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迟春洁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5):183-184,182
以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评估实践为基础,分析目前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后评价存在的问题,针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特殊性,提出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后评价的标准和跟踪管理工作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客观、科学的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对提升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现实价值。文章构建了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AHP法和熵权法组合赋权确定了指标权重,建立了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并选取财经类高校的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优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面临新的挑战,需要完善科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制.在学术评价过程中,一要在评价体系中确定合理、有效的指标评价,注重评价体系机制创新.二要建立符合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特点的综合性评价体系:包括科研成果由量到质的转变、人文社科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建立代表作评价制度等一系列有利于建设良性发展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机制.  相似文献   

4.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的困境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淳  黄宏  杨国秀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10):198-199,206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体系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与自然科学相比,具有社会价值间接性、社会效益的滞后性、研究成果的相对性等特点。目前,国家还没有制定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励体系,各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奖时都是各行其是,因此,建立完善的成果评价机制,改进现有的评价方法,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构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AHP法和熵权法组合赋权确定了指标权重,建立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并选取财经类高校的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优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是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文章通过建立和完善基于CSSCI的同行专家评议制、公正内行的评价专家队伍和公开公正的评价监督机制,以追求学术评价程序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加强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建设,对于繁荣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商业模式设计对组织适应性的影响及权变作用机理研究:CAs视角的分析”(71102031),“组织复杂性管理的环境匹配理论及实证研究”(7087204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CAS.理论的组织复杂性管理权变模型研究:不同环境特征和战略导向下的实证分析”(10YJC630174),“员工心理感知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基于关系、面子的调节作用”(10YJC630274);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不同商业模式对企业适应环境的权变影响:基于江苏民营企业的实证分析”(2011SJD630001);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物流企业员工抱怨心理驱动因素研究”(SK08025)  相似文献   

8.
试论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是科研管理的主要内容,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是否客观、公正,直接影响到科研管理的效益.  相似文献   

9.
基于因子法的高校人文社科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已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对高校人文社科综合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调查,对调查结果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分别得到了来自在校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对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竞争力影响因素重要性大小的选择结果,之后对三类群体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和高校提高自身人文社会科学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人文社会科学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其作出科学、公正、合理和准确的评价意义重大。国内对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评价理论、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指标、评价实践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姜春林  刘则渊 《情报科学》2006,24(9):1343-1347
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17种重要期刊为样本,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为主要统计分析工具,从历时态角度对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引文峰值、被引半衰期作了计量分析。提出,科研评价中利用引文方法时,应根据学科被引的时间特点选择不同的时段。对于文史哲等学科成果的引文评价时间可选择成果发表后的5—8年后进行,而经济学等应用性较强学科在3-5年后为宜。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由于人文社会科学没有自身的学术成果评价体系,自然科学的评价方法尤其是量化管理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人文社会科学中。量化管理的确是科学管理的一种方法,但它在被运用到人文社会科学时,呈现出简单化、单一化的趋向,学术管理者对它所能起的作用往往有过高的期望值。这既不完全符合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运行规律和目的,也不完全符合人文社会科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以质量与创新为导向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的内涵以及学术质量与学术创新的辩证关系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之上给出一些关于建设以质量与创新为导向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学术图书是人文社会科学重要的学术产出形式,结合现有研究基础,从多维角度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学术图书影响力评价的有益探索。[方法/过程]文章从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两个维度,选取图书被引、图书馆藏、学者影响力、书评、微信微博数据、网上书城评论等指标,构建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以上的图书进行实证分析,利用CNKI、读秀、WorldCat、微信、当当网、豆瓣等平台获取传统计量指标和Altmetrics指标数据,运用CRITIC赋权法、TOPSIS综合评价法对269本图书进行影响力评价实证研究。[结果/结论]提出的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推广性。未来应该加大图书在不同渠道的宣传力度,加速相关数据平台建设,探索更加全面有效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5.
基于SVM的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后评价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根据支持向量机理论和后评价的特点,将支持向量机方法引入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后评价中,构建评价模型并求解.实例表明,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且能更好地满足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后评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耿海英 《情报科学》2018,36(12):101-105
【目的/意义】新创学术期刊的评价一直都缺席于各家期刊评价体系,但新创学术期刊作为我国学术期刊的 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评价不仅可以丰富完善现有的期刊评价体系,还可促进新刊的健康发展。【方法/过程】本 文以人文社会科学新创学术期刊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人文社会科学新刊特点,并与其他期刊评价进行比较,指出了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新创学术期刊评价的目的应该是综合质量评价。而且从新刊的实际情况出发,评价指标体系宜 粗不宜细。【结果/结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新创期刊评价指标里可设置意识形态属性指标、学术质量指标和编辑出 版规范类指标,以评价期刊的政治方向、学术水准和编辑出版质量。此外,可考虑设置新媒体类指标以引导期刊适 应新媒体环境。评价过程中以专家定性评价结果为主,其他量化指标为辅。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奖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指示器",具有重要的社会评价功能,第一至五届评奖结果见证了30年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历届高校人文社科奖统计表明:传统优势学科逐渐式微,新的主干学科格局正趋于形成;获奖成果高度聚集在研究型大学,地方高校异军突起,差异化特色发展渐成取向;引领学者自觉打造学术精品,亟待完善人文社会科学奖励机制;多学科综合研究尚有较大发展空间,跨学科研究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知网(CNKI)的检索结果,利用经济学中常用的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概念,对我国信息生态研究的基金资助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家层面基金项目比省市层面基金项目资助力度大;社会科学领域基金项目比自然科学领域基金项目资助力度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明确现阶段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国际化所处的宏观环境,为推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国际化提供相关参考与政策建议。【方法】 运用战略外部环境分析工具——PEST分析法,以一种全新思路,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4个角度总结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国际化的若干影响因素。【结果】 综合考虑各种外部环境因素后可以发现,充分依托“一带一路”等国家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创办英文期刊并坚守学术自信、借力数字化出版模式等手段是推进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国际化的有效途径。【结论】 全面了解当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宏观环境,因时制宜、有的放矢地实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国际化策略有助于加快其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改变观念创新机制推动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萍 《中国科技信息》2006,(16):258-260
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发展迅速,但由于体制、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制约了高校中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从学科建设、评价机制、经费管理等方提出了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