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应用移动热源法求解了对流换热条件下球体内具有明显相变界面的固液相变问题,分析了球体半径、相变材料潜热、外界对流换热条件对相变过程的影响,并进一步考虑实际相变过程存在的变对流边界条件,构造了一实用解法.为求解相变问题的数值方法提供了一校核其可靠性的新途径,还为实验结果提供了相互比较的数据.该方法及其结果对相变材料的分析与设计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提出用实数同伦法[1]确定机械优化问题的多个解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根据K-T条件将一个非线性规划问题转化成一个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问题,并用实数同伦法在实数域上数值求解该非线性方程组,进而获得原优化问题的所有或绝大多数局部最优解。文中建立了统一的求解模型,并解决了数值计算中的若干问题,从而使本文提出的方法达到了较为实用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双边界层理论,建立含CO2的蒸汽在竖直平板表面凝结换热模型。CO2的存在极大恶化了凝结换热性能。在CO2浓度一定时,随着过冷度的增加,热流密度逐渐增大,凝结换热系数逐渐减小,界面温度近乎线性降低;随着CO2浓度的增大,凝结换热系数迅速降低,界面温度逐渐增大。CO2的存在使得凝结液膜表面形成一层气膜,随过冷度的增大,液膜厚度逐渐增加,气膜厚度逐渐减小,但气膜厚度要比液膜厚度大一个数量级;随着CO2浓度的增大,液膜厚度与气膜厚度均在减小,但气膜热阻与液膜热阻的比值逐渐增大,并且在高浓度CO2情况下,气膜热阻成为主导热阻。  相似文献   

4.
聚变堆面向等离子体第一壁需要承受高强度的中子辐照和表面热负荷,普通材料难以满足要求,采用流动的液态金属作为面向等离子体第一壁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液态金属作为第一壁的关键前提是需要解决其在壁面均匀铺展的问题,以及需要研究在外加磁场条件下液态金属与壁面的换热特性,已有研究表明微槽道表面结构有助于液态金属的铺展。本文以液态金属镓铟锡合金为工质,通过实验研究在外加均匀磁场条件下,液态金属在微槽道中的流动与换热特性以及无磁场条件下液态金属在微槽道中的流动与换热特性,并对比两种不同工况下实验结果的差别,研究磁场对液态金属在微槽道中流动与换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一起丙烯冷凝器换热管断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局部[CL]ˉ浓度过高产生的应力腐蚀是换热管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数值代数领域通过保持Lancaster结构来研究二阶系统的解耦问题,但寻找解耦变换涉及到了非线性方程组求解问题,难以实现. 提出了一种二阶系统数值解耦的新方法. 根据系统解耦前后的同谱信息确定解耦后的系统,将寻找解耦变换的非线性问题转化为齐次Sylvester方程求解问题; 并利用矩阵的Kronecker积理论求解二阶系统的解耦变换. 数值试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二阶系统的数值解耦找到了更便易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钢铁企业采购和运输铁矿石的综合成本,考虑船型、航速和碳排放等因素,建立长江铁矿石运输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将模型中的非线性项转化为线性项,运用CPLEX求解器求解。针对CPLEX求解中大型规模算例的局限性,引入标准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算法提高求解精度。针对标准PSO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策略的改进PSO算法,动态调整惯性权重,提高算法的收敛性和全局寻优能力。通过数值实验发现,改进后的算法在全局寻优能力和收敛能力上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钢铁企业采购和运输铁矿石的综合成本,考虑船型、航速和碳排放等因素,建立长江铁矿石运输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将模型中的非线性项转化为线性项,运用CPLEX求解器求解。针对CPLEX求解中大型规模算例的局限性,引入标准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算法提高求解精度。针对标准PSO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策略的改进PSO算法,动态调整惯性权重,提高算法的收敛性和全局寻优能力。通过数值实验发现,改进后的算法在全局寻优能力和收敛能力上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对布置不同结构形式纵向涡发生器的矩形通道内的流动换热性能进行数值研究,并与光通道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涡发生器可强化流体的换热性能。应用场协同理论,对矩形通道内纵向涡发生器强化传热机理进行分析。在相同Re下,全场体积平均协同角较小的矩形通道对应的对流换热系数较大。以JF因子为比较准则,对矩形通道内综合流动换热性能进行比较,发现CFU式三角形翼纵向涡发生器与椭圆支柱组合能够提供最好的综合流动换热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最小功原理求解槽形截面梁的剪力滞后问题,获得了悬臂梁在自由端作用集中力和集中力偶时,在两种固定条件下腹板部分的应力分布规律,所得结果亦可推广到简支梁情况。