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期刊编辑部答复作者稿件录用的时间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著作权法》第32条规定:“著作权人向杂志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30日内未收到杂志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杂志社投稿。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在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中,由于多种原因,对所有来稿均执行30日内答复有困难。为了不违背《著作权法》,我国大多数学术期刊在稿约中声明“作者在3个月(有些期刊声明6个月)内未收到录用通知的可改投他刊”。声明隐含有与作者事先约定的功能。笔者认为,这样虽然也算符合著作权法的规定,但不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需要。稿约中声明答复作者稿件录用的时间太长…  相似文献   

2.
禤胜修 《编辑学报》2007,19(5):342-344
科技学术期刊的稿约、栏目设置、规范性标注、荣誉标注、编辑风格、印刷质量等附加信息影响作者的投稿取向,对提高来稿质量具有导向、指导和警示作用.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应重视附加信息对提高来稿质量的作用,规范附加信息的标注设计.  相似文献   

3.
科技期刊稿约的要素及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稿约作为科技期刊联系作者、读者的一个重要窗口,的确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一份完整、规范、具体的稿约是编辑和作者双方对自身的约定和对对方的约束.通过分析科技期刊稿约的目的和所包含的要素,深入探讨了稿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稿约作为科技期刊联系作者、读者的一个重要窗口,的确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一份完整、规范、具体的稿约是编辑和作者双方对自身的约定和对对方的约束.通过分析科技期刊稿约的目的和所包含的要素,深入探讨了稿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潘伟 《编辑学报》2008,20(2):166-167
通过对国际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和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稿约的解读,指出不同语种科技期刊稿件互荐刊登弊大于利,并与《编辑学报}2007年第6斯发表的《不同语种科技期刊稿件互荐刊登的意义及方法》一文的作者商榷。强调应按照国际惯例,允许作者以不同语种向不同期刊投稿,但不提倡、不鼓励、更不向其他期刊推荐发表论文。  相似文献   

6.
《今传媒》2002,(2)
编辑加工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对投稿作者的作品进行编辑加工是编者的权利也是编者的责任。但整体的编辑过程却必须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尊重投稿作者的权利和利益。对法律类文章进行文字加工,本人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一些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7.
各地办企业吸引投资,很重视改善投资环境。投资和投稿不同,但有相通之处。办报刊改善投稿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目前的投稿环境是好的。改革之年,上下思想解放,言路广开,新人新事层出不穷;报刊都力谋改革,作者队伍不断扩大,等等,都在为新闻出版事业发展铺路。但若仔细检视一下投稿环境,尚有改进的余地。现存问题来自编者、作者双方。编者一方不重视改善投稿环境,只要日子还过得去,就忽视广开稿源。自发来稿,任其自流,不思引导。有的报刊“老大”的架子放不下,吓退不少作者。有的报刊作者“圈圈”小,出将入相老是那么几个人,版面成为名人“领地”,后生难以插足。有的报刊用稿常“内部包场”,搞“封闭式”。有的编者只对名家热情,对一般投稿人冷  相似文献   

8.
重视期刊"稿约"增强编辑的法律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很多期刊编辑的观念中,"稿约"无关紧要,笔者抽查了150份科技期刊,发现刊登"稿约"的很少,有的常年在封底刊登(如<编辑学报>),有的不定期刊登(如<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有的从创刊号起就没有刊登过;除了使用"稿约"外,"征稿启事"、"征稿简则"、"本刊启事"等名称比较常用,极少数则用"告作者"、"版权声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注释、'参考文献、作者简介’撰写格式"、等名称来替代;"稿约"的内容也极不完整,大多数只是介绍刊物栏目设置,及对论文的字数、格式、参考文献、文献著录规范要求等;"稿约"刊登的位置有的在封三,有的在封四,有的利用期刊中的补白位置见缝插针."稿约"具有帮助作者了解刊物的基本情况和具体要求、提高作者投稿的针对性和命中率的作用,但只有这种作用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9.
姚颉靖  彭辉 《出版科学》2013,21(1):8-14
稿约是作者与期刊之间确定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法律依据,因而研究稿约内容对于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调查了100份CSSCI来源期刊稿约,结果显示:便捷型是目前期刊主流的投稿方式,期刊录用答复期限比法律规定的30天要长得多,47%期刊未反对一稿多投,53%期刊未规定是否支付稿酬,89%期刊未明确是否收取版面费,42%期刊未规范作品修改权,41%期刊未规定信息网络传播权,极少数期刊与作者签订著作权转让合同。这反映我国期刊稿约存在不少亟待完善之处。基于此,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
科技期刊应优化稿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分析我国103种科技期刊的稿约设置、内容、条款等资料,发现期刊稿约中存在形式上的随意性、内容的不完整性、忽略来稿的道德要求、法律意识淡漠等问题,并根据稿约在期刊中的作用,提出了优化稿约内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雷琪 《编辑学报》2006,18(6):429-430
稿约规范的实质在于提高期刊的诚信度.通过阐述稿约规范的必要性,稿约内容的完整性、合法性以及稿约履约的实在性,以期加深期刊人对稿约规范的认识程度.稿约规范能起到融洽编者与作者之间关系,培植期刊活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医学期刊应重视对来稿的道德要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包雅琳  钱寿初 《编辑学报》2001,13(3):140-142
比较国内外医学期刊对作者科研及投稿过程中有关道德方面的要求。发现国外医学期刊在稿约中对作者应遵守的道德法规规定得很详细,而国内期刊则较为简单,缺少很多必要的内容,与国外医学期刊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认为我国医学期刊应当重视科研及编辑出版中的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3.
游苏宁 《编辑学报》1993,5(1):48-51
在科技期刊逐步走向规范化的今天,论文的作者,其资格和数量也在形成一定的规范。国际上许多久负盛名的医学期刊已开始在其稿约中增补有关作者资格和数量的要求,而国内刊物在其稿约中涉及此项者极少。在此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医学期刊的比较,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对作者问题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举凡公开发行的刊物和其出版社,在投稿须知或稿约中均有一稿不得多(两)投的规定。这几乎是作者、审稿人和编辑尽知的。然而,这类问题还是屡有发生,处理起来很是麻烦、棘手。笔者拟提出下述问题共同讨论,以求得到一致的认识,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统一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5.
科技期刊稿约中保密条款的设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鸥 《编辑学报》2006,18(1):54-55
阐述科技期刊稿约中设置保密条款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广东省科技期刊稿约中保密条款设置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科技编辑普遍对保密工作的重视不够.认为科技编辑应在稿约中按照相关保密法令、法规界定国家秘密及保密范围,强化作者的保密意识,并明确保密措施及方式.  相似文献   

