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对贵州苗族芦笙舞进行研究。发现贵州芦笙舞作为苗族民俗体育项目,在各地表现形式各有千秋,但均蕴涵着苗族人民的智慧和信仰;极富地方民族色彩的苗族芦笙舞,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身心健康、文化传承、民族团结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云南苗族芦笙舞是云南省公布较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芦笙舞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云南苗族芦笙舞多数在苗族传统的节日庆典与祭祀活动中进行,空闲时间跳芦笙舞的情况较少,外出比赛与旅游表演中跳芦笙舞的情况更少,固发展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苗族芦笙舞申遗保护对象较集中;2)政府职能部门政策及监管力度不够;3)苗族芦笙手及芦笙舞传承人在逐步减少;4)苗族芦笙舞传承方式以民间传承为主;5)苗族同胞对芦笙舞的健身效果认知有限;6)苗族芦笙舞套曲记载不全等.  相似文献   

3.
黔东南苗族"芦笙舞"做为体育课程资源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与"芦笙舞"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在过去的历史进程中,黔东南苗族"芦笙舞"所蕴藏的文化功能对维护本民族团结和和统一,保护与传承本民族文化,增进苗族先民身心健康,促进不同民族之间友好交流等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黔东南苗族"芦笙舞"以它斩新的面貌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对丰富民族民间体育资源,实现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和民族文化三者共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速黔东南原生态旅游事业发展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等方法总结归纳出“芦笙舞”在高校公共体育课堂中运用的重要价值,结合当前贵州省高校实际,提出贵州省高校开展“芦笙舞”运动的一些建议,运用民族舞蹈的步伐结合现代体育器械进行体育课堂教学,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以便使“芦笙舞”能在贵州省高校体育课堂中得到良好开展,推动舜口继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丰富高校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学生体质。  相似文献   

5.
拉祜族舞蹈主要有芦笙舞、跳歌、摆舞 3大舞种 ,这些舞蹈植根于该民族的社会生活、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之中 ,在其长期的演变、发展中形成了深沉、坚毅而又洒脱、欢快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拉祜族舞蹈在其本民族实现“人神合一” ,追求理想生活 ,增强民族凝聚力 ,娱乐和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6.
贵州丹寨民间音乐种类繁多,尤其是排牙芒筒芦笙,非常精彩。本文从人文背景、族源传说、音乐特点等方面对排牙芒筒芦笙进行了考察,以唤起人们对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开发意识。  相似文献   

7.
三、秦安羊皮鼓舞的道具形制释义中国舞蹈自古就重视道具,与西方舞蹈相比较,我国的民间舞蹈大都使用道具。“舞”时并非“人体动作的艺术,而是“挥舞某种道具的艺术”。这些道具或用作祈求和感恩等祭祀的礼器,或借助于舞具丰富和强化舞蹈独特的表现力和造型能力,以达到渲染舞蹈气氛的目的、或者把舞具看成是舞者四肢动作的延长和思想意识的无限延伸,本身具有着一定的文化意义。“在古代,舞人手中所持道具大抵都有神圣的象征意义,即或是祭奠的礼器,或是某种宇宙相数的象征”。[1]在秦安的民间祭礼舞蹈中,使用了以羊皮鼓为主、板斧、三尖两韧…  相似文献   

8.
反排木鼓舞作为文化的一种展示方式,随着时代的不同发生着文化的变迁和意义的生产,由一种族群源流与迁徙,祖先历史与记忆的隐喻和象征,逐渐转向反排文化,这种文化的展示与表征,一是通过苗族形象,二是展示和表征贵州少数民族和苗族的文化符号,从而实现文化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9.
苗族水鼓舞是一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荣获多项殊誉,但其濒危步伐仍然在加速.因此,采用生产性保护方式是苗族水鼓舞保护的重要选择.生产性保护,就是通过“生产”而将苗族水鼓舞以“产品”形式供给人们,使越来越多的人欣赏、参与“苗族水鼓舞”活动.  相似文献   

