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心理平衡--高校学报青年编辑保持心理健康的关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高校学报青年编辑所处的实际环境出发,分析了青年编辑心理失衡的状态及成因,并提出了保持心理平衡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学报编辑的问题意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高校学报办刊现状不容乐观,固然有很多外在原因,但从编辑思想层面上分析,正是学报编辑在办刊过程中缺乏问题意识,致使其不愿进行学术策划、不愿挖掘期刊特色、不愿进行审稿判断、不愿进行加工修改。要强化学报编辑的问题意识,必须培养编辑的定位意识、策划意识、审稿意识和纠错意识。  相似文献   

3.
运用激励机制挖掘编辑的心理潜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运用激励理论探讨目前编辑队伍尚未充分发挥潜能的主要表现及原因,提出六种挖掘编辑潜能的方法,提高激励效果应注意的问题及运用激励机制留住人才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责任编辑和技术编辑的职能与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文字编辑还是图表版式编辑都是高校学报内容的一种艺术体现,责任编辑与技术编辑都是保证学报内容和形式质量的关键性工作岗位,在编辑过程中责任编辑和技术编辑必须密切配合,才能共同完成学报这一精神产品的生产,从而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制约高校学报发展的环境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高校学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环境是制约高校学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析了片面的科研激励措施与期刊管理政策导致高校学报的定位迷失,高校学报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分割导致学报的功能错位,编辑队伍建设滞后于编辑业务发展需要等。探讨了高校学报发展需要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即:为科研人员营造一个宽松的科研环境,创建一套客观公正的期刊评价体系;对高校学报进行分层定位并把学报工作作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一部分来抓;加强编辑队伍建设等以满足高校学报健康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编辑作为高校学报的核心和主体,个人的素质高低,是否具有市场意识尤为重要。编辑的市场意识是构筑高校学报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为此,编辑应具有6种市场意识:定位意识、读者意识、品牌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营销意识。有关的制度建设、培训班及编辑自身努力是培育编辑市场意识的3个途径。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报青年编辑的培养与提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树江 《现代情报》2003,23(10):152-153
针对目前高校学报编辑队伍的骨干力量少,青年编辑多的现状,提出了青年编辑培养提高是高校学报可持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世界未来发展对学报人才的需求,对编辑人才要严格筛选,把好入口关.建立“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强化青年编辑的教学,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训练,主管部门在政策给予适当倾斜以利青年编辑的成长。  相似文献   

8.
学术论文精品的新、深、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1世纪的到来,给高校学报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高校学报要求得生存的发展,必须办出精品,而学术质量是精品学报之生命,文章着重阐述学术论文要成为精品必须选题、论点新,论证深,论据实,同时还需要学报编辑作必要的编辑加工。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报编辑的角色变迁及其基本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编辑角色定位是编辑学或编辑伦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高校学报的不断发展,高校学报编辑角色先后经历了"边缘化"、"杂家"、"专家"和多元化等角色转换。在角色转型过程中,学报编辑的角色定位存在着很多争论,大致归结为宏观角色模式和微观角色模式。多元化的高校学报编辑角色定位不仅产生学报编辑角色的内在冲突,而且导致高校学报编辑角色的"边缘化"。从社会学角色理论看,高校学报编辑的基本定位应该是知识生产者、知识分子言说者、知识经营者。  相似文献   

10.
提高高校学报影响力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结合高校学报的现状,分析了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及其局限性,提出了提高高校学报影响力的对策:①学报资源非本土化;②学报学术质量一流化;③学报栏目策划个性化;④学报编辑加工科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