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观察长期太极推手锻炼结合营养干预对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骨疼痛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90位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按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及病程随机分为3组,A组进行太极推手锻炼并结合营养干预,B组只进行太极推手锻炼,C组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实验周期均为6个月。实验前后对患者的视觉骨疼痛积分进行评定分析,并且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受试者的股骨颈、Ward三角、腰椎L2-4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实验前后A、B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和疼痛均有改善,并且A组的治疗效果优于B组,具有显著性差异;不采取任何措施的C组在实验后骨疼痛加重,骨密度降低。结论:太极推手锻炼结合营养干预,更能有效地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钙、血磷和碱性磷酸酶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以期通过血生化指标了解冠心病患者的骨组织代谢状况.方法:30名女性冠心病患者,根据是杏服用L型钙通道阻滞药被分为服药组(13人)和未服药组(17人).在12周的运动康复程序的前、后测定受试者的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和双股骨和L2-L4的BMD,并建立和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两组受试者在运动康复前和运动康复后,血磷与双股骨和L2-L4的BMD均未见显著相关(P>0.05).2)两组受试者在运动康复后血钙与L-I4的BMD呈显著相关(P<0.05).3)服药组在运动康复前和运动康复后,碱性磷酸酶与双股骨和L2-L4的BMD均未见显著相关(P>0.05).4)未服药组碱性磷酸酶在运动康复后与L2-L4的BMD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运动康复后可以根据血钙的测定来推测冠心病患者的骨密度状况,而碱性磷酸酶则只能应用在未服用L型钙通道阻滞剂的受试者身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太极拳练习和快走练习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效果。方法:31名老年女性被随机分成太极拳组(TC)和快走组(BW)。两组受试者分别接受16周的太极拳练习和快走练习,每周5次,每次1h,随后停止练习跟踪8周。受试者每4周测试一次平衡能力,共测试7次。测试指标包括睁眼(SLO)和闭眼(SLC)状态下的单腿站立时间(TIME)、足底压力中心在左右方向的最大位移量(DX)、足底压力中心在前后方向的最大位移量(DY)。结果:太极拳组(TC)TIME-SLO/SLC从第4周显著性增加,而快走组(BW)从第8周显著性增加;太极拳组DX-SLO/SLC、DY-SLO/SLC从第8周显著性减少,而快走组从第12周显著减少。停练阶段,太极组的平衡能力指标未有显著性变化,但快走组指标中除了DY,其他指标均有明显变化的趋势。结论:太极拳和快走练习均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太极拳提高的更快(太极vs.快走:8周vs.12周);8周的停练阶段,两种练习方式对平衡能力均有较好的维持作用,但太极拳的维持效果更好。因此,相比于快走练习,老年人可以考虑将太极拳作为首选的练习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太极拳运动对高血脂症老年人群高脂血脂以及骨密度的变化趋势。方法:通过对40名患有高脂血症老年人进行为期6个月的太极拳运动干预。从各个指标的变化来观察太极拳对高脂血症以及骨质疏松起到的预防作用。结果:锻炼前后老年人高脂血症、骨密度值均发生了显著性的改变(P0.05或P0.01)。即太极拳运动对高脂血症老年人骨质疏松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结论:太极拳运动可有效改善血脂异常,提高骨密度。可作为防治高血脂老年人骨质疏松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ApoE基因型人群对适宜健骨运动处方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敏感性,为制定基于基因多态性的个性化运动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74名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按ApoE基因型随机分为ε2组、ε3组和ε4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有氧及抗阻运动训练,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DxA)测定运动前后骨矿含量、腰椎(L2-4及髋部骨密度(BMD)的变化。结果:ε4组BMC运动前后的变化率高于ε2组0P〈0.05);L2-4BMD运动前后无显著变化;ε4组髋部BMD运动前后的变化率显著高于ε2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效果受ApoE基因多态性的影响,其中ε4型人群通过运动疗法防治骨质疏松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训练对女性骨密度和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入选的27名受试者按是否绝经分为未绝经组(35~49岁)和绝经组(50~65岁),组内随机分为振动训练组和对照组。振动训练组进行频率35Hz,振幅2mm,3次/周,10min/次,共8周全身振动干预。8周后,观察两组L2-L4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下肢肌力、膝关节活动度和平衡能力变化。