16.
编后话     
在本期中,我们全文刊出了自1991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这是继《商标法》、《专利法》和《民法通则》之后我国制定的又一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作为科技期刊的编辑,我们要和作者一起共同自觉执行,保护知识产权,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而努力。通过学习,本刊修改了《稿约》,明确提出了著作权属于作者,文责由作者自负,本刊只要求在作品发表后保留一年专有使用权。由于本刊限于人力,来稿无论发表与否恕不退还,请自留底稿。作者在收到本刊收稿通知后三个月,如未得到本刊的采用通知,请自行处理。依照《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本刊可以对来稿作文字性修改、删节;对内容的修改,应得到作者许可。若著作者不允许对内容作修改,或对上述各点有不同意见时,务请在来稿中注明。敬希注意并予支持合作,不胜感激。  相似文献   

17.
张峻 《编辑学报》2010,22(5):397-398
共同第一作者和作者同等贡献的描述在国外科技期刊中多见,国内期刊中亦有增多趋势,但因此也会带来滥用作者署名权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认为应主张在接受投稿时就引入作者关于各自贡献的陈述,这有利于审稿人、编者、读者甄别作者排名的真实性,监督作者署名权的使用,维护科研工作的严谨性。  相似文献   

18.
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命,刊物质量可笼统地分为内容和装帧两部分,其中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内容的好坏则取决于作者的学术水平和写作水平以及编者的再加工能力。因为编辑是作者稿件的第一读者,编辑过程是对原稿不断修改、整理、充实和提高的过程。本人在日常编辑工作中,深切体会到加强与作者间的交流对提高编辑质量大有帮助。一、编者与作者间的关系科技期刊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作者是这一商品的原材料供应者,编辑是生产加工者,读者是消费者。没有编辑,作者的论文就不能发表,读者也无文可读;而没有作者和读者,编辑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编辑通过与作者间的交流,既可以解决稿件中存在的问题,使文章质量得以提高,从而提高整个刊物的质量,同时也可以使作者对杂志产生信任感、亲切感,让作者愿意投稿编辑部。丰富的稿源为编辑提供了灵活选稿的余地,是保证刊物质量的物质基础。二、不同作者与稿件质量的分析、处理不同性质的科技期刊拥有不同的作者群。学报类的期刊,其作者大都来自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学历、职称较高,文章的科学性、学术性和可读性均较好。技术类的科技期刊,由于大都本着“普及与提高”的办刊宗旨,其读者的层面决定着作者群的结构。例如《畜牧与兽医》杂志,其作者包...  相似文献   

19.
审稿中的反证法则和思维变式吴永明【天津】科技期刊审稿,是指编者运用自身专业知识、信息储备和编辑美学观对论文选题、设计和表达的审度。但是对于同一篇来稿,不同审稿者有时可以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评语,其原因除编者之间有专业知识、业务素质的差异,以及偏颇、好恶...  相似文献   

20.
关于科技期刊著作权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加强 ,科技作品的著作权归属问题已成为相关人士讨论的热点。从已发表的作品看 ,很多人都认为 ,作品的著作权全部属于作者。其实 ,当作者向科技期刊编辑部投稿时 ,就意味着作者将其作品著作权中的一部分暂时地非专有地许可期刊使用。很多人强调 ,《著作权法》规定的“著作权属于作者 ,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的“除外”主要是指职务作品。因而造成了“一方面承认科技期刊编辑部享有著作权 ,另一方面又没有明确科技期刊编辑部有哪些著作权”的问题 ,甚至出现了编辑部的权利被侵害反而成了被告的怪现象。1 科技期刊的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