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湘南学院学报》2019,(3):70-73
王充在《论衡·艺增篇》中提出对文学夸饰的批判,表现出王充对于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的认识存在局限性。王充对于艺术真实和科学真实的不同态度,表现出在具体的历史语境影响下其整体思想的局限。王充主张重科学真实忽略文学真实的观点对文学创作中夸饰的运用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晓辉 《学子》2014,(3):117-117
以往的翻译主体性研究大多都集中在文学翻译的研究中,然而无论是文学作品的翻译还是非文学作品的翻译,都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脑力活动,都需要发挥译者的主体性,只不过是发挥的余地不同而已。在非文学翻译的实际操作中同样需要译者具有分析综合能力、应变对策能力和表达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文学作品中梦的真实性建构方式。首先,文学作品中的梦的真实性表现在叙述的真实上。这主要有:文学作品中的梦与现实情节(内容)的界限相互渗透;文学作品中的梦的引发因素存在于现实中;文学作品中的梦的叙述者用以假当真的态度和口吻进行叙述。其次,文学作品中的梦的真实性还表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梦的影响效果是确凿真实的。这主要有:梦的预兆在生活中得到应验;梦的证据在现实中是确凿的;梦者的情感体验是真实的。第三,文学作品中的梦的真实性还表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梦的细节的真实性上。真实的细节(即日常的细节)对梦的怪诞具有否定的作用。因此,文学作品中的梦又往往成为怪诞与真实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4.
桃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很早就进入了古代文学领域,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都对桃进行了记载和表现。在我国的古代文学创作中,文人追求"天人合一",在文学作品中寄托了个人的情感体验。桃作为一种比较具有表现力的植物,被广大文人墨客应用于文学作品中。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化经济时代的到来,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科技交流逐渐加强,物质文明的进步催生出人们新的精神文明的需要,文学作品是国家历史积淀的产物,是不同国家文化的代表性标志,彰显着着不同国家的文化底蕴,由于地域的不同,促使中西方的文学作品的形式与内涵也不尽不同。翻译作为不同国家之间文化联系的纽带,其作用非常重要。在英美文学的翻译过程中,有很多限制和阻碍的因素,本文针对英美国家的文学作品翻译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翻译理念的指导,提出了做好英美文学作品翻译工作的有效策略,进而实现对不同国家文学特色的探讨和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在文学作品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加以辅助的新途径及其有效性,认为CAI的多媒体辅助与对文学作品不同层次欣赏所需要的条件有契合之点,且对于不同层次的欣赏,CAI能发挥不同的辅助作用,在帮助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教学全过程中,CAI的合理运用对提高文学作品教学的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是否应该包含文学作品的教学,学界历来存在不同看法.文章对各种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归纳与辨析,通过对不同时期对外汉语教学中处理文学作品教学的经验与教训的回顾,以及对目前几种流行的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在使用文学作品时所存在的问题的分析认为,只要能有效应对汉语教材编写中的相关问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文学教学不仅有必要而且完全有可能.通过对相对成熟的英语教材的比较分析,对如何解决对外汉语教学中面临的相关问题提出了思路和见解.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的中国评论界,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研究异军突起,成为美国文学研究中的一朵奇葩。美国华裔女性文学是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学者美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中的一个主流声音,还是中美多元文化相互影响和结合的产物。美国亚裔文学的学术性研究始于1982年,直至今天,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已成功的走出边缘地位,迎来了美好的春天。三十年以来,国内学者应用了多元和多维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对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品进行了研究和解读,研究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由此以汤亭亭和谭恩美为例,对国内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学研究、叙事学研究和文体学研究作一个总体回顾,并提出建议和展望。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品的形式研究具有很大的空间,而且前景比较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文学作品在美国青少年学生中影响巨大,本文通过简述美国青少年文学作品的现状和影响,探寻如何发挥青少年文学作品在学生文学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荆薇 《海外英语》2012,(12):158-159
英美与中国文化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在文学作品翻译上也能够很明显的体现出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的诞生一定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基础,在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着重认识到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手段的不同,争取能够实现英美文学翻译的文化传递,由此确定在文学作品翻译中读者的地位以及作用。  相似文献   

11.