结果:1训练组腰椎L2-L4BMD和股骨颈BMD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幅度在0.83%~3.83%,其中50~65岁组股骨颈BMD提升最为明显;而对照组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两个部位BMD,35~49岁组高于50~65岁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2训练组下肢肌力、膝关节活动度和抗骨折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下肢肌力提高最为明显,35~49岁组下肢肌力提升36%,50~65岁组提升16%,存在显著性差异。3训练组前庭系统、本体感觉和综合平衡能力显著提高,对照组则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1全身振动干预,对抗女性骨量流失具有显著疗效,可以提高腰椎与股骨的BMD。且对股骨BMD的改善更为显著。2适宜的振动刺激不仅适用于改善骨量丢失的绝经后妇女,同样适用于骨量正常的健康年轻女性。3全身振动训练能有效提高女性下肢肌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提升股骨颈抗骨折能力。且对年轻女性的刺激效果更为明显。4全身振动训练对改善女性前庭系统效果显著,进而提升综合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太极柔力球运动对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自愿参加本实验的30名围绝经期女性随机分为太极柔力球组和对照组。指导太极柔力球组进行24周的锻炼,对照组不锻炼,保持原有生活状态。实验前后分别测定两组的睾酮(T)、雌二醇(E2)、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孕酮(P)及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钙(Ca)、磷(P)、镁(Mg)和血碱性磷酸酶(ALP)。结果实验后太极柔力球组的E2、孕酮P及T明显升高,FSH和LH的值下降,尤其孕酮P的值与实验前相比差异极其显著(P<0.01)。全身各部位的骨密度无显著性变化,但脊柱、躯干部的骨矿含量明显提高。Ca、P和Mg与实验前相比有一定增长,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1)太极柔力球运动可以促进卵泡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改善围绝经期女性的雌激素水平;(2)太极柔力球运动可有效减轻围绝经期女性因增龄而引起的骨密度下降的趋势;(3)太极柔力球运动能提高血液镁、钙和磷的含量,对于维持围绝经期女性的骨矿含量,保持骨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观察长期从事排球运动对身体不同部位骨密度和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训练年限在5年以上排球运动员和本科大学生同龄男性志愿者各15名,分为训练组和非训练组。分别采用骨密度测定仪和血清放射免疫法测定受试者腰椎、股骨颈、股骨Ward区、双侧前臂的骨密度以及血清睾酮(T)、皮质醇(COR)、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BGP)的变化。结果:训练组腰椎(L2-L4)、右前臂和髋关节区骨密度峰值明显增加,与非训练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静息状态下两组血清T、COR、PTH、BGP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从事排球运动能有效地增加身体骨密度,但安静状态下对血清睾酮、皮质醇、甲状旁腺素、骨钙素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观察太极拳锻炼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影响。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太极拳组,实验前后对两组患者骨密度值、血清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以及骨痛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结果发现:实验后太极拳组与对照组的腰椎骨、股骨、颈骨密度差异呈显著性;BGP、ALP的比较差异分别呈显著性;骨痛积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说明,太极拳锻炼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力活动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风险的关系以及联系程度;观察结合有氧运动、力量和伸展练习的康复运动处方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方法: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病例组和对照组.对222名绝经后妇女进行危险因素的回顾性问卷调查,以OR值与95%CI表达与疾病危险性的关联程度.在此研究基础上,对81名绝经后2~10年的研究对象进行运动干预实验(运动组n=45,对照组n=36),观察期12个月.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基线和随访结果,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骨密度变化率和骨痛改善指数.结果:基于单因素分析结果并结合专业依据确定了27个因素进行非条件Louis-tic回归分析.共筛选出8个可能对PMOP产生影响的因素,其中总的体力活动水平和交通行程性体力活动水平达到活跃,跳健身舞蹈、青少年时期爱好体育运动、经常喝豆浆可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风险.运动干预12个月后,运动组和对照组腰椎及股骨上端骨密度值均降低(P<0.01),但运动组L4、平均腰椎、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骨密度下降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运动组骨痛症状明显改善,对照组骨痛症状加重(-85.05%±77.17%vs 0.26%±26.38%).运动组退出率为11.1%,依从性平均为82.2%.结论:绝经后妇女体力活动水平、锻炼方式及青少年时期体育运动可以影响PMOP的发病风险.本研究设计的康复运动模式可延缓负重部位骨量丢失,有效减轻骨痛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