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从具体的古希腊戏剧作品研究入手,分析其戏剧语言的艺术特色.通过对古希腊戏剧语言艺术个性化和动作化艺术功用的研讨,探析了古希腊戏剧个性化和动作化语言的艺术特点及其在古希腊戏剧作品中产生的巨大艺术魅力,同时对这种语言艺术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尤金奥尼尔是描写现代生活悲剧的伟大戏剧家.他结合古希腊、易卜生等人的传统戏剧艺术的创作手法,不断创新,为美国戏剧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从资本主义社会琐碎、平庸的日常生活中发掘到悲剧的新题材,使之作品的震撼力堪与古希腊作品相媲美.《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人的异化,并进而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导致家族关系的极为不和谐。  相似文献   

3.
曹禺深受西方戏剧的影响,尤其受古希腊悲剧的影响最为深刻,他的《雷雨》在中国现代戏剧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雷雨》中反映的命运现念及人物性格的刻画等方面均有古希腊悲剧的印记。  相似文献   

4.
论莎士比亚对古希腊戏剧的传承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士比亚在传承古希腊戏剧创作的基本理念的基础上 ,通过创作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本质。特别是在戏剧艺术方面 ,莎士比亚戏剧人物的个性化描写不仅是他超越古人的一种表现 ,而且还是他对世界戏剧史做出的开拓性贡献  相似文献   

5.
闽籍近代学者与莎士比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著名翻译家严复、林纾及辜鸿铭对莎氏及其戏剧的译述、评论,与最早引进莎士比亚的林则徐,蔚成了闽籍近代学人与莎氏关系的一道亮丽的戏剧文化景观,也见证了闽籍思想家、学者在中国莎学创始期的卓异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的戏剧深受古希腊神话的影响,<麦克白>吸收了古希腊神话的因素,包括未移位的神话和移位的神话.#通过使用移位的神话,莎士比亚将戏剧中的人物与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和魔怪与戏剧结合,既推动了剧情,又体现了古希腊的神话精神.  相似文献   

7.
“五四”戏剧理论经历了从“对抗化”到“国剧化”的发展过程。所谓“对抗化”,不仅指新旧两派的对抗行为,而且指新派戏剧理论者站在西洋戏剧的立场对中国传统戏剧否定性的自我审视,及旧派戏剧理论者站在中国传统戏剧的立场对西洋戏剧的排斥性的他者批判;而“国剧化”则是站在世界立场更是站在民族立场,在积极梳理戏剧的审美本质特征、戏剧艺术的系统性、综合性和旧戏价值的基础上,对“话剧”与“戏曲”进行一次历史性的整合努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共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其中,我国元杂剧和古希腊戏剧大为世人所推崇.本文拟对元杂剧悲剧和古希腊悲剧做一番比较,寻其异同,探其渊源,以期展示各自的民族艺术特点和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智慧文学《约伯记》与古希腊经典戏剧《俄狄浦斯王》在情节结构、对话形态、人物形象等层面的比较分析发现:二者具有极大的相似性。《约伯记》完全符合一部经典戏剧的所有要求,是一个可与同期古希腊戏剧相比的成熟的戏剧文本。  相似文献   

10.
熊拂西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在当时是少有的专攻戏剧的硕士。他怀着传播先进化的抱负,从事戏剧大众化的实验。他以化为切入点,执着于对大众启蒙,把大众从专制主义、蒙昧主义和封建迷信中解放出来,逐步树立民主与科学意识,同时将西方残戏变革的“果实”接种在中国土壤上,无论在戏剧内容、戏剧观念,还是在剧场、演出方式上都展示出崭新面貌,实现中国戏剧与世界戏剧接轨,所取得的成就举世嘱目。  相似文献   

11.
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通过一大批文化精英体现出来,司马迁无愧于文化精英这一称号。他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从《史记》中对于孔子、屈原、贾谊及李斯等古代“士人”的述评,可以看出他的知识分子观。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上半叶,由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开展,中国一些古典学者把古希腊文化引进中国并加以研究,掀起了一阵“古希腊热”,周作人致力于希腊文学、希腊文化的译评和研究;吴宓致力于希腊哲学和文学的研究;罗念生致力于希腊戏剧和文化的研究;陈康致力于希腊哲学的研究,其他学者也有关于古希腊文明的著作问世.以上情况,过去在学术界少有综合性的评述.  相似文献   

