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寒山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相传这诗是晚唐诗人张继在秋闱落第后夜泊姑苏所作。二十几年来,这首诗如同一股挥之不去的思绪,一直缭绕在我心头。对于我这才华平庸的愚人来说,风雨相伴的自然多是失意,而每每失意之时,我必会反复吟咏此诗,把诗中的一切景致都看作是哀  相似文献   

2.
周明霞 《早期教育》2006,(11):17-17
有一首小诗《幼儿园,当我把孩子交给你》,我一直戏说这诗是“第二眼美女”。因为我第一次读这首诗时只是浮光掠影地扫过.而第二次读这首诗时.我的角色发生了转换:一是,我成了新建的新城阳光幼儿园的老师。二是,我已是一位准妈妈!当我重新细细品味这首诗时,我的心情也发生了改变.不由得生发出一些感慨来。  相似文献   

3.
袁月  徐敏 《小学生》2008,(5):29-29
《游子吟》这首诗很多人都知道,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诗,因为这首诗的一字一词都蕴藏着母亲对远方孩子的爱,这首诗把母亲为即将要出门的儿子密缝衣服的神情表现出来了,写出了儿行千里母担忧的一幅画面。  相似文献   

4.
冯进 《阅读与鉴赏》2007,(3):45-46,44
读过戴望舒的《雨巷》的读者,一定会被诗中弥漫的凄清、惆怅情调所感染。抒情男主人公“我”撑一伞风雨独立销魂的形象,和着雨中愁肠百结的丁香花,实在是一首“雨的哀曲”。  相似文献   

5.
有一节语文课,我捧着一堆讲义,走进教室。这节课的内容是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我预备讲三张讲义,大概有十多个诗歌鉴赏的题目。可是,在讲到第二个题目时,我遭遇上了唐代诗人杜苟鹤的《山中寡妇》一诗。尽管在备课时已经接触了这首诗,并已经把题目、答案和解题的要点都思考了一下,但在课堂上再一次向学生讲述这首诗时,我还是感到灵魂被深深地撞击而不能自已。这首诗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6.
杜甫这首诗被胡应麟在《诗薮》中称为“古今七律第一”,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四川夔州时所作。虽然在诗句中点到“哀”,但不是直接诉说自己感到的悲哀,而是“风急天高猿啸哀”———猿猴的鸣叫声悲哀,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自由,并不明说,是猿叫得悲哀,还是自己心里感到悲哀。点明了“哀”还不够,  相似文献   

7.
《诗经》中一首著名诗歌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零零。”古人说这首诗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其效果是“一倍增其哀乐”。以乐写哀,以哀写乐,就是人们常说的反衬方法。“一倍增其哀乐”是说这种写法的效果。反衬,既是一种修辞方法,也是一种艺术表达方法。正因为这种表达方法有极强的感染力,所以它在写作中运用十分广泛。如《诗经》中所描绘的征入在临远行时,诗人没有用令人哀伤的景物来烘托,而是用依依的杨柳从反面来烘托;而在描绘归来时,没有用令人愉快的景物来烘托,却用靠军的雪雨来反面烘托。景物和…  相似文献   

8.
一、作品比较以下面几篇作品为例:《诗经·采薇》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事件上昔日离去对比今日归来,环境上杨柳依依对比雨雪霏霏,主题上昔日乐景哀情对比今日哀景乐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姜斋诗话》)。再次诵读这首诗,我们的眼前依然立刻浮现出主人公满脸沧桑的艺术形象,耳畔会立刻回荡起主人公沉重的叹息声,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相似文献   

9.
重点点击】“我”写的第一首小诗,母亲是怎么评价的?“我”当时表现怎样?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我”听了以后表现如何?几年后,作者对自己写的第一首诗又是如何看的?解决方案】母亲兴奋地嚷着“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父亲的评价是这首诗糟糕透了”,我听了“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痛哭起来”。几年后,我再看这首诗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难点提示】不管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结论是否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解决方案】母亲的赞扬…  相似文献   

10.
哀诗是抒情诗题材的一种,在俄罗斯诗歌史上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发展历程。茹科夫斯基最初奠定了俄罗斯哀诗发展的黄金时代,后普希金突破了这一题材所框定的内容和情感表达,赋予哀诗新的活力。普希金在哀诗创作中不再囿于过去悲伤的情感表达,加入了现实因素,特别是当时俄罗斯的政治因素,并融入自己的志向,使哀诗在传达忧伤之余尽显积极乐观的情调,普希金突破了传统哀诗题材的限制,使其发展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说“伤心”     
《沈园二首》,是陆游75岁时追念40年前与被迫离异的前妻唐琬偶然相遇、略伸婉的那刻骨铭心短暂印象的两首诗。伤心人作伤心语,千载之下读之仍令人为之伤心。而诗中即有“伤心”一语,出在第一首,诗的全文是——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大约就出于我上述那样一种朦胧感受,所以凡选到了这首诗的名家们于诗中的“伤心”一语,率不出注。我在《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1987年版)中读到:诗人在沈园“……竭力寻找可以引起回忆的景物,于是看到了‘桥下春波绿’一如往日,感到似见故人。只是此景引起的不是喜…  相似文献   

