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体育社会化的发展对体育运动教学训练提出了新要求。运动项目的教学要适应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为全民健身事业服务,就必须进行观念的变革。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与模式以竞技运动为目标,是社会主义建设起步阶段的观念与模式。在当前如何构建适应时代需要的体育运动教学观和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结合篮球运动教学观念的发展,论述了更新教学观念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构建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篮球运动教学观和双重教学模式的设想,并对适合于大众体育的篮球速成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体育教学训练中纠正错误动作的意义及其生理、心理学依据,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纠正错误动作的对策与方法,从理论与实践上进行了论述,为提高教学训练质量提供了理论与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探讨,着重阐述了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论,以及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论述高校体育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内涵的基础上,对如何构建高校体育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模式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构建一种能够反映和指导教学实践的"师生互动观",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理论启示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网球作为新兴的运动项目融入体育课堂教学与训练之中,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与体育教学内容,活跃了校园体育学习氛围。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课堂内教学与课外作业联合起来实施教学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在网球教学中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践法等对小学网球课内外一体的创新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运用课内外一体的创新模式的意义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基于“项群训练理论”的体育课程教学是按照体育的项目特点进行分类组合而设计的一组课程内容体系。文章采用心理测试、比较实验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课程进行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项群训练理论”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多重性。本研究提出的基于“项群训练理论”的体育课程教学是在“完全学分制”下结合项群理论的一种尝试,目的在于探索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成功模式,不断丰富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逻辑分析法等,以训练理论与实践课为切入点,探索培养学生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体育教学与训练人才的教学策略。结果显示:体育教学应从“以技术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确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
东北大学滑雪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逯明智  陈家鸣  关荣鑫 《冰雪运动》2009,31(6):81-83,92
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滑雪课教学具有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终身体育习惯与意识的养成等现实意义;提出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结合的教学模式、完善适应东北大学体育教学发展的滑雪教学体系和教学培养模式等教学模式;并针对心理素质、经济因素、课程安排时间上的冲突等对滑雪课的影响因素提出加强学生心理训练、多渠道为滑雪课程创造条件、发挥学校职能部门作用等措施,为更好地进行滑雪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学模式及其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体育教学思想指导下 ,针对体育教学目标 ,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 ,实现其特定功能的有效教学结构和与之相适应的教法体系的有机组成系统 ,是以简化形式表达的体育教学思想和教学组织策略 ,是联系体育教学理论与体育教学实践的纽带和桥梁。体育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理论的转化形式。建立体育教学模式必须以某一教学理论为指导 ,确立相应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模式运用的程序、模式运作的教学环境、模式运作效果的评价。但不能为模式而模式 ,甚至把体育教学中采取了几项措施、几条原则也称之为模式。当然有时模式也不可…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校残障学生作为校园弱势群体中最为核心的一分子,由于其自身生理缺陷等问题导致运动能力受到严重限制,急需对体育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进行更新与改革。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普通高校残障学生体育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在以往的“理论—实践—康复”相互脱节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保健和营养教学内容、康复项目教学与训练内容和常规体育选项课教学内容等相互融合的课程群模块。建议:在彰显高校残障学生体育课程的特色设置的基础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康复与锻炼并重”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标实施以来,人们对体育教学模式在不断地探究并逐步完善,对教学模式也有了创新与完善,提出了各种各样新的体育教学模式,现笔通过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相结合作一归纳总结,与大家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模式研究是对各种有效的体育教学活动方式的选择、抽象和概括,是体育教学实践与理论之间的中介角色,这种中介责任的承担,决定了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不仅对于教学实践的深化,而且对于教学理论建设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几种典型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1 体育教学模式的提出体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寻求体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点 ,以推动我院的教学改革。在近年的教改中 ,武术教学先后设计了四种模式 ,即攻防实用式、识图体验式、三级评定考核式和讲—视—议理论式。其中“三级评定考核式”教学模式是体现学生在诊断评价、过程评价的基础上实现的最终评价。它与其他三种模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三级评定考核式”教学模式力求从不同侧面体现现代教学思想 ,并有意识地运用现代化媒体手段 ,对建立与本学科特点相适应的体育教学模式具有普遍意义。2 …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模式及其在排球教学中的选择与运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定义作了界定;将当前普遍推广的11种体育教学模式,按传授知识、获得能力、满足需要和兴趣、参与社会活动4种功能分为4类模式群。以排球教学为例,提出了选择与运用体育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并结合排球教学实践对其进行选择与运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和体育教学整体改革的尝试,出现了一些各有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情景体育教学模式则是众多体育教学模式之一,这种模式一经提出,就受到体育实践的广泛重视,但目前对这一模式的认识仍处在感性的基础上,需要从理论上加以完善,在实践上更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杜鹃 《拳击与格斗》2023,(10):49-51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被赋予全新的内涵。课余体育训练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发展贯彻了健康至上的教育理念。文章在对高校课余体育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之后,将其与体育训练阶段理论整合,对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价值观要素进行了分析。从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出发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促进高校更新观念,提高课余体育训练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体育教学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于丽志 《精武》2014,(36):89-89
体育教学是学校课程中的一个必修科目,因此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也就成为了当前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体育教学模式是把理论同实践结合到一起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实现素质教育有着不能代替的地位。体育教学新的模式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还能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本文对当前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分析了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及应用效果,希望能对我国体育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体育课程模式不断丰富、创新,不断与科技元素交织和碰撞,互联网不断赋能于现代化教学,为新时代教学模式提供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理论分析。高校体育线上课程授课模式具有授课形式灵活、授课教师更加专业、授课不受场地限制的价值特征。高校体育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开展存在教学师资力量不强、教学思路固化、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式老套的问题。对此,文章提出了强化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转变教学的思路与观念、选择合适的体育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实践路径等方法。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体育教学模式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体育教学模式发展研究方建新,俞小珍长期以来,中国体育教学界都在不断探索体育教学领域中理论和实践得以沟通的桥粱,寻找它们之间得以联系的中介。由于体育教学模式是设计、组织和调控体育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因此,它是寻求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圆满结...  相似文献   

20.
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健美操教学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结合体育专业健美操教学训练特点,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健美操教学训练中的应用进行可行性分析,从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创设“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的教学环境,制定以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的考核体系等对体育专业健美操教学训练模式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