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对潮汕地区英歌舞进行探讨,分析其体育文化特征,阐明了英歌舞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又充满活力的民俗体育项目,对现代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为传承其文化作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英歌舞仅流传于潮汕地区,它集潮汕民间体育运动、舞蹈音乐、艺术、表演于一体,既能自娱自乐,又具有充满地方特色的形态美、情态美和意态美,是值得传承和保护的传统休闲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3.
依附于游神仪式的民俗体育活动英歌舞脱胎于神明鬼怪与英雄好汉的母体形态。从多元祭祀文化圈的生态环境考察英歌舞仪式展演过程中隐喻的意义映照,折射出村落秩序的神性嵌入。认为,英歌舞身体展演的性别界限与神明禁锢是世俗与神性的对话,英歌舞仪式因现代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羁绊,但整体上神明的秩序象征仍然支配着仪式的发生形态。从历史时序推演来看,英歌舞的展演诉求流变于武力抗争与祭孔礼制、大兵训练和游神依附、世俗化三个阶段。在前两个阶段,英歌舞神性依附现象明显,神性支配着英歌舞的外在形态展演。在世俗化阶段,英歌舞在农村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被工具性生产,须依托想象的空间再造仪式的神性秩序与族群认同。  相似文献   

4.
从体育人类学的视角对江永女书文字符号与鸟图腾崇拜艺术,江永女书文字中的歌舞文化及歌舞鸟图腾文化展开了多元的考证与思辨,旨在通过女书文字的历史考证形成对江永女子体育文化的整理。研究认为:女书字符中的"鸟型"造字现象与古越人的鸟图腾崇拜具有精神上的继承与贯通,是古越文化的孑遗和演变;女书文字符号显示了鸟、人、神三位一体的微标性鸟图腾图像;女书具有典型地域性、群体性、标志性的文化基调,诠释了江永妇女生活的群体意识、社会地位和性别意识,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我国妇女的文化自觉和精神慰藉;以体育游戏为题材是江永女书歌舞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女书"歌舞"造字艺术起源于对鸟图腾的崇拜;女书文字在自我建构与被建构博弈冲突过程中实现双向的流动、传承与文化变异,只有克服现代文化的话语霸权和知识暴政,探索历史和现实语境下女书歌舞艺术自身传承的发展规律,充分尊重女书传承人的主体地位和人性关怀,才能形成对江永女书歌舞艺术展开原生态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5.
潮汕休闲体育文化的地域性特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汕休闲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潮汕地区历史、宗教等文化因素的影响,而且与潮汕独特的地域环境有关。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方法对潮汕地区休闲体育文化的地域特色进行研究,在分析潮汕地区休闲体育文化产生的农耕地理条件、水文化在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基础上,总结了潮汕地区休闲体育文化的农耕文化、水文化和季节文化等的3个地域性特色。  相似文献   

6.
潮汕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在粤东地区拥有广泛而深远的文化影响力。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辅助与补充,其丰富多彩的课程形式能较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大样本问卷调查显示,粤东高校大学生整体上对优秀潮汕文化融入高校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是喜闻乐见的。但其融入的形式、范围、路径、效果等仍存在诸多现实困境,如大学生认可度高但活动参与度较低、学校对传统文化与第二课堂融合重视不足、粤东地区高校相关地域性教学合作平台缺位等。因此,持续探索优秀潮汕文化融入粤东地区高校第二课堂的合理机制,通过培育良好的传统文化传播氛围、增加潮汕文化进第二课堂相关活动、搭建系统“潮汕文化+第二课堂”合作育人平台等有效措施,对粤东地区高校开展特色育人项目、提高粤东地区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扩大潮汕文化影响力、协同促进潮汕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等都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潮汕善堂文化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是高校开展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文化资源。以潮汕文化精神铸魂育人,具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意义与弘扬区域文化的深远意义。以潮汕善堂文化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为例,探讨以潮汕文化精神融入高校育人工作的途径,以培育大学生崇高的价值观,有助于实现区域文化传承与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张涛  曹丹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1):1488-1489
土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通过对土家族"舍巴日"--摆手舞历史本源的考辨,探讨了土家族多姿多彩的摆手舞活动,并由摆手舞引发的民族体育文化事项进行了反思,认为由于社会的发展,土家摆手舞摆脱了其本身的一些宗教色彩,逐渐形成为一种独立的歌舞身体活动形式.虽然经过历史长期的演变,但这种体现本民族气质的歌舞身体活动,仍具有众多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从潮汕文化视角研究潮汕民众的体育价值取向与民众参与休闲体育的现状和特点,为开展休闲体育及非遗民俗体育活动的传承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潮汕民众体育价值取向倾向于个人品质和素质的塑造,注重族群间的交流和沟通;倾向于稳定、知足常乐,调节生活娱乐身心的价值功能;潮汕民众年龄越大,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有减少的态势;青少年人群在小长假进行体育休闲比例很小;随着年龄越大,潮汕民众越倾向于参加家族性团体的休闲活动.  相似文献   

