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总目标包涵以下内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显然,这两个目标指出了注重利用历史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和语文素养是当今语文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习作教学,就是这一系统工程的基础性工程,其重点应该放在“习”字上。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形成重在学生的思维。科学的思维方法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 第一、要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山如此,语文学习也是这样。如《愚公移山》这一课,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充分理  相似文献   

4.
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在《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一文中指出:“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谠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笔者认为,为了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语言训练时既注重听、说、读、  相似文献   

5.
读写结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已经愈来愈得到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的认可。《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又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课标中多次提到读和写,这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必然实践的两种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6.
作为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方法,考试不仅可以对整个教学过程实施诊断监控,而且具有导向功能.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和改进教师教学方式的重要参考依据。2011年版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必须以课标为准绳,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展现学生内在的语文理解与运用能力,让教师更加有效地教,让学生更加高效地学,让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知晓学习的缺失。  相似文献   

7.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法的基础”,对此叶圣陶、张志公两位大师早有论述。这是不是意味着新课程与旧课程在阅读教学上是无所改进的呢?显然不是。在学习课标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这样的变化。以前,我们提“素质教育”,而新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素质”与“素养”虽只有一字之差,却体现了理念的变革。“素质”含有“资质”的意思,因此,素质有先天具有某种禀赋的意思:而素养则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素质强调结果,重在技能的获得,而素养则包含知识、能力以及获得这些知识和能力时所渗透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因素。这一基本理念的变化。必然带来具体措施的相应变化。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只有在深入学习课标的基础上,领会其中的变化,把握机遇,适时的改变教学措施。  相似文献   

8.
刘国正先生指出:“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语文无论是“读”还是“写”都离不开现实生活。有经验的教师总能在教学过程中嵌入社会生活内容,不仅使课上得生动活泼,还能大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写在前面】司空图在《诗品》中曾道:“生气远出,妙造自然。”苏轼也曾说过:“无穷出清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也渐渐掸去浮尘,揩去胭脂,直指语文之本色。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在《呼唤本色语文》一文中指出: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杨先生主张并提出: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中,习作教学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本文简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标”还提出了降低难度、读写结合、自由表达、贴近生活、合作分享、虚(想象作文)实(记实作文)并举等习作教学理念。这些理念,有的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经验的合理继承,如降低难度、读写结合等,有的则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与…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割裂的现象。究其原因,教学目标中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没有整合在一起,形成了“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局面。因此,我们要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认真研读课标、教材,用心体会编者的编写意图,结合单元每一课的特点,找出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结合点,优化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设计,从而真正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将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有效融合呢?下面,我 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注重传授知识.较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对“语文素养”的内容要素作出了如下具体解说:“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核心素养”主要由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创造四个方面组成。自读课作为侧重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课型,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本文首先厘清语文核心素养和自读课的概念,其次分析自读课教学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之间的关系,最后,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选编的自读课文为例开展探究,从四个维度提出了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一是拓展阅读内容,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二是利用旁批创设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三是设计层次性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四是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素养。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教学越来越强调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来养成,而核心素养基本可以分成: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以中学语文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为例,强调语文教学应做到必要的“三回归”。  相似文献   

15.
<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2022年版课标把“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列为语文课程培养的四大核心素养。叶圣陶先生曾说:“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2022年版课标也指出:“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课标提出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突出了思辨性,课程内容直接指向思维本身,注重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能力,指引学生在阅读与表达中学会复杂思考与理性推断。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而实践是全面提高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正如《课标》所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和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大家把掌握知识当作了语文学习的唯一目标,认为教好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7.
林健 《教育导刊》2006,(12):25-26
高中语文“阅读与鉴赏”课在实现“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素养。高中语文阅读学习实施过程性评价如何做到有效,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努力。一、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原则就高中语文而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现代文阅读方面同旧的《语文教学大纲》有很多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旧的语文教学大纲更多地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新课程则把重点转向了关注学生的阅读素养,从“立人”的高度对待阅读学习,把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当作语文教育的…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 )》(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 ,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 ,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这段话为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以下就从两个方面谈谈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中的制定和落实问题。一、培养语文素养 ,掌握三维目标语文新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是什么关系呢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指出 :“通过九年的学习 ,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享受摇曳多姿的学习过程,是孩子的天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多元整合的学习方式,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语文学习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课标”首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并且明确指出是在学生“感兴趣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全面提高综合素养,由此可见,丰富多彩的活动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载体。因此策划建构符合儿童学习特…  相似文献   

20.
<正>语言运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基础,这是毋庸置疑的。《课标》指出语文的四大核心素养,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核心素养中,最为核心的还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其它三个核心素养是在这个基础上深入学习的结果,可谓是“一拖三”的结构。在2023年全国四套高考语文试题中,我们惊喜地发现语言运用题命制的用心,对今后的语文教学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为了更具体阐述,笔者从中选取了三个微镜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