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晓琴 《当代传播》2011,(2):116-118
范长江和史沫特莱,两位不同国籍、不同性别、不同文化背景的新闻工作者,在20世纪30年代的新闻活动中却表现出了大量相似之处,他们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创作了大量新闻史上的不朽之作.本文拟从他们的新闻思想、创作活动、写作技巧及影响等方面着手,对两位新闻巨敬30年代的新闻活动作一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黄天鹏对中国新闻学术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的新闻学术研究方兴未艾。中国第一位学习新闻学的留日生黄天鹏,有感于中国新闻学术研究“声势的浩大”,投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英国新闻教育以学徒制为主,具有明显的职业训练特色。这点很多学者都有提及,例如李瞻的《世界新闻史》,郭庆光《多角度审视传播学(访谈)》等。90年代后,英国大学的新闻教育主体地位日渐确立,但是起步晚,而且未完全摆脱学徒制的影响,即使在大学的学术氛围下,新闻教育  相似文献   

4.
张咏华 《新闻记者》2006,(10):78-81
根据英国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者、Napier大学Rob Melville教授提供的信息,伦敦大学曾率先于1919—1939年开设新闻学专业本科教育(非学位教育).但相当长时间内只是该校的独特行为,并未在英国普及开来。最早开设新闻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是卡迪夫(Cardiff)大学(1971年),随后是伦敦城市大学(1976年).本科学位教育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的。可以看出.从1940—1970年新闻教育似乎陷于中断状态,也许是这一原因,Wikipedia百科全书称,英国新闻与大众传播学教育(在英国.不少学者和大学师生更习惯于用media studies programs来指称这一领域的学位教育点)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是从英文和文学批评专业发展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新闻语篇在语言使用、制作和传播过程中均具有特殊性。新闻的特点决定了新闻话语并不是一种自然透明的媒介.而是存语青的外壳下起操纵作用的丰十会化意识形态的反映。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格托斯哥大学媒体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糟糕的新闻》、  相似文献   

6.
训练编辑(training editor)肖特(George Short)先生原先在美联社任职,十五年前当聘来此中心工作。听我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创办七年来请了拾多位外国专家讲授新闻写作,其中多数是美国人而没有一位英国教授时,肖特先生毫不讳言地说:“美国的新闻教学不行。”这是我今年一月在伦敦参观访问一周中第二次听到这种说法。此说对我颇为新鲜。是否过于武断?抑或有些道理?这不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但不论怎样,肖特先生的话倒是更激起了我想了介英国的新闻培训工作的兴趣。英国是世界上新闻事业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她具有在实践中培养新闻从业人员的丰富经验(学徒制)。这十多年来,英国也开始出现了学院制的培训方法。全国性的和地方的训练中心或训练班相继成立,正规的新闻院系也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7.
在上世纪80年代的英国,新闻工作者常常被冠以官方记者、御用文人之类的雅号。他们始终忙于经验主义的工作方式,从过去的和旧的东西中找新闻,  相似文献   

8.
据英国《卫报》2月24日报道,默多克执掌的新闻集团旗下的《世界新闻报》雇用私人侦探,窃听多达3000多位公众人物的手机,包括英国内阁成员、议员、演艺明星等。这家报社探听的内容包括纳  相似文献   

9.
1980年代中期,我任中联部新闻发言人。有几次,在新闻发布会上.多位外国记者问及中共同亚洲国家特别是同东南亚国家共产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应英国广播公司的邀请,我于1988年2月至8月赴英考察该国的广播电视业,着重了解英国两大广播公司制作广播电视新闻和时事节目情况。我认为这些情况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新闻改革或许能起到一点促进作用,至少可以帮助大家开阔眼界。于是,我把在英国考察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连缀成篇,以飨读者。一、概况及我所看到的新闻和时事节目英国的广播电视业目前分为两大系统。一是英国广播公司(BBC),这家老牌公司为公营机构,成立于20年代,经费来源除对外广播由政府拨款外,其余的对内两套电视节目、四套广播节目、以  相似文献   