13.
亨利·詹姆斯享誉全球,他的作品在英美历史上乃至全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小说中经常反映的是欧美文化之间的关系。亨利·詹姆斯的文化理论受到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评论家马修.阿诺德的影响。阿诺德作品中经常出现两个词语:希伯来主义和古希腊人文主义。在阿诺德看来.如果希伯来文化能够与古希腊文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那就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亨利·詹姆斯对阿诺德的观点很是信服,他作品中涉及的文化对比沿袭了阿诺德的文化观.亨利.詹姆斯小说中的欧美文化也经历了一个由相互冲突到相互融合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周作人的古希腊文学研究不是一种静观的学术工作,而是他对中国现代思想进行反思批判的成果.他对希腊文学尤其是对其中神话和拟曲的译介实质上是对现代中国的国民意识建构的灵活参与,以阐释希腊为文化策略,周作人一方面从国族社会的压抑中解放出"人"的自然天性,另一方面希求激活中国民间传统的伦理性,使之成为现代民族主义的文化资源和表意工具.这一传统通过他的想象加以转化和重构,超越了狭隘的地方性范畴,具有了"世界主义"的合法地位.  相似文献   

15.
神话是原始初民们的意识形态的表现,是人类在童年时代对自然、社会现象天真而幼稚的认识和解释。因为地理环境、民族心理的差异,各种文明的神话各不相同,体现出来的民族性格也大相径庭。希腊神话作为西方文化的两大源流之一,浸染了西方社会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神话也影响到日本、朝鲜等东亚文化,塑造了东方文化的独特气质。如果说希腊神话是海水汹涌下的磐石,那么中国神话就是水边草木的一抹清华。  相似文献   

16.
在“上编”对中华古代经典自然观形成过程与核心观点溯源式阐述的基础上,本文重在探讨清末民初社会剧变中经典自然观的转换与丢失问题。当时社会总体上的性质与结构之激变,构成了经典自然观渐被遮蔽的政治因素和经济基础。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先后兴办各式新学堂,引进西方自然科学课程,越来越大规模输入西方经济和文化思想,在教育上开风气,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戏曲的诗乐教化倾向的产生与发展的原因众多,其主要原因则是中国古代戏剧家的艺术价值观。对中国古代戏曲家艺术价值观的产生影响的重大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古代戏曲家的特殊的社会地位所形成的双重人格;二是中国古代戏曲家所接受的儒家传统文化观;三是中国古代戏曲观众(既包括下层民众也包括统治阶级上层贵族)对戏曲的矛盾需求。这三个方面的作用虽然复杂,却可以用一个原则将之统一。这个原则就是《毛诗序》中提出的"风化"和"风刺"。这二者的结合,形成中国古代戏曲矛盾、复杂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8.
鸟类在古诗词曲里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意象,用以表达诗人的喜乐哀愁。它们寓含丰富的文化,译者翻译时需放在文化语境里考虑。文章从文化角度探讨了鸟类文化意象诗歌的翻译方法,以向译语读者展现鸟类诗歌特殊的韵味,是古诗词跨文化翻译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19.
白话文运动的思想基础是进化论,白话文运动的提倡者认为西方民族语言取代拉丁语希腊语是语言进化的表现。胡先辅认为中国文言与白话的关系不同于希腊语拉丁语与西方民族语言的关系;中国教育的落后与使用文言文无关;“言”“文”不一,书面语长期保持稳定,因此使得中国文化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保持着连续性。在今日语境下,胡先辅的批评对于中国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唐宋间中国古代社会向后期过渡,国家文化的基本形态儒、释、道汇集于武夷山一带。朱熹活动于武夷山50多年。他以儒学为主干,融合释、道,重新树立起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儒家的正宗地位,集濂、洛、关新儒学(理学)之大成,对古代典籍进行新诠释,创立闽学,建立起完整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实现中国文化重心南移,在闽、浙、赣交界之武夷山一带形成国家的新的文化重心。他把中国文化内圣成德之教推至成熟形态,由内圣而外王事功,格物穷理,萌发近代意识,开辟出中国文化发展的未来方向。宋、元间,朱子学由南至北而全国,汪洋澎湃以至东亚,成为东方文化的主体意识,是“东亚文明的体现”。朱子学是近代文明的契机之一,是东方现代化模式的重要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