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达是现代情报侦察监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国防军事和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雷达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代表性课程,如何提升该课程的授课效果一直是教学中值得探讨的热点。在分析当前本科生“雷达原理”课程教学特点的基础上,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结合对一线教学实际的思考,从三个方面提出可行的教学建议,显著改善了“雷达原理”课程的教学成效,也为“互联网+”环境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雷达原理课程常规教学环节中践行“三全育人”教育工作,将思政元素统一进教学整体架构,旨在科技育人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于国防科技建设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为国家培养一批新型雷达人才。在新工科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中,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融合思政元素,挖掘学科根源的哲学思考,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纳入德育内容,为“雷达原理”课程提供思政新思路。通过研究与实践,验证了雷达原理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设计模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以信号处理为核心的现代雷达技术发展现状,需要增强本科生对雷达基本理论的运用能力,其关键是建立实验室,在"雷达原理与系统"、"雷达信号处理"等原理类课程中开设相关实验。显然,为不同课程逐个建立实验室是不现实的。本文提出了雷达原理类课程教学共用实验室的建设方案,可以同时满足"雷达原理与系统"、"雷达信号处理"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需求,提高了实验室建设效率,也为相关课程共用实验室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的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仍然延续了传统教学方式中以理论传授为主的教学形式,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工程领域创新人才的发展。华中科技大学"种子班"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实践,重新设计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包括课程设计)的课时比例,实验教学中突出课程设计,以完整通信系统为设计目标,辅导学生自主设计、实现和测试通信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学习体验,并相应地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目前这门课程的实践改革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学生反映较好。作为工程教育中专业理论教学改革的一次探索",种子班"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模式具有很好的推广和挖掘价值。  相似文献   

5.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本文从当前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对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探讨先进的教学手段、设计符合需要的实验教学环节、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两性一度”作为教学改革过程中“金课”的建设标准,注重创新思维的水平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实现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目的,提出面向“两性一度”的教学目标,分析了电子产品热设计热分析实验课程本研两个阶段的教学特点及存在问题,围绕实验教学目标,将线上教学和传统实验教学结合,探索了SPOC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过程,涵盖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实践、考核模式。通过一学期教学实践证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兴趣等多方面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7.
从我校培养机械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出发,针对授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教学认知规律,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验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提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多种途径和实施方法。经过教学实践,学生能够很快投入到教学情境当中,主动探究工程实际的意识增强,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导航原理”课程具有鲜明的航天特色和国防背景。针对“导航原理”实验教学的特点,教师构建了实验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同时,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融合为目标,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切体会导航原理知识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意义,以此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投身航天事业的热情,实现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9.
工程教育认证制度是国际通行的质量保证办法,是工程师制度改革的基础,是未来工程师能力水平的保证。IEET推动的工程教育认证是一项非政府的审查机制,主旨为“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outcome-based),确保专业的教育品质”。那么结合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微课的理念,本文主要探索土力学实验教学新模式,设计出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土力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期待能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土力学实验课程任课教师准备实验教学内容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同行开展相关实验及学生设计创新实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电工电子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数不胜数。本实验教学设计就是要在生活应用中提炼出知识点,教学案例实践中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水平。以第四届全国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获奖案例“简易晶体管特性曲线测试仪的设计”为例,探索电子实验课程创新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1.
环境生态学课程不仅要教授学生生态学基础理论,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利用生态学原理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由此必须重视和强化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本文以"污泥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评价"为例,设计了一个环境生态学研究性创新实验,详细阐述了该创新实验的项目背景和教学目标、实验构思及技术路线,实验材料和方法、样品测试和数据分析,以及科研报告撰写等内容,以期为环境生态学课程研究性创新实验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单片机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建设与改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以提高学生的单片机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对单片机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建设与改革的基本情况,实践表明:加强对"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三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和创新,可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工程素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宗旨的实验教学改革,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和实验教学体系。依据本校化工原理实验课程的特点,将全新工程教育理念引入教学环节,构建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实践教学体系,并提出构建多层次、多方位实验教学平台,在此基础上以"CDIO"工程理念为中心合理规划实验课内容,激发创新思维,从而加强实践课与理论课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针对雷达原理实验课程的特点和学员能力培养的需要,总结了构建雷达原理实验教学新体系,改革雷达原理实验教学方法,加强雷达原理实验室建设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针对"随机信号分析"课程实践教学需求,研究了综合实验教学设计。基于实测雷达海杂波回波数据,设计了基本统计特性分析、概率分布拟合分析和正交信号特性分析等3个实验模块,既可加深学生对随机信号分析基本概念的理解,也可增强学生对实际工程应用中信号随机性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利用本课程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是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综合设计与分析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基本要求,培养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实践教学课程。在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变被动实验教学模式为主动实验教学模式,建设能满足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教学要求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及考核体系,并通过开展各种创新设计竞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7.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测试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给高校测试技术类课程的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立足于石油院校特点、测试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建设,目标是扩宽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机械、自动化等专业的测试技术课程实验环节教学进行改革,通过分层次教学,更新和整合实验教学的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充分开放教学实验室,将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和实验场地开放,构建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为多元化的机电相关行业输送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8.
基础化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与技能、科学思维与方法、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入CDIO理念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构建融合教学理念、实践主体、实践过程、实践层次、评价机制的“五位一体”CDIO实践教学模型,建立和完善CDIO教学理念下基础化学实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进而实现CDIO教学理念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CDIO工程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9.
在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的。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本课通过优化实验教学环节,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下面结合"摩擦力"的教学设计作些分析探导。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环境照明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实验内容与工程实际联系不紧密、对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结合工程教育理念优化设计了实验教学内容。以实际照明工程项目为基础,设计利于强化学生解决工程问题能力训练的教学案例,组建实验教学案例库,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与能力水平,探索应用型专业建设的实验教学设计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