10.
一、丰富多样的六盘水民间歌谣 六盘水是一个民间文艺的宝库,拥有丰富多彩的歌谣、音乐、舞蹈、传说、戏剧、美术等民间文艺。仅仅是水城县,自解放以来,就在民间文艺的沃土上,挖掘整理出一批民间文艺优秀作品,发现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民间文艺人才,其中有苗族舞蹈家张文友及其表演的芦笙舞《花场一角》,曾代表国家参加一九五六年在苏联莫斯科举办的世界青年联欢节;仡佬族民间歌手杨秀英和她演唱的《盘歌》、《撒麻耕》等民歌,曾于一九六四年十月被选进京参加全国首届少数民族观摩演出;一九八七年.罗秀珍等农民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对湘西苗族鼓舞传承人口述史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湘西苗族鼓舞传承人年龄偏大,传承人断层现象明显;缺乏对湘西苗族鼓舞传承人口述史的专题研究。而进行湘西苗族鼓舞传承人口述史研究可提升传承人话语权、丰富苗族鼓舞史料、挖掘传承人身体记忆、留存即将逝去的"声音"。提出应从尊重传承人意愿与隐私、重视访谈资料的文字转录工作、加强苗族鼓舞传承人口述史的数字化保护、培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史专业人才等方面推进苗族鼓舞传承人口述史研究。  相似文献   

12.
舞曲的升华     
体裁是历史的产物与见证。舞曲从为舞蹈伴奏初始,到脱胎于舞蹈而独立成形,跨过了漫长而多变的历史过程。许多大师为之注入了神来之笔,使其既保留了原乐曲的精华,又升华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艺术境界。经过历代大师的加工,舞曲成为器乐体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尽管这些舞曲带有通俗性、大众化的特点,但是它让人们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沐浴和文化的震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音、体、美、舞蹈专业教育对青春期女大学生体成分及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和生物电阻抗法对232名岭南师范学院音、体、美、舞蹈及普通专业大一女生体成分和骨密度进行测试.结果:①体育生和舞蹈生腰臀比、体脂百分比低于音乐生、美术生与普通生,而体重、肌肉量却高于音乐生、美术生与普通生;音乐生与美术生的体重高于普通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体育生和舞蹈生前臂骨和跟骨的骨密度值均高于音乐生、美术生与普通生;美术生跟骨骨密度高于音乐生与普通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育生前臂骨跟骨骨密度与普通生比分别高出,13.63%,22.31%.结论:音、体、美、舞蹈专业教育对青春期女大学生体成分和骨密度的影响各有不同:经常参与体育与舞蹈锻炼,能增加去脂体重,有效提高骨密度;音乐与美术专业教育对女生形体美的塑造有一定作用,但却不能有效提高去脂体重和骨密度、减少体脂量及体脂在腰部的堆积.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多媒体CAI技术运用已慢慢渗入高校体育各个科目的教学实践中,但在街舞教学中的运用还没有涉及。传统的街舞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已经逐渐被淘汰,街舞课教师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教学时在做技术动作时很难做到准确示范。多媒体CAI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正好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结合普通高校街舞教学的实际,探索CAI课件的制作规律和方法,通过教学实践挖掘出街舞教学中使用CAI课件的优越性,为进一步在普通高校街舞教学中推广CAI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教育学、美学、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多重角度,对培养高校舞蹈啦啦操运动队艺术表现力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增强舞蹈啦啦操运动队训练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通过对300名舞蹈啦啦操运动员问卷调查,发现了影响舞蹈啦啦操运动员艺术表现力发挥的内外因素。同时以18名专业教练员反馈信息,总结了培养舞蹈啦啦操运动队艺术表现力的侧重点及训练方法。建议高校在培养舞蹈啦啦操运动队艺术表现力的过程中,在专项技术训练、体能训练基础之上,尽量扩大舞蹈基础、乐感、表情、录像观察、心理训练等内容。以培养运动员艺术素养为先导,以提高创编的艺术性为突破,扩大多媒体和视频资料的应用率,注意教练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16.
潮汕英歌舞是一种独特的民间传统舞蹈,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扬正抑邪、吉祥平安的象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潮汕英歌舞的文化底蕴以及潮汕英歌舞的产生与发展的描述,诠释了潮汕英歌舞的历史文化和健身价值,从而对推动潮汕地区的经济、政治与文化建设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排舞运动兴起的四大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排舞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发展沿革与现实基础进行深入剖析,提出排舞运动在世界兴起的四方面原因:在继承、发展、传播、流行间找到了融合点;在音乐、舞蹈、文化、体育间找到了联结点;在规范、严肃、自由、多元间找到了提升点;在娱乐、健身、表演、竞技间找到了平衡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