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玉江 《云南教育》2001,(17):41-4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 (试用修订本 )第 72页“图形的认识 (一 )”。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够辨认这些形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辨认和区别。   教具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及模型。   2.装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若干个的口袋一只。   3.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各一个。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实物,橡皮泥 (或…  相似文献   

2.
正"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6页—第17页的教学内容,这一内容是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认识的延伸,同时也为后续教学表面积知识作了铺垫。其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展开图,并能判断哪些图形沿虚线能够折叠成正方体或长方体;经历展开与折叠的活动过程,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与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长方体、正方体”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更清楚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进一步理清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  相似文献   

4.
赵琨 《山东教育》2004,(28):46-46
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是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教材是按三个层次进行编排的,即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和知识的应用。它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从小爱数学的兴趣。教学时可按这三个层次安排。(1)知识的引入。课前可要求每组学生都准备一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模型的学具。教学时,尽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和摆弄这些实物学具,并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相互说一说这些学具分别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再要求学生试着分分类。一般会出现三种分类方法:一种是分为四类;一种是分为三类,即长方体和正方体作为…  相似文献   

5.
彭莹 《江西教育》2000,(9):43-44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教学目的:能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12个 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肥皂、魔方等 )。  教学过程:  师 (指着学生桌上放的肥皂和魔方 ):同学们,你们桌上放的是什么 ?它们的形状是……  生:肥皂的形状是长方体,魔方的形状是正方体。  师:看到这两样东西,你们想知道哪些数学问题 ?  生 1:我想知道哪样东西所占的空间大 ?各占多大空间 ?…  相似文献   

6.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江苏省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生活中长、正方体的物体较多,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正方体的形状,也进行过观察长、正方体组成的物体的学习,已具备准确辨认长、正方体实物的能力,对长、正方体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这些都是教学新知识的基础。但它有哪些面?面的形状是怎样的?有哪些棱?棱的长度怎样?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怎样的关系……这些问题并非人人都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活动背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最喜欢上的课,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解决生活或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设"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能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描述、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进学生不断探求新知的欲望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为此,在学生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后,安排了这次综合与实践活动,希望在开放式的教学中,一方面能使学生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知识,使学生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 (试用修订本 )第一册“认识图形 (一 )──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能区别和辨认长方体、正方体的物体;知道它们都有六个面。   2.通过摸、看、想、说、拼、数、比等多种活动,形成初步的长方体、正方体的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感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有序观察,正确辨别长方体、正方体的物体。   难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形成初步的长方体,正方体的图形观念。…  相似文献   

9.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是开启学生空间、数量观念,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窗口。因此,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学情,研究透彻教材中所蕴藏的能力训练元素,着力训练开发学生的数学能力。1从具体到抽象,训练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教学一年级"认识物体"时,笔者按照让学生先实物再立体图形的顺序开展教学。第一步,让学生四人组成一组,要求他们按积木的形状分类。学生很自然地把桌上的积木分成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和球体四类。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渐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并能运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24~26页例1、例2。教学目的:1 使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学难点: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长、宽、高的关系。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微机及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学生准备自制的长方体、正方体学具。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 长方体有()个面,相对的面面积(),相对的棱长度()。2 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这些面的面积都()。[评:复习旧知少而精,目的性强,…  相似文献   

1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江苏省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生活中长、正方体的物体较多,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正方体的形状,也进行过观察长、正方体组成的物体的学习,已具备准确辨认长、正方体实物的能力,对长、正方体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这些都是教学新知识的基础。但它有哪些面?面的形状是怎样的?有哪些棱?棱的长度怎样?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怎样的关系……这些问题并非人人都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正>【设计背景】“制作收纳盒”一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中表面积应用的练习课。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展开图和表面积,掌握了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本节设计为综合实践课,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制作中发展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庞婉玲 《海南教育》2014,(16):59-60
"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而学习的,其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并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上完第一课时后,我简单谈谈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及上课体会——在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中,我依据新课程的理念,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教学背景: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后,安排了"长方体与正方体展开图"一课,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进一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教师的数学观角度谈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数学应用意识教学应贯彻教学的一般要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重视课堂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7.
“认识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2页至33页的内容,其教学目标是: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具体概念的意义;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本  相似文献   

18.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25-27页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一、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性目标: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学会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应用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和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自主学习的精神,发展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教学模式的更…  相似文献   

19.
<正>"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小学数学非常重要的内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由平面计算扩展到立体计算的开始。讲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前,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要求学生把数学课本附页1和附页2的样图制作成长方体和正方体,提前调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开课时我用学生亲手制作的长方体实际学具引入新课,学生自己观察长方体有六个面,要想知道长方体  相似文献   

20.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呢?下面的“圆锥体体积”教学的一个片段,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立体图形体积的求法?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出示教具)师:大家还记得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吗?生:是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推导出来的。(板书:转化)师:大家觉得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圆锥体体积可以转化成什么来研究呢?(师拿出一个圆锥体教具)生:长方体。生:正方体。不,应该是长方体。生:我觉得应该是圆柱体。师:你们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生:我是凭直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