10.
潮汕民俗舞龙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潮汕地区的民俗舞龙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浓厚的地域性,具有农业文化弊端的性别歧视、海洋文化的迷信风俗,具有严格保守的民俗规约性等;潮汕民俗舞龙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乔林烟花火龙、南溪村滚地金龙、普宁横溪龙及龙湖舞龙;潮汕民众参与民俗舞龙具有极高的热情,然而资金、后备人才的匮乏及区域发展极不平衡限制了民众参与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红水河流域壮族蚂拐舞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色,是壮族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从体育文化的角度看,蚂拐舞不仅具有良好的健身、娱乐和艺术审美价值,而且还具有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经济水平、推动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等多种社会功能。在揭示蚂拐舞体育文化社会功能的同时,对蚂拐舞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巴山舞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及其所产生的文化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巴山舞与土家民族文化认同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巴山舞所承载的土家民族民俗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它的文化凝聚作用。  相似文献   

13.
跳花作为苗族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源远流长。文章以六盘水市苗族跳花节节日源流为线索,在深入解析跳花节节日形态和仪式形态的基础上,认为跳花节节日内涵在于体现民族文化认同、传承民族审美趣味和表达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法、田野调查法,充分挖掘荷塘纱龙的历史渊源、特征及自然传承谱系。立足于广东及江门的社会经济与五邑侨乡文化的大背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角度,提出了荷塘纱龙竞技化、创新表演形式和改革传承方式等开发策略。指出应该重视荷塘纱龙文化功能、经济功能、品牌效应、维系功能和媒体效应的利用。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高等院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北京市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中体育舞蹈课程开设的目标、课程的教学时数、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表明:⑴体育舞蹈课程以其独特的特点,对广大青年学生产生了不可抗拒的诱惑力;⑵学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的学时少,很难满足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舞蹈基本知识和技术的要求;⑶目前普通高校中从事体育舞蹈课程教学的教师有87.5%不是专门从事体育舞蹈专业的,大部分是从事体操、特别是艺术体操教学工作的;⑷目前尚没有统一标准的教材,高校目前的体育舞蹈教学大纲都是各校教师根据相关资料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自己制定;⑸体育舞蹈课程完全符合北京市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适合青年心理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综合叙述法等,分析潮汕地区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特征基础,对潮汕地区的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现实作用进行研究,分析其功能作用和体育文化底蕴,以加强对潮汕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推广和传播。  相似文献   

17.
排舞运动兴起的四大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排舞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发展沿革与现实基础进行深入剖析,提出排舞运动在世界兴起的四方面原因:在继承、发展、传播、流行间找到了融合点;在音乐、舞蹈、文化、体育间找到了联结点;在规范、严肃、自由、多元间找到了提升点;在娱乐、健身、表演、竞技间找到了平衡点。  相似文献   

18.
运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方法,采用徐霞修订的《身体自尊量表》对成都市参与拉丁舞业余训练的中年女性采用徐霞修订的《身体自尊量表》进行实证调查研究,了解拉丁舞练习对中年女性身体自尊的影响,以期为拉丁舞能否成为中年女性适合的大众健身项目提供详实资料,并为相关体育工作者训练与推广拉丁舞运动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