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工程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实施卓越计划2.0的重要措施,新时代下高等院校应该承担起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莆田学院在新文科理念指引下,聚焦跨院各界优势资源,推进工文科交叉融合,着力从教学组织模式、人才培养特色、师资力量配置、实践创新平台等四个方面,探索"政校企协同"推动新文科工程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可为其他地方本科院校构建工科育人模式提供实践素材.  相似文献   

2.
教学资源丰富、师资力量较强的地区与偏远地区之间如何实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是目前教育公平领域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将协同教学理念与云技术有机融合,设计"云协同"教学运行模式,让不同区域间的师生在网络同步课堂内共享优质资源、取长补短,以先进促后进,为教育均衡化发展探索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技术》2017,(4):59-66
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过程,目前正面临着"优质资源缺乏、应用水平不高、支持与服务不力、融合程度不够"等现实问题。面对复杂的融合过程,任何一方力量的独立演进,都无法实现真正有效的突破,唯一的出路就是多方合作、协同创新,形成合力。为此,在充分考虑融合的复杂性以及融合推进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文章以"整合多方力量,汇聚多方资源,合作共进,深度协同,创新教育教学实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理念,以"共享资源、共担责任、相互支持、协作共进"为策略,提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四方协同推进机制,为多方协同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4.
面向区域协同发展的教育资源支撑平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际间协同程度低、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匮乏已成为阻碍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巨大壁垒,需要从校际协同视角,建设可聚合部署、可协同建设、可共享使用、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教育资源支撑平台。本文分析了区域协同资源建设中的四个关键问题,并从协同建设、协同服务的需求出发,探讨了面向区域协同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支撑平台的功能架构及关键功能设计。  相似文献   

5.
面对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应积极深化协同创新战略,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探索研究生协同培养机制改革,破解协同培养体系不全、协作平台不高、协同机制松散等难题,推动高校组织模式和人才培养路径变革,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改革的重要方向。常州大学通过“政产学研用”体系化设计,深化产教融合,集聚多方资源,构建“五位一体、四链融通、三重保障”研究生协同培养长效机制,在完善协同培养体系,打造实体平台,推动协同育人,促进联合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探讨通过整合实践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实现协同育人,吸引多方面力量参与"新工科"建设,尝试创新高校、企业、地方政府多方协同育人的新方案;结合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适应新经济发展趋势和产业需求,探索构建多主体参与、产学研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协同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在育人目标、内容和资源上具有内在关联性,因此,实现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深入探讨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育人的必要性和实施路径,提出构建"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劳动教育+思政教育"的大思政四维平台,搭建校、地、企协同育人实践平台,为高校构建"三育融合、三位一体"的融合育人新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协同理论倡导主体多元化、合作方式协同化等理念,对于提升图书馆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图书馆在构建公共资源整合过程体系中,呈现出体制障碍、资源整合程度低、参与主体单一等问题.基于协同理论的视觉,尝试性地提出从转变政府职能和角色、搭建信息资源协同整合平台、充分挖掘社会力量等路径,调动公共图书馆、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等力量协同应对,实现社会参与图书馆公共服务资源的优化整合.  相似文献   

