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激发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师的责任所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建美的环境、引导学生发现教材中的美、鼓励学生表达美、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对美的感悟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2.
语文美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也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朗读教学,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二是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通过以情感为核心的审美体验,相互交流,相互激发,感受、理解阅读对象中思想、情感、意趣和表达形式的美,培养和提高学生敏锐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3.
陈浪 《广西教育》2023,(16):104-106
本文基于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提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包括对比阅读文本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在朗读中培养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美的能力,通过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等。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新课改在各教育阶段的不断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语文阅读材料进行充分的朗读,让学生能在朗读中对文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感知。语文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基础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语文语言教学的首要学法。学生在材料朗读的过程中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大意,能使学生的语感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本研究就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缺失与对策进行探讨分析。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缺失1.朗读内容较为模糊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把信息技术引入语文阅读教学,在阅读中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在朗读中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四个方面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要把美育渗秀于语文教学,必须注意把握美的语言、美的板书、美的朗读、美的写作训练等环节,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就是在课文教学中通过朗读激发美的情趣,树立美的意识,增强美的感受。在课文分析中抓住美的形象,领略美的意境,正确鉴赏美。要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即提高识别美丑的能力。通过语文教学进行审美教育有其固有的优势和长处,这是其他任何美育形式都替代不了的。  相似文献   

8.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目标.语文是一门蕴涵丰富文化内涵的学科,潜藏着丰富的美育功能,如构字美、语言美、结构美、形象美等,这些都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素材,是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以及健康审美情趣,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人生态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从美的角度去激发与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以及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综合能力呢?这已成为我国广大语文教师共同探讨的新话题.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朗读教学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周国平指出:"任何有效的阅读不仅是吸收和接受,同时也是投入和创造。"朗读尤其如此,它不仅能够让学生领略到语言之美、内容之美、形式之美,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带动语文能力的提高。朗读是一块吸引学生学语文、爱语文的美丽磁铁,常常琢磨着如何让这块磁铁发挥它的效力,让孩子们爱朗读、爱语文。  相似文献   

10.
黄靖 《成才之路》2014,(23):3-3
正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教学过程要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美,追求美的兴趣。引导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语文教学就渗透着审美教育,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初中教材所选的课文蕴含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信息。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着学生。可以净化青少年的心灵,陶冶青少年的性情。尤其是课本中所选的现代散文。散文  相似文献   

11.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笔者认为:朗读教学是语文审美教学的一块极为重要的阵地。让我们走进书声琅琅的课堂,读出语文的美来吧!在朗读中增强语感,体悟文思,接受美的,陶。一、在朗读中感受美初中语文教材一篇篇短小精美的课文,是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着芳香,能让你尽情享受。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究竟要引导学生去体会什么样的美,笔者认为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三点:1、语言美汉语是一门极具节奏和音韵美感的语言,朗读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领略到文章的音乐美。只有通过朗读,学生才能直观地体验到汉字铿锵有…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认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要高度重视美的熏陶,努力实施美的教育。语文课是最具审美价值的课,它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美的洗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充满美的学科,也是美的化身。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给学生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认识美、审视美的能力。本文介绍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提高中学生认识美、审视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朗读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对朗读的总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示范性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使朗读成为一种习惯;通过朗读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朗读中的停顿、重音、语调和语速,给学生以音乐美的熏陶;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美;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最终在感悟性朗读中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通过美育,可以培养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使学生具有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自主审美的能力。一、以读激情,体验情境美语文教学具有独特的感染功能。课堂中,指导学生朗读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对朗读的总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示范性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使朗读成为一种习惯;通过朗读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朗读中的停顿、重音、语调和语速,给学生以音乐美的熏陶;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美;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最终在感悟性朗读中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学科中,每一篇课文后面都会标“有感情的朗读”这个要求。但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力,常常不会在意学生是否真正阅读理解了,导致学生是在被动接受知识,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阶段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采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本文从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加强朗读训练等方面讨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求教师能够因材施教,寓教于美,根据教材中美的形象引导和启发学生体验美,使学生能够通过美的素材和意境来理解美,感受美,达到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更加准确地鉴赏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中最为  相似文献   

19.
丁永康 《语文天地》2012,(24):53-54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贯穿于课堂的始终。朗读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本文结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学实例,谈谈初中语文教学的朗读策略。一、加强语感训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提高学生的朗读意识,在朗读教学中,要给学生朗读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可以完善他们健康的人格,具体可通过三种途径来实现:(1)通过朗读、视听,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朗读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多媒体以其直观形象,可以清晰生动让学生欣赏美的画面。(2)通过分析课文,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教师从字、词、句、篇入手,引导学生去分析、领会作品的内涵,理解其中的艺术美,提高鉴赏真与假、美与丑等的能力。(3)通过引导训练,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展开想像的翅膀,进行美的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