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语里,“无案内”既可写作“不案内”,也可读作“不(ブ)案内”。“不”在日语中以读作清音的“フ”为常式。什么样的词,在什么情况下,接头辞“无”、“不”可自由替换,并使“不”可读为浊音为“フ”?本文采用分类、定量统计等方法,将《大辞林》中带否定接头辞“不”、“无”的词语分为“混交”“和制”“纯粹”三类,又将这些词置于《汉语大词典》、《大汉和词典》中进行调查比较,得出“不(ブ)”、“无(ブ)”可自由替换者大多为和制汉语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
所谓“诚实”,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弄虚作假,不隐瞒欺骗,不自欺欺人,表里如一。所谓“守告”,就是要“讲信用”、“守诺言”,也就是要“言而有信”、“诚实不欺”,等等。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3.
一、“不D·白不D”不吃白不吃/不喝白不喝/不玩白不玩/不用白不用/不拿白不拿以上短语,可概括为“不D·白不D”的格式.其中D是单音节及物动词,“白”是副词,表示“不给报偿”的意思,是修饰后一个状中结构“不D”的.整个短语,内部组合成假设关系,其中前一个“不D”表示假设的条件,后面的“白不D”表示结果.整个短语的意义关系是:如果“不D”,那么“白不D”。从意义上说,这种短语有消极的和积极的两种.(豆)消极的,含有“占便宜”、“自己不吃亏”的意思,反映一种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思想.短语中的及物动词D,是…  相似文献   

4.
《问说》注释辨正唐遇春一、理明矣,而或不达干事(课本注:“达干事”,[使道理]用于实行。达,通达。)案:从注释看,“达”译为“用”,“事”译为“实行”。达,通;不达,就是行不通。事,《说文》:“职也。”本义就是“事情”,名词。“不达于事”就是“干事不...  相似文献   

5.
复习“十戒十要”戒“偏”,偏则不达;要查漏补缺,扬长避短。戒“碎”,碎则不连;要求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戒“贪”,贪则不化;要克服盲目性,加强针对性。戒“厌”.厌则不坚;要树立信心,激发热情。戒“躁”,躁则不韧;要沉着坚毅,稳定情绪。戒“滥”,滥则不...  相似文献   

6.
“不A不B”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特殊否定结构,可以表达多种否定意义。本文将A、B放在特定的语义场中进行考察,指出“不A不B”的否定意义主要决定地A、B的语义性质,同时,本文根据“主观性”与“主观化”的理论,分析了“主观性”这种事用因素对“不A不B”否定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学生们都知道要使用高级词汇及较复杂句型来提高写作的档次分,但在实际操作时,却对高级词汇及较复杂句型没有把握而感到茫然,以至于错误地认为使用一些“偏”、“难”、“怪”的词汇或“罗唆”、“重复”、“冗长”的复合句就是使用高级词汇及较复杂句型。怎样才能做到“高级但不卖弄”、“多变但不出错”、“简洁但不残缺”、“连贯但不牵强”、“复杂但不模糊”,“文高而不害意”,下面请欣赏2006年高考范文中的“闪光点”.让你零距离地感受和体会此技巧。[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为培养新世纪人才,高校应大力加强素质教育,本文从实际出发,提出并分析了当前高校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即“两个不协调”、“两个不健全”、“五个不重视”、“六个待改革”。  相似文献   

9.
在一些单位,总有一些人处于不显眼、不被器重的“冷”位置。这种受冷落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既有领导因素,也有个人因素。作为个人,要冷静分析,调整心态,做到“冷板凳”虽坐不“冷”,坐出感觉,坐出热度来。首先,坐“冷板凳”者对己不能“心冷”。“心冷”是不可取的人生观,要用平常心去看待坐“冷板凳”。应该说,谁坐了“冷板凳”心里都不痛快,领导不重视、不关心,眼里没有你,把你晾在一边;同时,势利一些的连门都不进,连看都不愿多看你一眼,那是什么滋味?但是无论如何自己也不要从此消沉下去,不然你即使是把“冷…  相似文献   

