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塑性是指由后天经验引发的脑与神经系统的持久性变化。近二十年来,神经科学开始关注沉思训练对脑可塑性的影响。大量实验证据显示,沉思训练会使练习者的大脑产生结构性与功能性的变化,而且不同类型的沉思训练影响大脑可塑性的神经机制各不相同。本文阐述了沉思训练的类型、内涵与目的,介绍并分析了与之有关的脑可塑性研究,反思并前瞻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脑的可塑性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亚鹏  董奇 《教育研究》2005,26(10):35-38
大脑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系统,受学习、训练以及各种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其结构和功能都会出现动态的修复或重组,也就是体现出所谓的可塑性。当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在个体发展的生命全程中枢神经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如儿童大脑、成人大脑以及非正常人大脑均具有可塑性。由于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可塑性是动态变化的,而且不同脑区在不同时间其功能活性以及可塑性本身也不一样,所以,在制定相关的教育方案或干预措施时,必须综合考虑影响大脑可塑性的这些因素,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科学的保护脑、使用脑、开发脑;充分利用大脑的可塑性,重视早期教育;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教育环境,全面开发大脑的潜能,促进大脑的整合式发展;全面了解影响大脑可塑性的因素,寻求大脑可塑性与教育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3.
大脑脑神经功能是数学认知的生物基础,数学高效率教学应该是基于脑、适于脑和开发脑的教育(3B教育).(1)基于脑的教育依据是大脑神经系统发育的阶段性和大脑区域发展阶段的差异性;(2)适于脑的依据是大脑信息加工的方式;(3)发展脑的依据是大脑皮层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4.
脑的可塑性不是脑组织对损伤所做出的消极被动反应,而是大脑对环境积极适应的特性。目前,脑的可塑性研究进展主要集中于脑解剖的可塑性与脑机能的可塑性上,其中脑机能的可塑性表现为认知的发展与行为的改变两个方面。脑的可塑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早期经验和环境、脑损伤、性别、营养、压力、疾病等。  相似文献   

5.
神经生理学关于大脑可塑性与经验关系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找到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计与脑科学的最佳结合点,从而开发教师大脑的潜能,促进教师继续教育的最优化进行,提高教师培训和教师教育的质量。将脑科学知识的有关准则融入教师教育课程的设计,依据脑可塑性发展规律及脑神经活动特点组织安排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需要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前进。  相似文献   

6.
脑机接口究竟是什么 "脑机接口"是大脑与外界设备的"连接"部分,通过它来让神经信号与外部机械直接交互.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脑机接口来实现"意念操控机器".目前来看,这类脑机接口设备分为两大类型:侵入式和非侵入式.  相似文献   

7.
大量的神经科学研究证据表明,我们的阅读和算术能力得益于对某些神经回路的再利用。这些科学进展不仅为我们如何教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而且为矫治认知损伤带来了希望。大脑可塑性为教育神经科学开启了光明的前景,这一新兴向荣的科学研究领域通过将心智、脑与教育的研究联结起来,为教育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开发婴幼儿的智力,提高中、青年的思维和记忆能力和延缓老年人健忘和痴呆,已成为人们日常关注的话题.大脑的思维活动是以脑细胞之间的"联系"为前提的,而这种联系是以一种称作"乙酰胆碱(简称Ach)"的神经化学递质为基础,它具有信息传递功能.Ach可提高细胞的活化性,并提高大脑的记忆和智力水平.首次揭示脑内Ach的存在是国际公认的重大科学发现,它为提高人类智慧和素质带来了福音,对于人类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脑成像技术使得人类探索语言发展过程的脑机制成为可能.当前,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家正试图描绘语言系统的基本因素--话音、词汇-语义及语法在大脑皮层中表征的典型发展进程.脑损伤、脑发育、第二语言习得、个体老龄化及特殊语言训练都会导致语言大脑表征的可塑性变化.儿童语言大脑表征发展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儿童语言发展的深层脑机制并科学地制订"基于脑"的儿童语言教育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婴幼儿期是大脑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这个时期应给予丰富的刺激促进其生长,而身体运动就是最好的刺激形式。身体运动可以促进婴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从而促使头脑灵活、聪明。原来我们更强调大脑对于动作发展的作用,比如会说"心灵手巧"。但是,脑科学家们近些年来结合脑成像技术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大脑的结构与动作机能的发展之间存在的是双向交互作用。也就是说,动作机能的动态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大脑结构产生一定的可塑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