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回顾2011年来的网络风云,风头最健的莫过于郭美美事件,网络上微不足道的一朵"浪花",最终在网友的围观和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演变成一层层巨浪,甚至连大名鼎鼎的郎咸平教授也被"拉下了水"。2011年6月,新浪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网友  相似文献   

2.
晏伟 《新闻传播》2012,(6):246+248
"卢美美"事件发轫于网络,源于网友的无心搜索之举,由于刻板成见下的舆论趋同、匿名状态下的群体模仿以及"把关人"的缺位,引发了网络传播的链式反应,演变成为网络暴力。在网络时代的复杂背景下,要妥善处理此类网络危机事件,必须做好合理适当的危机公关。  相似文献   

3.
2009年2月8日,24岁的云南农民李荞明在晋宁县公安局看守所受伤,被民警送至当地医院救治,于2月12日凌晨医治无效死亡.事后,当地公安机关给出的解释是,李荞明在看守所的天井里和狱友玩一种叫"瞎子摸鱼"(又称"躲猫猫")的游戏时,不慎头部撞墙导致受伤并最终死亡.此事件在网络上披露之后,网友对此事件予以持续强烈关注,"躲猫猫"也很快成为网络流行语.  相似文献   

4.
赖黎捷 《新闻界》2007,(1):129-129,134
网络“通缉”是2006年网络流行的重要关键词之一。影响较大的网络“通缉”事件有虐猫视频事件、铜须门事件、流氓外教事件、牙疼妹妹事件等等。在虐猫视频事件中,某女郎残忍虐杀小猫的视频短片在网上迅速流传并引起网友极度愤怒。随后,网友在网上发出“追杀令”,并在短短十数天里将虐杀小猫的主角身份查出;而在牙疼妹妹事件中,两网友口诛笔伐,各揭身世之谜,引来众网友观阵助威,结果错牵无辜,将湖南一居民推上“网上审判席”,严重破坏了该居民的平静生活。  相似文献   

5.
2013年以来新闻乌龙事件频发,每年媒体都会评出"XX年十大反转新闻".当一个事件被曝出后网友似乎都在搜集信息,以待事件反转来"打脸"新闻曝光者.本文通过对"罗尔诈捐门"事件以及2017年(1月—8月)部分网络热点事件中反转新闻案例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来分析反转新闻的传播路径、成因及其负效应.  相似文献   

6.
<正>在一些引人注目的网络事件中,"网络恶推手"促生了网络事件的发生,又将网络事件推向了高潮,从而引起众多网民的注意,并在虚拟和现实的环境中对当事人产生影响。本文拟以被天涯网友评为2007年度十大网络事件第一名的"3377事件"为例,对"网络恶推手"的特征进行分析,以实证的研究方法来说明"网络恶推手"是"3377事件"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7.
自2001年起,<新闻记者>杂志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公开评选"十大假新闻"(以下简称"十假"),评选的结果公布在次年1月的杂志上.本文试图探索在网络日益崛起的同时,网络假新闻是不是也水涨船高,"十假"是否易主到网络门下.  相似文献   

8.
网络出现至今,给大众生活和媒体接触方式带来的改变有目共睹,随着数字技术的愈加成熟,网络媒体也有了巨大发展.类似"艳照门"的事件正是借助了网络传播的特性得以造成广泛的影响.本文从具有代表性的香港"艳照门"事件分析网络传播在传播公众事件上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下网络对社会生活影响日渐强大的现实,课题组首次提出"电视网络影响力"的全新概念.本文分析了网络影响力的概念、网络影响力研究的意义与内容,并发布了本课题组的调查结果:2007年度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十大电视事件、十大电视栏目(央视和省级卫视)和十大省级卫视频道.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2007年的中国电视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0.
2021年12月6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其中包括了“YYDS”“绝绝子”等网络流行语;12月8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21年十大流行语”,这两个流行度和讨论度非常高的词汇却没有入选,引发了网友热议。《咬文嚼字》主编表示:“《咬文嚼字》评选的是在全社会使用、流行的大众流行语,仅仅在部分网民中流行还未被全社会普遍使用的网络流行语,不在我们的关注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无反转,不新闻。对于目前网络上流量大、关注度高的热点事件,很多网友采取"淡然处之""让舆论再反转一会儿"的态度。此种对舆论热点事件反射式"期许",伴随众多反转新闻出现的"期许"正照进现实。但是,目前中国网络舆论场鱼龙混杂、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网民尚未具备专业的新闻辨别素养。因此,基于多个反转新闻案例,本文从多角度分析网络自媒体环境下的反转现象的基本理论、形成原因和危害,以期在真相弥足珍贵的时期有助于本质真实的呈现。  相似文献   

