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界》2017,(10):45-50
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讯息"理论经常被人错误的翻译成"媒介即信息",这是因为混淆了"讯息"和"信息",同时也没有准确理解"媒介"的含义。如果我们从符号学视角区分"讯息"和"信息","讯息"就相当于符号的可感知部分,"信息"就是符号携带的意义;如果我们从符号学视角来理解"媒介","媒介"也相当于符号的可感知部分。因此,"媒介即信息"是不符合符号学规律的,这就相当于认为符号的可感知部分就是符号携带的意义;而"媒介即讯息"是符合符号学规律的,因为"媒介"和"讯息"都是符号的可感知部分。并且,从符号学视角理解"媒介即讯息"可以揭示出该理论的深层涵义,即人类的感知、意识、情感、思想不是由单一的媒介技术决定的,而是由作为符号的媒介及其所构筑的符号环境所影响和限定的。  相似文献   

2.
<正>当媒介真正成为讯息,我的意思是说,会有那么一天媒介不再是人神经系统的延伸,而成为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就像人类感受不到神经和大脑的工作一样,人感受不到媒介的存在,只能感觉到貌似由通感而来的讯息在这种情况下,媒介真正成为了讯息。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如果要延续固定终端、移动终端的语境,姑且可称那一天为植入终端时代。电子媒介的发展将如下图那样,这个过程的实现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无疑是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信息科学与医  相似文献   

3.
六十年代,当电视在全世界蓬勃发展的时期,人称“传播学怪杰”的著名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接连发表了三本论述传播媒介的著作:《古腾堡的灿烂群星:印刷文人的诞生》(1962)、《媒介通论:人体的延伸》(1964)和《媒介即讯息》(1967),提出了他的以“媒介即讯息”为中心论点的媒介理论。他以一系列大胆创新的论断,呼唤人们研究传播技术/媒介除运用于传递讯息内容以外它本身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讯息——各种传播媒介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一时,麦克卢汉不仅在学术界声名大噪,而且在大众传播媒介中倍受重视。他的新颖论点,启发、吸引了许多学者对各种传播媒介特别是电视的性质、特点和社会作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马世军 《青年记者》2007,(12):20-21
传播是将讯息从它的来源传递给一个或一个以上接受者的过程。这种过程的最终实现,需要两个中介因素。其一是媒介工具,它是显性的,像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等,它们起到延伸人体、传播讯息的作用;其二是人的心理活动,相对于媒介工具,它是隐性的。传者对讯息的采制、传播及对反馈讯息的处理,受众对媒介讯息的接收、认知、理解及转化为行为,  相似文献   

5.
杨一萌 《新闻世界》2013,(10):315-317
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讯息”理论强调了媒介之所以能够对人类产生影响,其关键并不是媒介传递和表达的内容,而是在于技术本身。换言之,这种媒介技术本身就是起到信息传递作用的“讯息”。纵观近代新闻事业发展史,期间无不渗透着从机械化到电力化,再到数字化这三次科技革命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从不同时期科学技术在新闻事业中媒介形态、传播方式、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应用入手,通过史料分析、现象观察等方法,综合论证了人类科技体系发展给新闻事业带来的正反两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移动网络舆论场的现状与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克卢汉曾用“媒介即讯息”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高度概括。“所谓媒介即讯息是说: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①移动互联网打开了人们感知新型活动领域的大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引进了认知事物的新尺度,开创着新的舆论格局,催生出移动网络舆论场。  相似文献   

7.
郑敏 《新闻传播》2013,(12):11+13
西方传播学巨匠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出"媒介即是讯息"这一观点。"媒介即是讯息"指的是媒介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源于新的尺度的产生;任何一种新的媒介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麦克卢汉指出,任何媒介的讯息是由它引入的人间事物的尺度变化、速度变化和模式变化。一种新媒介的出现总是意味着人的能力获得一次新的延伸,从而总会带来传播内容(讯息)的变化。[1]  相似文献   

8.
媒介环境研究的重要意义已经被认可。但是,对“媒介即讯息”这一媒介环境学经典观点的误读依然存在。“媒介即讯息”意在说明,媒介/技术除了本身具有实用意义,还会产生其它意义。这些意义并不一定为其发明者和使用者所察觉,但却真切地改变了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方式。“媒介即讯息”是媒介环境学的基石,它提出了思考媒介的环境视角,促使我们思考媒介技术、传播方式对人思想和行为的改变,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电视台要吸引人的注意,必须有好的栏目,而好的栏目要能引起人的长期关注,除了有好的内容外,很重要的是要有一位好的主持人。因为,电视作为视听媒介和文化媒介的载体,它的闪光处就在于声色俱全的画面。巴特尔认为,对画面的信息解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语言讯息、被编码的肖似图像讯息和非编码的肖似图像讯息。而电视中把这三种讯息连接在一起以产生传播意义的媒介者,无疑是那个向观众进行阐释的节目主持人。因此,主持人成为打造电视品牌栏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传播学者卡斯特尔1认为媒介的多样性可以让人们根据各自的生活方式有更广泛的选择,并且直面一个新的动态通信体系.他提出的讯息即媒介,讯息的特点塑造媒介论断与大师麦克卢汉的著名观点媒介即信息相对峙.  相似文献   