9.
"班班通"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价值,是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在分析目前"班班通"解决方案及应用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实践与探索提出了协同教育"班班通"解决方案及应用策略.协同教育"班班通"解决方案是以协同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协同教育应用平台为核心、以区域化资源和互动课堂环境建设为重点、以移动学习媒体的应用为纽带的综合解决方案.协同教育"班班通"应用策略的实施可以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系统之间的有效协同,可以革新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今后"班班通"建设及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新工科建设需要创新交叉融合、协同共享的人才培养模式。集成化产教融合平台是多主体资源共享的有形载体,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工程创新和适应变化能力;但由于资源的多方投入导致了产权交融,不可避免地引起利益纷争,由此可能诱发协同育人的集体主义困境。运用巴泽尔产权理论,分析发现平台的产权是不完全的,并且存在准租金配置的难点问题。为此,需要客观认识协同育人制度成本并处理好制度建设与平台运行关系、充分发挥不同主体在平台中的主体作用、持续界定平台产权、采用契约和关系相混合的治理策略、限制平台公共领域的产权,才能促进平台的稳健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等院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近年来广受关注。我市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存在重复建设、缺乏社会合作等问题。构建平台、统一标准、优化整合、效益互惠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策略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加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是土木类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使命,而向"应用型"教学模式转变则是重要出路之一.实验室是高校"应用型"教学的主要载体之一,为更好地发挥实验室教学对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高校在积极推动实验室的开放.但是,当前实验室的开放只是初步实现了一定条件下校内资源的共享,没有走向社会和企业生产一线,与真实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虚拟仿真资源建设的基本思路、框架体系和设计流程,在分析虚拟仿真资源内涵与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校企合作、共研共建,理实虚融、远程开放,产学研合、拓展共享”的建设思路,构建了“一体两类四层多功能平台”的框架体系,总结出“确定资源类型、细化设计脚本、编写设计说明、设计实施开发、调试完善使用”的五步建设流程,以期为大学生营造更真实的实践环境,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4.
工程训练中心"一教三创"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是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工程训练中心依托丰富的教学资源及大工程背景,对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大学生工程意识、强化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等有着其他实验室不可取代的作用。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结合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成果,对工程训练中心承担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优化,进一步加强资源的整合,完善资源共享及开放机制。在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工程训练有机融合,设立创新创业实验室及PDS(PLAY,DESIGN and STUDY)创客空间等"一教三创"实践教学平台,使工程训练课程从单一技能训练建设成为"一教三创"的现代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科技革命对职业教育人才供需对接产生新的冲击和挑战。面对职业教育人才供需对接从"双主体"向"多主体"转变、供需对接结构从"线性关系"向"复杂关系"转变、供需对接方式从"数字化"向"智慧化"转变等新形势,都要求加速构建智慧化的职业教育人才供需对接平台。在新技术革命背景下,基于生态、共享和协调理念,构建职业教育智慧化人才供需对接平台,包含数据资源、技术处理和对接服务三个层次模块,并通过区域产业、岗位需求、人才供给、供需关联、供需调控和供需监控等六个数据库,以及数据聚合、语义引擎、智能分析和可视化技术等四项关键技术,为职业教育人才供需对接提供供需匹配、供需分析、供需调节和供需管理等四项服务。职业教育智慧化人才供需对接平台的建设与推进应优化共建共享机制,健全供求趋势发布制度,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企业和高校之间存在人才需求端和人才供应端的联系,但两者性质、职能、价值目标、对社会变化反应速度等方面差别阻碍了产教融合进程。企业转型升级、高校人才培养急需产教携手,产教融合成为高等教育界和企业界的共同呼声。产教融合的实现基础是互信机制,即价值取向的互信认同、校企资源的互信共享、人才培养的互信联动,校企须遵循的价值取向应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性、长期性、双向性和兼顾性,摒弃价值取向的短视性、单向性和片面性;充分认识校企拥有的物质资源和科技资源的互补性,构建资源的产教共享机制;积极挖掘双方人才培养中的合作潜能,企业认可及信任高校人才培养理念、方向、质量、规格,高校认同及信任企业人才培养不可替代的能力及作用,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实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工程能力培养与特殊技能培训三方面联动。  相似文献   

17.
基于考察校企合作“双元”育人现存问题的目的,对江苏省12所高职院校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育人管理平台建设动机不纯粹、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不健全、共同育人质量保障不稳定、育人规模与育人质量不统一,是当前高职校企合作“双元”育人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此,校企双方亟需在“共建、共管、共通、共享”四方面精准发力,探索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8.
远程继续教育和企业教育的新型关系与合作机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许多大型企业中,企业培训部门向企业大学的发展和转变,改变了企业教育的理念、模式以及实践,企业教育与远程继续教育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型关系和教育合作机遇。本文旨在分析远程继续教育和企业教育的关系变革和教育合作的机遇及优势。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企业大学兴起的背景和现状;第二部分阐述企业培训部门转向企业大学后,在教育目标、教育策略、管理模式、课程类型、教学模式、学习对象六个方面产生的变革;第三部分分析远程继续教育和企业教育产生的新型关系,表明企业大学和远程继续教育走向一致的发展趋势;第四部分分析远程继续教育机构和企业大学教育合作的机遇和优势,说明双方的合作能够达到优势互补,通过分享办学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成本效益,最终获得远程继续教育机构、企业大学以及企业员工的三赢成效。  相似文献   

19.
应用型高校与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合作是健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一环,是提升校企合作水平的关键纽带,是校企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核心支撑。合作的可行性在于坚实的制度和实践基础,共同的思想和理论需求以及资源共享的潜在优势。当前,应用型高校和非公企业的党建合作既是“难点”,又是“盲点”,更是“亮点”。应以共建信息化平台、组织化平台、制度化平台为路径完善党建合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应用型高校与非公企业两个主体、两种资源的最大效应,形成合力,打通基层党建“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逐步加快,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年人"精神家园"如何"充实",老年人学习平台如何"扩容",尤其是地市一级老年大学建设发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我国老龄化与老年教育现状、老年大学教育的基本特征、困境及地市级老年大学建设与地方高校资源共建共享途径等问题的探讨,可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