12.
《视听界》2009,(4):16-17
事件回放: 近日,有网友总结2009年上半年的网络十大事件,“躲猫猫”、“邓玉娇”、“跨省追捕”以及最近的逯军事件等,这些热点事件经网络舆论监督后,都有一个不错的结果,可以说是网络舆论监督地位越来越重要的体现。高达八或的网民非常看好网络监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小百合BBS反对"汉口路工程"的网络事件为例,采用参与式观察、文本分析、调查问卷等综合研究方法,研究网络论坛中网友的符号表达,发现网友在论坛类社区通过集体力量制造热点话题、进行社会参与的规律。本文认为网友通过多媒体灵活运作象征符号唤起了对社区共同利益的广泛认同;网友无意识或无意识地利用各种表述技巧,企图唤起更多人的集体认同感,并赋予群体以多层次的意义和合法性,以便共享命运和行动;在中国独特的社会环境下,网民的表述中常呈现出更多的"讨好国家"、"借用主流价值观"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了2010-2015年间互动百科每年评选出的"年度十大热词",并结合百度指数对其进行内容分析。通过对这六年内网络热词相关数据的梳理,考察了网络热词的社会传播与受众民意表达之间的关系和特征,并探讨了应如何看待网络热词中所体现的民意表达。  相似文献   

15.
董晓倩 《新闻世界》2010,(10):125-126
网络的及时性、交互性、开放性等特征,改变了传播格局,为公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空间。在这个崭新的空间里,网络暴力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从"史上最毒后妈"事件入手,分析从不知真相到获知真相这一过程中,网民受情绪左右下形成的网络舆论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在伪真相下,网友偏激情绪引发了网络暴力,但是随着事情真相被揭露,网民情绪逐渐理智,网络舆论最终回归正常轨道。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春,在西安市民的生活中发生了一件影响重大而且意义深远的事情,网名为“秦透社”的网友在古城热线、白鸽网站和华商网等三家网站发起了“西安发展十大教训”的评选。  相似文献   

17.
在刚过去的2007年年末,华南虎事件无疑是大众和媒体最大的热点话题。2007年岁末,网易把华南虎事件定位07年的十大新闻事件,南方周末将网络上一直持质疑态度的"打虎网民"列入"年度十大人物"的候选名单……  相似文献   

18.
臧燕 《新闻知识》2008,(3):56-57
去年10月12日起引发的"华南虎事件",从官方发布信息,到网友提出质疑,随后是各路媒体跟进,追问事情的真相,走过了备受争议的"三部曲"。时至今日,"虎照事件"已不仅仅是一个真虎假虎的问题了,拨开事件的表象,网络背景下媒体的责任以及  相似文献   

19.
10月5日,一则由天涯网友"蓉荣"发布的帖子-<感谢这样一个极品的朋友给我带来了这样一个悲情的国庆.深度八做留念>--在短短的几天内迅速蹿红网络,引来千万网友的围观和口水战.而随着各大网站纷纷转载以及传统媒体的加入,一则由普通网民发布的信息迅速演化成一起网络事件,演变为社会的集体"狂欢".  相似文献   

20.
叶芷君 《视听》2016,(11):114-115
围观在网络世界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但其负面作用在微博上同样表现得非常明显,网友围观在大多数事件中会演变为群体狂欢、网络暴力。而本文将通过分析微博围观陷阱的表现,探讨规避微博围观陷阱的对策,以期网民在参与公共事件时,能从破坏式参与逐渐转到公民式参与,最终真正做到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