11.
传播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社会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从口头传播到文字传播再到电子传播,人类的生活已被媒体层层包裹,媒介的触角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思维领域。麦克卢汉就此提出了“媒介即是讯息”的理念,这对于把媒介理解为传递讯息的载体的观点来说,无疑是一次翻天覆地的革命。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网络传播的技术手段日益更新,整个世界都被小小的电脑芯片和细细的网线连接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信息即逆熵--解读麦克卢汉的媒介讯息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通常的概念中,物质是不能被称做信息的,媒介却都是物质.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麦克卢汉的媒介讯息论就是无从理解的荒诞言论.本文另辟蹊径,从最能揭示信息本质含义的"信息即逆熵"角度来解读麦克卢汉的媒介讯息论,最后得出"媒介即讯息"普适于电力媒介,但并不能推广到印刷等媒介领域的新颖结论.  相似文献   

13.
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中,提出了"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针对人们的麻木性自恋,他进一步阐发了"艺术家"的视角,以迎接电子媒介的挑战,体现了对人类生存本身的真切关怀.  相似文献   

14.
杨丽 《新闻前哨》2008,(2):71-72
媒介形态的变化影响传播讯息的变化。当一种新的媒介兴起并繁荣发展时,与之相对应的讯息便蓬勃发展。同时与旧媒介相适应的讯息迅速边缘化。纸质媒介时代居文学传播领域主导地位的报告文学,受到网络媒介的巨大冲击,迅速衰落。网络媒介的三大特点逐一消解了报告文学的三大魅力。  相似文献   

15.
论媒介即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建国 《新闻界》2005,(6):138-139
麦克鲁汉有一著名论断“媒介即讯息”,他是就媒介与一般信息的关系而言。本文作者沿用麦克鲁汉的这个说法,提出“媒介即艺术”,当然,这是就媒介与艺术的关系而言。其实,如果“媒介即讯息”能够被认同的话,那末,“媒介即艺术”这一提法也有其合理之处,那是由于艺术的对象是人、社会和宇宙,艺术也在传递讯息,只不过它与新闻、宣传等传递的内容和方式有所不同。当然,媒介与艺术不能简单地画等号,但我们提出“媒介即艺术”,意在强调艺术与媒体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意在强测媒体对艺术从内容到形式,从创作到传播和接受的深刻影响。提出“媒介即艺术”意在引起人们对媒介与艺术关系的重视,意在引起人们对媒介与艺术关系的重新审视。过去,人们对某些艺术与承载这一艺术的媒介有过深入研究,比如对书法艺术与文房四宝的关系研究就很深入。  相似文献   

16.
公交移动电视广告"魅力无极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萍萍 《青年记者》2007,(3):134-135
媒介即讯息。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移动电视的产生颠覆了以往传统媒介的接收方式,使人们在移动中可以接收到来自各方面的信息,移动电视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马锋 《青年记者》2017,(31):58-60
媒介的“座驾”特性 “媒介是人类进行信息传播的物理工具和手段,它受制于人,为人类所左右”的观念,饱含了人类的极度自信甚至自负.在1960年代,这一观念被麦克卢汉当头一棒: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是“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尼尔·波兹曼甚至悲叹:“机器曾经被认为是人的延伸,可是如今人却成了机器的延伸.”如何理解技术重新成为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原始传播时代的灾害信息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传播时代是指大众传播媒介产生之前的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内的灾害信息传播活动是当时人类生存的客观需要,也是当时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推动力量。本文分别论述了原始传播时代灾害信息传播的各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和传播环境)和原始传播时代灾害信息传播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作为20世纪的媒介理论大师,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理论、"地球村"概念的提出,以及对媒介是人的延伸的论断和媒介四定律的论述,在当代社会有现实意义。网络媒介发达的今天,媒介面临形态变化和内容的道德批评。本文结合其理论,就当下的媒介形态文化进行道德批评。  相似文献   

20.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理论,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即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电视发展到今天,手握遥控器的人们对于电视产品的选择更加随意,兴之所至,偶尔停留。因此,一个电视谈话体评论性节目要使受众的眼光在这里驻足,就要使自己所表现、所提供的内容有看点,以此改变人们这种漫无目的的状态,从而形成对这一节目的清醒认识和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