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陈岳 《视听纵横》2003,24(6):36-37
李彬所的《唐代明与新闻传播》对唐代的新闻传播活动进行了全方位深入、细致的探讨和阐述,使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唐代官方传播、士人传播、民间传播所构成的传播格局。  相似文献   

2.
唐代一些叙事性诗歌蕴含着纪实性、重要性、新鲜性、接近性等新闻性元素,其接近性主要表现在心理、职业、交流等多个方面,从而使得唐代叙事诗在传播过程中具备了一定的新闻传播性质和功能。  相似文献   

3.
论文以唐代《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等类书对屈宋辞赋作品传播流布的推动为个案,具体探析唐代类书的文学传播功能。并以此管窥类书对古代文学作品除总集、别集这一主要传播通道之外的补充传播功用,揭示类书在古代对普及文学作品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4.
唐代文名传播是从传播学的视角研究文人文名生成的过程及其特点。唐代科举考试录取不仅看卷面成绩,应试者的社会名声大小也是重要参考。唐代文人通过干谒、作品传播、漫游、隐居等方式,获取文名,从而在科举与仕途上占据有利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李世进 《新闻爱好者》2011,(14):130-131
唐代文名传播是从传播学的视角研究文人文名生成的过程及其特点。唐代科举考试录取不仅看卷面成绩,应试者的社会名声大小也是重要参考。唐代文人通过干谒、作品传播、漫游、隐居等方式,获取文名,从而在科举与仕途上占据有利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李萌  吴予敏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1):69-84+127-128
我国历史上政治传播的法制化奠定于唐代。唐代统治者以法律条文框限了政治传播的核心要义与结构层次,较为集中地体现在现存《唐律疏议》及相关法令与司法实践之中。唐律关于政治传播管控的核心是建构王权合法性并保障君主统治的政治安全,对于言论、文书、符印、器物、著作、礼俗等信息传播的法律规制始终维护君权至尊与宗法社会稳定。唐代统治者将天文、图谶、历算和部分占卜信息的传播当作“国之利器”善加利用和管控,垄断天文占卜信息和相关人才以消除政治隐患,保证政务信息传播的安全性与真实性,建立谏议、投匦与告密制度疏通朝廷信息管道,加强对官僚系统和全社会的政治监控。  相似文献   

7.
唐代把妖书妖言列为刑法重点打击的对象,对散布妖言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甚至处以死刑。本文通过透视唐代为预防与惩治传播妖书妖言而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为当代我们国家防止邪教传播扩散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8.
唐代进奏院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进奏院述略李彬在唐代的官方传播网络中,进奏院一直是新闻史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因为,方家们普遍认为,中国最古老的报纸可上溯到唐代,而“唐代报纸的孕育和发展,是和唐代邸务和藩镇制度的发展紧密联系的”。①另外经方汉奇先生最早考订并确认的一份现存最古老的...  相似文献   

9.
唐代把妖书妖言列为刑法重点打击的对象,对散布妖言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甚至处以死刑.本文通过透视唐代为预防与惩治传播妖书妖言而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为当代我们国家防止邪教传播扩散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刘畅 《今传媒》2017,25(10)
唐朝辉煌灿烂的文明不仅发于长安兴于长安,更是对疆域内其他地区有深刻影响.唐代中原文化的传播虽然依托有限的传播途径,但文化传播遍布了整个疆域,岭南地区虽地处唐偏远地区,根据文献资料记载,受唐中原文化影响颇深.本文以《六合坚固大宅颂》和《智城碑》为例,从碑文内容入手,结合中国古代新闻史分析唐朝中原文化在偏远的岭南地区的传播方式,进而探究唐代中原文化的传播对岭南地区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尤聪 《今传媒》2013,(1):129-130
唐代饮茶的风气十分普遍,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唐代上至王公贵族,下到黎民百姓,都有饮茶的习惯,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茶文化在唐代的最终形成,决定了唐代在中国茶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茶经》一书的问世、茶市的兴盛、茶税制度的建立、饮茶的外传等都无可辩驳的证明了唐代的茶文化打开了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性一页,是中国茶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也跻身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林。本文拟对唐代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谈一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2.
黎林飞  李帅 《兰台世界》2014,(7):105-106
渤海国是唐代北方地区最为重要的一个少数民族,其发展过程中,深受唐代文化的影响。渤海国的马球运动源自于唐朝,其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体育及其文化的传播,对于研究唐朝及周边国家的体育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渤海国是唐代北方地区最为重要的一个少数民族,其发展过程中,深受唐代文化的影响。渤海国的马球运动源自于唐朝,其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体育及其文化的传播,对于研究唐朝及周边国家的体育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事唐代文学及文化传播学方面的教学已经多年,一直盼望有一本内容相互关联而又可供使用的参考著作,屡屡不能实现.2009年,柯卓英教授出版了大著<唐代的文学传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最近如愿得赠一册,手持大著循循读来,受益匪浅之后引发些许感受,现借助阅读并学习柯著的机会将笔者关于唐代文学的传播方面的学习体会行之成文,与同行专家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20,(3)
<正>中国文学在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具有明确的传播意识,特别诗文鼎盛的唐朝表现得尤为突出。学者黄俊杰的《唐代文人文学传播意识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年12月)借助大量相关的诗文资料与历史材料,以传播学理论的研究视角来对唐代诗文的传播形态和诗人的传播意识进行考察,深入研究诗文中的媚时、独立、传播、存世、湮没等问题,不仅有助于受众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性情风骨,也有助于其深入思考"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现实意  相似文献   

16.
唐代是佛经传播的兴盛时期。为了弘扬佛学,官方组织抄写了大量佛经。文章论述了唐代官方抄经的基本情况以及抄经的组织机构。  相似文献   

17.
黄群 《新闻界》2009,(2):129-130
本文从传播的信息源、传播渠道以及受众等角度分析了唐代工笔画的主要特征及其对东南亚地区的绘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唐代私学教育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私学教育也反过来促进了唐代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繁荣。唐代统治者十分重视教育,尊重人才,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完善,不少庶民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甚至成为朝廷重臣,加之武则天统治之后官学的逐步衰退,为私学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唐代私学教育的发展进步,在前朝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唐王朝的统治基础,有力地维护了唐代封建统治,同时还有效地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化,推动了学术文化的传播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唐代,诗歌不光是文学大潮的主流,更是唐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诗的繁荣也对唐人的信息传播活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唐诗就像一种原始的报章文体一样,而一些优秀的唐代诗人则无意识地充当了新闻传播者.  相似文献   

20.
唐代佛教著作繁荣,本文从对外开放、中外交流和佛教传播三个方面论述了它的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