历代中西方文学作品都曾将众多的女性形象作为特殊的审美观照对象,文章对女性形象表现物质属性的美学意义,所反映出的社会善恶观念和女性形象具有的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双重含义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纵观女性形象可以看出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女性社会地位的演变和女性意识的觉醒,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对促进女权运动的发展具有一定影响。研究中西方文学女性形象对于认识中西方文化的相同性和差异性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忠实”和“信”一直被奉为翻译的标准,但由于人类语言本身就存在着模糊性,加之翻译者在翻译时的主观介入和采取的不同策略,导致文学作品翻译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模糊语言的误译现象。最终,“忠实”和“信”只能是一种乌托邦理想。本文本所要讨论的就是,文学作品翻译中模糊语言误译的表现及其产生原因,并且提出一些相应的翻译对策,希望对文学作品的译者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帮助,提高文学作品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13.
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广泛的一种语言,其语言构成有数千年的历史,并且具有复杂的结构体系。英语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英语语言使用者群体文化发展的过程。随着英语语言文化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优美的英语文学作品,其中描写女性的文学作品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占有相当一部分的比重。基于此,分析了英美女性文学形成与发展背景,着重以女性文学视角下英美文学为切入点,对其发展路径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针对语义双关在语言文学翻译中的妙用展开研究。以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语言、名人名言以及具有文化特色代表语言为语料,运用母语异化、民族文化归化以及成语和习惯用语直译的策略,探讨不同语种之间的文学作品翻译,以推动文化交流、语义多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翻译界对于翻译标准的具体内容始终无一定论,因而翻译的标准也就成了翻译理论研究的一个中心课题,但是对这一标准在具体翻译中的具体化研究却几乎无人涉猎。事实上,在翻译的实际中,不同性质、不同语体作品的翻译,它的标准并不总是具有相同的内容和要求。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着重从三个方面探讨文学作品的翻译技巧,以求进一步认识文学作品翻译标准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6.
文学作品是处身于文学活动(创作和接受)中的、一种精神的和物质的、心理的和物理的综合存在物,文学作品在文学活动中开启虚拟文学世界;文学文本是处于创作维度的文学作品与接受维度的文学作品之间、并联结两者的一种语言事实性的、物理中介物。本文结合英加登的现象学文论和在二十世纪形成的文本理论,解析了文学作品与文学文本的以上区分与关联。  相似文献   

17.
关晶月  李莉 《成才之路》2010,(12):87-87
在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作品中有几个典型的妇女形象,这些文学作品中的妇女形象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上流社会的贵族妇女,另一类是下层劳动妇女。她们处在不同的时代,隶属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抗争方式,但却有着同样的共同归宿。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6,(A0):27-28
现代社会上各种文学作品大量涌现,但是文学质量与可读性却不同。高中生已初步具备基本的文学素养与文学探讨研究能力,但在文学作品选择和如何有效阅读方面仍需要一定的指导和监督。高中语文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和人文素养。高中语文阅读大多以知名文学作品选段为主,其本身与文学密切相关,所以以文学背景为前提,研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方言,作为语言的一种变体,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文学方言可以展现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社会环境,生动地记录文学人物所在的时代语言,真实地反映文学作品所在时代的语言风貌。但到目前为止,对文学方言翻译的研究颇少。因此,笔者尝试从文学方言的语言功能角度出发,探讨文学作品中方言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作为非英语母语国家而言,在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对美学价值及艺术特征的追求十分重要,英语文学作品有其特有的美感传达与翻译技巧,译者在对英语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要注重对原文所具有的形式美感与意境美感的理解与传达,文章将对英语文学翻译中的美学价值、翻译特点及翻译技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