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梦的回归     
女孩子的梦,绚丽多姿、色彩纷呈。打从记事的时候起,我就是个爱做梦、爱幻想的女孩子。究竟做了多少梦,做了些什么梦,很难一一述说清楚了。但是,有这样一个画面,总是经常不断地出现在我的梦境中:天,瓦蓝瓦蓝的,白云在飘;清澄的天空下是一片广阔无垠、烟波浩淼的大海。我象一只海鸥,展翅追逐着波浪;我象一条鱼儿,尽情地在水中遨游……  相似文献   

2.
万泉河之夏     
韩希 《海南档案》2004,(4):36-37
七月盛夏,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火热火热的太阳炙热着大地,河里的水烫手,地里的土冒烟。爸爸单位所举办的“暑期夏令营活动”就在7月30日正式拉开帷幕。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搭上了开往琼海的汽车,开始了为期两天的旅途。  相似文献   

3.
段增春 《电子出版》2001,(9):W001-W002
各位领导、记者、厂商: 自从北京照材市场创建以来,我们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命运把我与众多厂商紧紧连在了一起,今天,马连道摄影器材城又把我们的情感与希望重新聚合,借此新闻发布会之际,我向诸位陈述三个问题: 一、北京照材市场的发展回顾与教训 一九九七年六月我与北京广联新技术研究所崔士光先生,易旭光先生,策划了建立北京摄影器材城的事宜,北京摄影器材城于一九九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在五棵松路四十号正式成立,受众人所托,我出任了该城首届董事长。期间,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给予了大力支持,高占祥、胡珍、吕厚民、陈…  相似文献   

4.
《消失的哈拉海》是黑龙江电视台拍摄的一组电视系列报道,在第十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 当我获悉这一消息时,很自然地想到了第一次看这一作品时的感受。那是在’99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的评选会上,时间是在今年的5月底,那时,北京刚刚过去隔三岔五的沙尘暴,仍然让人谈“沙”色变。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和心境中,我被《消失的哈拉海》震惊了。 震惊之一是,没有消失前的哈拉海,美得让人屏心静气。水泊相连,绿色无边,蓝天下,碧绿的芦苇和瓦蓝的湖泡相间点缀,低飞的水鸟在悠闲快乐地觅食,还有一只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  相似文献   

5.
邓金木 《东南传播》2014,(3):I0003-I0003
<正>瓦蓝的晴空,猎猎的红旗,3月,首都用持续晴好天气迎接盛会的召开。这是一次春天的盛会,这是一次春天的对话。与一般的对话不同,全国两会的对话意义非凡,这是全国人民通过自己的代表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直接对话,这是党和人民、政府和百姓、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交流。五千多名代表委员聚首北京,盘点过去,勾画未来,共商改革发展大计,共议民生热点话题。2014年的春天必将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书写新篇章。  相似文献   

6.
作为北京知青,我曾被下放到内蒙生产建设兵团劳动,一年半以后因受伤病退回到北京。许多年过去了。如今,我已从当年那个18岁的女孩变成一个15岁女孩的母亲。在岁月的流逝中,许多东西都在我的记忆中渐渐淡去了,但是,有两个北京女孩的悲惨命运却挥之不去,让我至今难忘。  相似文献   

7.
2007年,为迎接北京第29届奥运会,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提出“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号召后,我一直在思考:作为一个已经退休多年的档案人,自己究竟能为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做些什么?正在这时,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推出“评书奥运”节目。因为我在该台的“茶余饭后话北京”节目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嘉宾,因而被主持人聘为该评拈文稿的执笔人之一。  相似文献   

8.
1976年7月份,我与单位的一个同志由四川前往大连、哈尔滨出差路过北京,正巧买上了27日晚由北京开往大连的129次硬卧车票。  相似文献   

9.
给《北京档案》的朋友们车丹军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北京档案》创刊已十年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北京档案》从蹒珊学步到逐渐成熟,其间几经沧桑几经磨练。我曾在《北京档案》做编辑6年,现在虽已离开了,但心里依然挂记着《北京档案》,挂记着《北京档案》的朋友们...  相似文献   

10.
1921年秋天我出生在北京.1937年秋天离开时刚满十六岁.漂泊了十二年.难以忘怀的还是那段童年记忆,仿佛那里才是故乡。1949年我回来了,又是秋天,刚好二十八周岁.向往着回到那美好而安静的北京.可是一下火车就发现和记忆大不大,但也算不得年轻,所以就进了政治研究院,享受中灶待遇。  相似文献   

