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杜静 《物理教学》2012,(12):30-32
[课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课时]1课时。[课标相关内容]了解凸透镜的应用。[教材与学情分析]"生活中的透镜"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的第二节内容。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折射和透镜的基本知识,对于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已有认识,下节课将要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本节课主要是从学生了解的几种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入手,对其成像特点在头脑中获得初步、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进而提出与凸透  相似文献   

2.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第三章第一节《透镜》的内容。透镜是照相机、投影机等光学仪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学生实验自主探究,结合信息技术的动态演示,让学生对透镜的认识得到提升,为今后学习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是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八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五节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扩展.让学生知道两个凸透镜的组合所产生的神奇效果,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热情.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知识,对学生加深理解凸透镜成像原理,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堂初中物理课,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学习《光的折射》。由于之前刚学完《光的反射》这一章节,课上,我首先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并对要学习的光的反射的内容进行了引导:"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光的反射定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有许多,比如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同学们想知道光的哪些知识?"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一抛出,学生们纷纷提出了自己想法,有的说想知道折射角的大小是否等于入射角大小?有的说想知道折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等。  相似文献   

5.
教分材析本节为新人教第三单元第一节,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等知识,这些知识既是有关透镜的基本知识,也是后面学习凸透镜成像的准备。教材对主光轴、光心讲得很简单,仅使学生认识就行了。  相似文献   

6.
<正>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光学部分的重点和难点,是光的折射现象的进一步延伸和细化。通过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将折射"现象"顺利过渡到实际"应用",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研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培养科学研究方法,得出清晰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新课程标准突出了探究性学习过程,使科学知识内容由简单的获取向理解科学过程转变。根据新课程理念,一些教师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统编教材第五册第十一课《凸透镜》时,为了说明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如果能用凸透镜在课堂上点燃火柴给学生看,定能提高本节课的趣味性、直观性,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对这个实验是这样设计的。a.在一台报废的幻灯机(TYQ-2型投影器)上取下一块...  相似文献   

8.
本节的重点是知道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特点及它们的焦点、焦距,难点是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特点来完成光路图.中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是以填空题、选择题或作图题等方式出现.一、判断透镜的类型透镜分为两种:凸透镜和凹透镜,如图1所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  相似文献   

9.
一、背景人教版新教材《必修2》第七章第一节为《追寻守恒量》,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国家级示范高中"的高一年级学生.考虑到教学内容及授课对象的特征,笔者设计并实施了本节课的教学,展示如下.二、教学过程1.引入师:从这节课起,我们开始学习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这节课的任务是完成本章第一节内容的  相似文献   

10.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属苏科版8年级上册第4章“光的折射透镜”中第3节内容,该节内容共设“意外的发现”、“提出问题”、“设计实验与收集证据”、“小结与交流”和“www(课外实践与练习)”5个板块.笔者和身边的同事按照该节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时,大家都觉得课比较难上.细细剖析,笔者发现该节内容编写有一些不合理之处,特提出和编者商榷,同时也想就该节部分内容如何改进和同仁们一起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11.
《凸透镜》是一节典型的实验课。在教学过程中教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创造条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行探究的时间,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下是《凸透镜》一课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2.
【背景引言】 一个晴朗的下午(2007年10月15日),第二节是科学课,学习《研究透镜》(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一课,本课的预期学习目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光线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的方向会在交界处发生弯折,发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不同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研究科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凸透镜》一课是观察实验课。教学目的是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获得凸透镜的有关知识。我在教学《凸透镜》一课时,布置学生自带凸透镜、平面镜若干片,蜡烛、火柴、纸屏等。上课时,先让学生取出透镜,看一  相似文献   

14.
一、学习任务分析(一)三维目标分析。凸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光学器件,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因此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应当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通过参与科学探究,培养初步的提出问题、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5.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路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我们不但可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而且制成了一种重要的光学元件——透镜,人们把其中那些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称为凸透镜.由于光线通过凸透镜时,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更加"聚拢",即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因此产生了许多奇特的光学  相似文献   

16.
《凸透镜》(人教版自然第5册第11课)一课的教学要求是指导儿童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具有聚光线、放大物体、使物体成像的作用,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寻找规律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往住感到本课的实验内容多,教学时间不够用。难点是学生不易做好凸透镜在阳光下点燃火柴的实验和成像实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教学要求,教学中可以这样做。  相似文献   

17.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人教版初中八年下第五单元二十五课的内容。本单元是文言文和古诗词单元,着重培养学生在大致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古人写景、叙事、议论的特色、同时积累文言词语,增强语感。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之中,有一定的古诗词学习基础,将为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初中诗词整体的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更为今后学习苏轼的文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普宗 《西藏教育》2008,(5):22-22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节课是低年级学生进入乘法运算的入门课。本节课的内容对乘法这一章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发现,藏文班的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困难很多。  相似文献   

19.
各位专家领导,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正弦定理》.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如下分析.一、本节内容在全书中的位置《正弦定理》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第5册(必修)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20.
第一节透镜凸透镜成像 [课标要求] 1.认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2.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