领导,听汇报”,从领导的意图中找新闻;有的爱抓经济新闻,工作新闻等。上述这些是必要的,作为记者是应该抓好的,但是作为以写新闻为主的记者来说,应该把抓新闻始终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不要忽视生活中的新闻。  相似文献   

18.
新闻实践证明,同样的新闻事实,有的记者能发现,有的记者发现不了;有的记者写出的报道通俗易懂,有的记者写出来淡而无味。原因就在于记者思维能力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新闻背景在新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得好就成为新闻的有机部分,为新闻添彩;用得不好,则给人以画蛇添足之感,甚至淹没了新闻。在采写实践中,许多通讯员为说清楚过去的情况,不惜笔墨运用大量的背景材料,而在见报时,这些背景有的被编辑删除,有的加以淡化,有的则被巧妙改造。这里且举一例: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记者,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有的说,要提高思想水平,增强新闻敏锐性;有的说,要坚持调查研究,“深水才能捉肥鱼”;有的说,要认真严谨,确保新闻的真实性;还有的说,要提高文字水平和讲究表达技巧,增强新闻的可读性。这些都是很正确、缺一不可的。不过,我认为还有一点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