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保证学生主体地位是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1.从教育目标看,学生是教育目标的体现者。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而这个目标实现到什么程度,主要是看学生在学习中是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主人与不是主人区别是相当大的,是主人...  相似文献   

2.
教育事业是关注未来、创造未来的事业。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莘莘学子,今天是学习的主人、班级的主人、学校的主人.明天要成为国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驾驭自身命运的主人。因此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面向未来的需要。在这方面.笔者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强调科学的发展观,而科学的发展观立足人,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即体现在"一切以学生为本"上。因此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与主体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使学生获得怎样学习的技能。而主体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4.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而这个目标实现到什么程度,主要是看学生在学习中是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发展的主体.培养学生主动性、能动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面向未来的需要.教育者要把学生看成是改革的主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发展的主体。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面向未来的需要。教育者要把学生看成是改革的主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那种离开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片面地将现成观念、知识、规范灌输给学生的传统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7.
“双自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打破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培养方式,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主体地位,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它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目标,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的指导、教学和学校管理为客体,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学生学习服务,最终实现提高中学生的专业化水平、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8.
新课改要求教师坚信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整个学习中的主人。主人才能主动。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九年义务教育《新目标英语》在这点上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那么英语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呢?下面,本人以这套教材为例,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创新性学习与课堂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思想和理念。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开动脑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变客体为主体。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发挥主体作刖,乐于求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是自主创新性学习,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创新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教育需把握的几个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提高素质的过程,在本质上是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培育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冲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以学生为本,把主体性发展作为教育首要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发展和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建构学生丰富和全面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  相似文献   

11.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开动脑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变客体为主体。这样学生才能发挥主体作用,乐于求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是自主创新性学习。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创新目标?  相似文献   

12.
金霞 《文教资料》2005,(17):175-176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提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的目标。在教育教学中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赋予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积极发掘、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本文通过儿童主体表现的差异和联系,提出了儿童主体性发展的意义,如何让儿童主动参与来发展学生。  相似文献   

13.
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学生通过独立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去实现学习目标,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激发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做到乐学、会学、学会。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不仅学习数学结论,更要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转换课堂教学角色,重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意识是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主人的前提,关系到数学学习的成败,而学生这种意识的获得,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各种策略进行长期的有意识的培养。本文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务和服从于主体,都要充分调动主体的自觉性、积极性。只有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创造性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愿学、乐学、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创造性学习的培养应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学习兴趣、学习技能、等方面的训练。注意学习策略和方法,关注学习活动动机,追求创造性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7.
弘扬人文主义精神,激发人的主体意识,培养人的主体能力,是当今时代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要确定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敢想  相似文献   

18.
教育过程是学习主体(学生)、教育主导(教师)和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分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意味着我们的课程实施必须走出目标单一、过程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相似文献   

19.
明确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中学历史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先决条件。中学历史教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教师要真正发挥主导作用,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兴趣激活主体意识;鼓励学生求异创新,着力培养其发散思维。通过指导学习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其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毅力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20.
董爱军 《成才之路》2010,(24):I0021-I0021
学生参与意识是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主人的前提.关系到数学学习的成败。数学教育的本质是提高公民的数学素养.培养创新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认真备课、讲课,更应重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