11.
民国期间的新闻研究生教育众说纷纭。笔者以丰富的中外史料分析认为:民国时期新闻研究生教育从1920年代的燕大新闻学系开端,并在1930年代结出硕果。燕大新闻学系先后招收过8名新闻研究生,仅有葛鲁甫1人于1931年5月撰写完成学位论文Advertising in China,获得硕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硕士学位的新闻研究生。1940年代,延安中央研究院中国新闻研究室和重庆中央政治学校新闻学院先后进行过类似研究生教育的实践探索活动,但成效甚微,并非今日意义的研究生教育。因此,民国期间新闻研究生教育处于萌芽探索阶段,未能持续发展成为正规的新闻研究生教育体系。这充分反映出中国新闻研究生教育艰难的起步历程。  相似文献   

12.
海外简讯     
贝塔斯曼:英国图书零售市场上最大的出版商 据英国《书商》杂志报道,根据英国《2001年图书销售年鉴》,蓝登书屋集团的母公司贝塔斯曼是2000年英国一般零售市场上最大的出版商。蓝登书屋集团拥有蓝登书屋出版公司和Transworld出版公司。拥有企鹅出版公司、DK出版公司和培生教育图书出版公司的培生集团被列在第二位,拥有哈伯考林斯出版公司的新闻集团被排在第三位。  相似文献   

13.
由亚洲新闻联盟和中国日报发起主办的第二届“动感亚洲”新闻摄影比赛,5月31日在北京揭晓,中国摄影师王杰、张滔、刘英毅、郎树臣分获经济及科技新闻、文化及艺术新闻、体育新闻、自然及环保新闻4项金奖。来自亚洲近20个国家和地区及英国、加拿大、波兰等国的700余位摄影记者和  相似文献   

14.
鲁珀特·默多克1931年出生于澳大利亚一出版商家庭。1952年从其父手中接管了一家濒于破产的山区小报,开始了其兼并壮大之路。1981年,默多克斥巨资收购了英国的《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90年代起,其新闻集团又开始介入体育界,已拥有英国曼彻斯  相似文献   

15.
新闻传播学是个相对小的学科,这个学科的名家文集也少见。复旦大学出版社最近推出了4位在岗新闻传播学名家的文集,策划颇具匠心。这4位中最年轻的喻国明,代表了改革开放以后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崛起的第二代学人的风貌。根据中国期刊网的数据,他2004年前三个季度论文被引证数,在全国新闻传播学界居第一位(88次),是我国一流新闻传播学者。  相似文献   

16.
杨敦显 《新闻界》2012,(13):73-76
《世界新闻报》的窃听门事件不但暴露英国小报新闻伦理缺失的问题,也暴露了英国媒体监管机构的失职。英国报刊的主要监管机构PCC失职有三大原因:调查取证不到位、用调解代替监管、缺乏真正独立性。PCC在窃听丑闻上失职表明,英国报刊业的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已经到了必须进行改变的时候。  相似文献   

17.
《青年记者》2010,(5):72-72
据英国《卫报》2月24日报道,默多克执掌的新闻集团旗下的《世界新闻报》雇用私人侦探,窃听多达5000多位公众人物的手机,包括英国内阁成员、议员、演艺明星等。这家报社探听的内容包括纳税、社会保险、电话通话明细等信息。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3,(20):60-67
本文从专业组织、统一的专业行为规范、统一的强制性的入行标准、记者的教育水平、自我认知、公众对新闻业的认可程度、行业的封闭性等七个方面分析了英国新闻行业的半专业化特点,并提出,这种半专业化直接或间接源自英国大学新闻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发展迟缓。文章分析了英新闻教育与新闻专业化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西方国家的新闻理论研究可以追溯到17世纪末德国一些大学出现的关于报业的论文,但是专业性的新闻理论研究还是20世纪初的事情。新闻理论与20世纪40年代以后形成的传播学的区别,主要在于研究的范畴。前者仅研究新闻、新闻媒介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后者的研究范畴是传播过程的各个环节、传播现象的各个侧面,要广泛得多。二者有许多重合的地方,但根据研究范畴,还是可以从现有的研究中抽出属于新闻理论的部分。90年代的新闻理论研究更多地涉及电子新闻媒介,较著名的如英国学者默利(Morley,D)对电视观众构筑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构成报纸版面的文字、图片、标题和留白等诸元素中,什么居于主导地位,应该突出什么,把什么放在第一位.一直成为新闻人和有关专家争论的焦点。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新闻人突然理解了标题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于是便挖空心思研究标题,把标题比做“新闻的眼睛”,在擦亮新闻的眼睛方面,曾经下了好多功夫,有的报纸甚至成立“标题部”,专门为记者修改标题: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