12.
预备铃响过,我和往常一样满怀信心走进了教室。这节课,准备讨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这是我喜欢的诗,而且我早在寒假就备好了课。有足够的准备,我对上好这课是满怀信心的。“同学们,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在《九章·哀郢》中说‘狐死必首丘’,也就是说狐狸死时必将头朝向出生的山丘  相似文献   

13.
韩亚林 《语文知识》2006,(10):12-12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是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泊秦淮》中的诗句。杜牧夜泊秦淮,听到歌女演唱《后庭花》,有感于晚唐弊政,写下了这首诗。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交争,皇帝荒淫。穆宗李恒因沉溺声色而送命,接下来的敬宗李湛更是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史书说他“游戏无度,狎昵群小”.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杜牧对这一切既愤慨又痛心,他在《阿房宫赋》中向最高统治者发出了警告:“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在《泊秦淮》这首诗中,杜牧希望统治者听到《后庭花》这首歌之后,能够想到陈后主因骄奢淫逸而亡国的史实并引以为戒,振作起来挽救国家的危亡。  相似文献   

14.
郑愁予的《错误》一诗是人教版高中教材的经典篇目,本文作者以诗人的目光来审视这首诗作,认为此诗不仅是一个哀而美的故事,而且里面包含了两处巧妙的倒装和三类奇而妙的喻象,以及四个无奈委婉的否定句.  相似文献   

15.
对鲁迅的《自嘲》一诗,研究者是有不同解释的.我认为,要确切地解释这首诗,就必须弄清《自嘲》这首诗的本事,这是确切地解释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我认为这首名作所描写的,是鲁迅的一次避难生活,它是一首写实的诗.据许广平回忆,鲁迅寓沪期间,有过三次避难.第一次是1930年3月,鲁迅因参加自由大同盟、  相似文献   

16.
金娜 《学语文》2008,(2):13-14
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节日的风俗更多。下面我给大家一首诗,请同学们猜猜这首诗写的是哪一个节日?  相似文献   

17.
<正>早在1994年,诗人沉河在一首题为《致——》的诗中感叹:"不要相信任何新鲜的东西/多少个时代都是这样/所谓灵魂只是灵魂的回忆而已/……谁在哀惋,是谁在哀惋/时代之性质已经转变"。我们不清楚这首诗所"致"的对象是谁,是一个逝去的时代,是那个哀惋者,还是另一位智者?"——"像是一种声音的延宕,又像是抛向虚空中的问题的戛然而止。诗人在吁请对话,旋即又转入自言自语。我们清楚的是,每一个这样的时代里,生命在沉沦,灵魂  相似文献   

18.
《断章》是一首精简的短诗名作,由于这首诗的精炼和含蓄,半个多世纪以来对这首诗的释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这首诗的意义着重表现在后两行诗中的“装饰”词上,认为诗中表现了一种人生的悲哀[1]。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对《旧元夜遐思》一诗情境(A爱B,B爱A)的拓展,甚至是反拔,B爱C,而A爱B;B想念C,而A想念B。诗人也许想说:诚然我很爱她,可是,如果她爱的是别人呢?这就把诗人在爱情上持‘矜持‘态度的原因,无意识地透露出来了。[2]还有人认为“表达形而上层面上的‘相对’的哲学观念,是这首《断章》的弦外之音。[…  相似文献   

19.
有朋自远方来,特意向我了解老舍先生三十多年前在秦皇岛写下的五首诗作。当我将老舍先生手书的自作诗五首的影印件(原发表在1963年《河北文学戏剧增刊》)出示时,他万分惊喜。为了寻找这份材料,他已跑遍各地,遍访当年的知情人,但有的因年老体弱,遗忘殆尽;有的经历了“文革”,文物全失。老舍先生诗五首的手书原件,看来是难寻难觅了。就连我这份影印件,也较难得了。谨将老舍先生的五首诗作及其创作始末,公布于众。作为对老舍先生的缅怀和纪念。 老舍先生在刊发这五首诗时,前面加写了一段小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这五首诗的写…  相似文献   

20.
郑愁予的《错误》一诗是人教版高中教材的经典篇目,本文作者以诗人的目光来审视这首诗作,认为此诗不仅是一个哀而美的故事,而且里面包含了两处巧妙的倒装和三类奇而妙的喻象,以及四个无奈委婉的否定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