10.
“乌涂”,《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水不凉也不热;小爽利,不干脆。”在一些地方的口语中,乌涂还指不清楚、不透亮。“他说的话很乌涂”,这里的“乌涂”就是不透亮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杜永道 《现代语文》2006,(9):111-111
问:有时候听别人说“不尽人意”,有时候又听人说“不尽如人意”,究竟应当怎样说呢? 答:应当说“不尽如人意”。这里的“尽”是“都,完全”的意思,“如”是“符合”的意思。“尽如人意’’就是“完全合乎人们的心意”。在前面加一个“不”,说成“不尽如人意”,意思是“不完全合乎人们的心意”,也就是“仍有让人不满意之处”的意思。其中的“如(符合)’’不能省略,说成“不尽人意”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2.
张菁  隽永 《天津教育》2009,(2):53-53
(160)两人不合两个人合不上来,不投合,言行不合拍。表现为性情、志趣、意气、观点、爱好、看法、思维方式、行为等不一致,不能同力同心相处。(一般是隐性的,不表现为正面冲突。“两人”可具体为“妯娌”“兄弟”“父子”等)(合:一致,统一,联合,投契,相同)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间的“造林绿化谚语”源远流长,称得上是字字珠玑,句句哲理。“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山上栽满树,等于修水库”、“书斋无花不成宅,农家无树不成户”、“要想富,多种树”、“培植一亩林木园,胜种十亩禾粮田”。从中可以窥见我们的前辈对于绿化植树是何等重视。 “春到人间,绿化争先”、“植树造林,富国利民”。在人们的心目中,绿化已成为一种社会公益行为。在被人们称为“铁秆庄稼”的苹果、梨、杏等果树收获的季节,人们总会不约而同地吟诵:“宅旁果木长,胜似小粮仓”、“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还钱”、“要想代代富,多栽摇钱树”,字里行间洋溢着人们劳动致富的喜悦之情。 我国人民还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总结出许多种树的经验,如“植树造林,莫过清明”、“冬至栽竹,立春栽木”、“种树诀窍,深埋实捣”、“深栽实砸,棒槌发芽”、“种竹无时,雨后则宜”、“七九八九,种花插柳”、“苗不护不青,林不护不盛”、“生儿不育难成人,栽树不护难成林”等。 如今,人们对植树绿化的意义又有了全新的认识,如“人要文化,山要绿化”、“栽树种花,环境美化”、“若要地增产,山上撑绿伞”、“造林镇风沙,一片好庄稼”、“城镇遍植树花草,空气清新公害少”、“林带用地一条线,农田受益一大片”、“水是农业的命脉,林是雨水的源泉”、“山上郁郁葱葱,山下畜壮粮丰”、“筑堤不栽树,风浪挡不住”、“树木成林,雨水调匀”、“山上毁林开荒,山下农田遭殃”、“河边栽柳,河堤长久”、“山区要想快变富,发展林果是道路”。 造林绿化要讲科学,这方面的谚语有:“春栽树,夏管树,秋冬护理别马虎”、“栽树带老土,活棵就发粗”、“杨柳下沙滩,榆杏上半山”、“杨要稀,松要稠,泡桐地里卧群牛”、“槐栽骨朵柳栽棍,杨条入地就生根”等。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不胜枚举的造林绿化谚语,是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人民日报》2000年4月20日)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语文》2007,(6):119-119
古代的诸侯和封建帝王常常自称“孤”“寡人”“不谷”。“孤”,谓自己不能得众;“寡人”即“寡(少)德之人”;“不谷”:谷,可以养人,为善物,不谷即不善。这些都是君主的谦称。《老子》中说:“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显然在“白谦”的背后,隐藏着笼络人心,以求巩固一己统治的日的。  相似文献   

15.
考之于古籍“不听”“不许”互为异、古训家以“许”训“听”、“听”“许”同义连诸语言事实,无一不在说明,“不听”用为“不允许”义最迟产生于汉初。而谢质彬先生《“不听”作“不允许”解的始见年代及书证》关于“不听”作“不允许”解年代的判定标准、论证过程及相应结论都是有欠妥帖的。且谢所提判定“不听”意义的语义标准和语法标准也是相矛盾的。  相似文献   

16.
长久以来,高校“两课”教学陷入了学生“不爱听”、教师“不爱教”的尴尬境地,根本原因在于其“不看对象”、“自说自话”,没有顾及学生的特点、有效满足学生的需求。上海大学没有在“两课”的困境面前止步,而是大胆探索、摸索新路,重新唤起了学生对“两课”久已失去的信心与兴趣。  相似文献   

17.
小学启发式作文教学模式探究李禾田启发式教学鼻祖孔子所开创的“不情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历经时代的深化、发展,人们基本上取得了这样的共识:其一,“愤悱”与“启发”的关系,既要重视学生“愤悱”的内部动机,同时又不唯“愤悱”才启发.而要通过“启发”导致“...  相似文献   

18.
《荀子》一书(计三十二篇)出现“不”字2436例。一、《荀子》一书“不”字在句中的分布:1.不+动词,计1238例;2.不+形容词,计298例;3.不+助词+动词(或形容词),计466例;4.不+介宾词组(或介词)+动词,计48例;5.不+名词(此名词活用为动词),计39例;6.不+代词,计41例;7.不+数词,计14例;8.不+副词+被限定词语,计83例;9.副词+不+被限定词语,计206例。二、“不”限定谓语与限定谓语部分的问题:在否定句式中,不少限定整个谓语部分的,如“不”用作兼摄式句的状语,“不”用作递接式句的状语。三、关于肯定有“之”字与否定式无“之”的问题;四、与“不”字有关的动宾倒置;五、双重否定的结构类型,“不”与其他否定句连用,“不”与其它否定词中间有别的语言成分;六、与“不”字有关的几种句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否定副词“不”、“没(有)”进行比较,指出“不”是表示句中主语的主动否定或说话者的主观否定;“没”是用于客观叙述,陈述动作没有完成和事件没有发生。同时,考察了“不”、“没”与时间词语的搭配情况,揭示了时间差异性是二者不同的否定意义在时间上的表现。并且还讨论了“不”、“没”与动词的搭配情况。  相似文献   

20.
艾米 《阳光搜索》2005,(10):54-56
淘汰不叫淘汰,叫“PK”;李宇春不叫李宇春,叫“春哥”;周笔畅不叫周笔畅,叫“笔笔”;歌迷不叫歌迷,叫“粉丝”——李宇春的歌迷叫“玉米”,张颖的歌迷叫“凉粉”,何洁的歌迷叫“盒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