11.
一支团结拼搏向上的团队———记北京天和新技术开发公司本刊记者郭艳英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我走访了冶金部自动化院所属的北京天和新技术开发公司,总经理唐晓芳热情地接待了我。开朗健谈的唐总向我介绍了公司发展的昨天和今天……时间回溯到1982年。当时,国内冶...  相似文献   

12.
孙世恺 《新闻界》2004,(6):96-97
岁月飞逝,足迹难忘。作为新华社记者,我从1952年开始采访北京,一直坚持到1987年离休。在长达35年的时间里,我采访过北京的工业、农业、商业、政治和文教等方方面面,目睹首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然而至今仍铭记在心的那些采访,是老舍在“丹柿小院”谈宪法草案和新闻写作。  相似文献   

13.
喻乐 《传媒》2004,(1):8-8,15-17
一位武汉大学的研究生朋友让我向他讲述一下北京的报业发展史,我送给他三本书,分别是《北京娱乐信报》(以下简称《信报》)社长崔恩卿1998年所著的《报业经营论》、2002年主编的《老实交代》以及新浪网的“总编在线”合辑《总编理念和传媒精神》。我告诉他:“你想了解北京报业市场,需要找到一个坐标,我认为崔老师最合适。”一个星期以后,朋友发来一封邮件,干叮万嘱一定要带他见见崔恩卿。  相似文献   

14.
一、引子 首都博物馆是一个建馆时间只有26年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原馆址设在北京孔庙内,其建馆历史虽短,但在文物征集和收藏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馆藏各类文物已达二十余万件。文物的收藏主要是注重于古代文物和革命文物方面,而对于有关北京近现代文物的寻找和征集一直没有给以足够的关注,近现代文物收藏品无论是在质量、品种、数量上都极为不够。2005年首博从孔庙搬至西长安街新馆址,为迎接新首博的开馆布展工作,首都博物馆征集部为北京近现代文物的征集共开了四次文物征集会议,会议主题是就1840—1911年、1912—1949年北京近现代文物的征集与北京的收藏家互通信息。当时到会的收藏家李福昌先生提出他可以帮助联系有百年历史的老北京民族工业的代表——北京火柴厂,随后,我们请来了北京火柴厂原副厂长贾崇正先生和总工程师蔡博明先生,我馆王武钰副馆长和征集部王春城主任与贾厂长和蔡工进行了详细的交流。不久,蔡工通知我馆已经沟通联系好关于北京火柴厂档案的捐赠事宜。随后,我们与北京富莱茵物业公司联系,办理了这批资料的移交工作。  相似文献   

15.
《青年记者》2016,(15):1-1
2016年伊始,我接到任务,要制作一部六集专题片《春潮--习近平总书记2·26视察北京两周年》,反映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之后,两年来北京的变化、发展以及对“十三五”时期的展望,2月21日就要播出。  相似文献   

16.
北京痴梦     
北京痴梦张中行我自1931年暑后起到北京住,减去离开的三四年,时间也转完了干支纪年的一周。有什么可以称为爱或恶的感触吗?未再思三思,就觉得可留恋的事物不少。此情是昔年早已有之。这昔可以昔到二十年代后半期,其时我在通县念师范,曾来北京。走的是林黛玉进京...  相似文献   

17.
乡亲们,大家好! 我的老家是山东蓬莱,今天到这里来我很高兴,我感觉就像回到了家。从曾祖父、祖父、父亲到我四代在北京,山东那时候比较穷,到北京打工。我不管走到什么地方,在中国的南方和北方、到了外国,问我是哪儿的人,我说是中国山东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2015年7月31日,我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见证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那个难忘时刻依然历历在目。时光如梭,如今距离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开幕已经越来越近了。很快,我就将作为中国青年报的特派记者,亲临北京冬奥会的报道现场,从而完整经历北京冬奥会从申办、筹备到举办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9.
1996年8月,为迎接10月份在北京召开的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河南日报副总编辑王天林约我合作章,我才有机会比较集中地采访了穆青。  相似文献   

20.
林溪声 《新闻传播》2006,(10):27-29,35
人物简介:成舍我(1898-1991年),中国现代新闻史上杰出的报纸出版家、新闻教育家。湖南湘乡人,原名成勋,后名成平,笔名舍我。青年时代曾任职沈阳《健报》编辑、上海《民国日报》副刊编辑、《太平洋》杂志助编。后考入北京大学读书,课余在北京《益世报》担任主笔、总编辑。1924年在北京创办《世界晚报》,翌年增出《世界日报》、《世界画报》,并创办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报纸后被执政当局封闭。1927年在南京创办《民生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