在实际工程中,广泛使用槽形截面梁,本文所得结果可供这类结构作强度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车辆路由问题(Vehicle Routing Problem,VRP)是一种复杂的组合优化问题,属NP-hard问题。文章对大规模的容量受限的车辆路由问题(Capacitated Vehicle Routing Problem,CVRP)进行了分析和建模,并设计了一种混合局部搜索方法(Hybrid Local Search Approach,HLSA)对问题进行求解。所设计的HLSA中,主要利用传统局部搜索和大规模邻域搜索对解的邻域进行搜索。最后,通过对基准测试数据的计算,验证了HLSA对大规模CVRP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具有3个及3个以上操作部件的可修复系统建立了相应的微分方程模型,利用Laplace变换给出了一种模型解析解的计算方法;然后针对维数大的问题建立了一种新的数值求解算法,既可以得到模型的解析解又可以避免解析表达式的繁琐计算.最后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了数值试验,通过对数值结果的分析得到了几个对实际问题具有借鉴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液态金属在磁场和壁面不同导电特性下的自然对流换热规律,对磁场作用下三维封闭方腔内的液态金属自然对流进行了数值模拟. 研究表明:当没有外加磁场时,模拟结果与已有实验结果相符;当存在外加磁场时,三维方腔内的流动和换热出现较大变化. 由于液态金属在磁场中运动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与外加磁场相互作用产生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洛伦兹力,抑制了流动和液态金属的自然对流换热. 通过绝缘边界和导电边界的研究结果对比表明,壁面导电性能对于磁流体流动和换热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实际工程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垂直U型地埋管管群的二维和三维非稳态传热模型. 以Fluent作为计算工具,进行系统运行15年的换热耦合计算,得到不同换热条件下的土壤温度变化曲线. 以三维模型数值计算结果为对比条件,以拟合优度为参照参数,对二维传热模型的应用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多步记忆下降法求解病态线性方程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病态方程组在以传统数值算法求解过程中,因其条件数太大使算法的收敛性很差,而很难得到满意的结果。本文运用多步记忆梯度下降法给出了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求解公式;通过实例说明,无论是对称或非对称系数矩阵的病态线性方程组求解问题,在同样迭代次数的条件下,采用多步记忆梯度下降法,能得到比传统的线性迭代算法更为有效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分析对比了解析法、数值模拟法、半解析法的优缺点,给出了半解析法的数学模型。半解析方法不仅吸取了数值法中压力的求解较为稳定,数值可以满足实际现场操作需要的优点;而且还吸取了解析法中浓度的求解不存在任何截断误差,浓度的解总是位于合理范围内的优点。形成了一套新颖、实用、可靠的解释软件,可以模拟任何可能的地层分布情况,不存在辅助算法的不稳定的问题,并在雷公油田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微分算子方程的理论分析,得到可用于数值计算的galerkin法和点匹配法的矩阵形式。结果表明,点匹配法比galerkin法有较好的精确性,基函数取幂函数比取三角函数时效果更好。同时,物理问题的数值求解有助于物理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8.
利用变分法导出量子力学系统中一类最优控制问题的方程组,并使用具有最优搜索步长的开关变尺度法对最优控制问题进行数值迭代求解,最后在自旋1/2粒子上进行了系统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对性能指标中参数的不同选择对整个最优控制效果影响的一般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非连续变形分析是针对非连续介质的数值计算方法。该方法存在计算效率较低的问题,而方程组求解是瓶颈。研究非连续变形分析在不同的计算条件下,选择不同的方程组求解方法可获得的计算效率。基于OpenMP与CUDA分别并行实现Jacobi迭代法与Jacobi预处理共轭梯度法,分析问题规模、计算时步长、块体接触关系对方程组求解效率的影响。通过算例测试,获得不同条件下选择方程组求解方法的经验公式,可有效指导非连续变形分析的并行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20.
托克马克装置中面向等离子体部件在不同的位置存在很大的温差,导致面向等离子体部件表面液态金属产生自由对流。以此为背景,实验研究液态金属受横向磁场影响下竖直壁面上的自由对流换热规律。实验采用K型热电偶测量环境与壁面两侧的温度,利用多普勒超声波测速仪测量壁面上的液态金属速度,分析不同磁场强度和加热热流密度条件对竖直平板外表面的流动与换热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竖直平板的局部换热系数与特征长度成反比,即距加热平板起始段越远换热越弱,同时增强加热功率使表面换热系数增加。在强磁场条件下,壁面边界层的流动与换热均普遍被抑制;但是在弱磁场下,增加磁场会强化平板表面的自由对流与换热,根据实验结果发现该转折点出现在磁相互作用数为1~4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